国际安全形势研究论文

时间:2022-08-14 02:28:16

国际安全形势研究论文

2002年,在美国积极展开全球性反恐战争的背景下,全球军事和安全格局都发生巨大变化,全球各主要大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也有大幅度的调整,如美国出台以“先发制人”为本质的新国家安全战略,俄罗斯与北约建立“20国机制”,美国积极备战伊拉克等,都将对全球安全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美国的全球性反恐战争在阿富汗取得胜利,但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却变得日益严重

从2001年10月开始的阿富汗战争,以美军的大获全胜而结束,这不但使美国基本摧毁了与“基地”组织在阿的恐怖网络,而且使美国获取了下述“战果”:(1)美国与90年多个国家建立了空前广泛的反恐联盟,从而确立了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的霸权;(2)美国打着反恐旗号,把自己的势力渗透入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最丰富的中亚地区,使其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驻军长期化和合法化;(3)美国展示了精确制导武器的性能,这必将吸引更多的国际订单,巩固美国作为全球头号军售大国的地位;(4)美国分化了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加强了它在中东和波斯湾产油区的霸权。总之,阿富汗战争的大获全胜,再次激起了美国向“新的罗马帝国”进军的勇气和热望。在此背景下,2002年美国反恐战争与国际恐怖主义的基本发展趋势是:

1.美国努力扩大反恐战果。2002年3月11日,美国正式宣布反恐战争进入第二阶段。美国在2002年进行了下述外交努力:第一,继续在阿富汗及全球各地围剿“基地”及其他恐怖组织,切断其财政来源,并领导和支持阿的重建。截至2002年10月28日,全球共有约2290名恐怖主义分子在99个国家被逮捕;500多个账户的1.135亿美元恐怖主义资金被冻结。[1]欧盟、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北约、八国集团、美洲国家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联盟等都采取了更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的具体步骤。6月24日,美国支持下的阿富汗卡尔扎伊过渡政府正式成立;在美国敦促下,其盟国向阿派出了维和部队,并承诺向阿提供多达100亿美元的发展援助。第二,扩大反恐空间,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开辟新的反恐战线。2月份,布什宣布把东南亚作为美国反恐战争的重要战场,承诺向印度尼西亚提供7亿美元经济、军事援助。美军与菲律宾军队举行了长达9个多月的反恐联合军事演习,目前有1000多名美军驻扎在菲律宾,美国还在菲律宾棉兰老岛修建海空港与陆路基础设施。在中东和高加索地区,美国向也门和格鲁吉亚派遣了军事、情报人员协助反恐。在非洲,布什1月份宣布增兵1000名到索马里反恐;在美国的倡议下,非洲联盟在9月份通过了全非洲反恐行动计划。第三,扩展反恐外延,将所谓的“邪恶轴心”国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纳入反恐范畴。1月29日,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把伊拉克、北朝鲜和伊朗称为“邪恶轴心”,把它们列为反恐战争的对象。布什6月1日在西点军校的演讲中指出,要把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生物、化学武器,以下简称WMD)和弹道导弹技术的扩散,放在与反恐战争同等重要的位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认为,美国目前已经把防止WMD和导弹技术的扩散作为其外交政策头等目标。[2]在美国主导下,八国集团已同意筹资200亿美元建立反扩散全球伙伴关系。

2.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仍然猖獗。然而,美国的反恐努力却未能遏制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的加速蔓延。这与美国的霸权行径、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南北差距不断拉大和地区冲突有关。由于“9·11”事件的反面“示范”作用,2002年的恐怖事件依然此起彼伏,并呈现以下特点:(1)在同一时间制造多起恐怖事件,扩大“轰动效应”。11月28日,在肯尼亚蒙巴萨市发生汽车爆炸案,16人被炸死的同时,从蒙巴萨市起飞的一架班机也遭到导弹袭击。(2)选择人群密集的地点作案,扩大伤亡人数。10月12日,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的恐怖爆炸案造成至少216人死亡,300多人受伤;车臣在10月23日制造的莫斯科剧院绑架案,造成120多人死亡。(3)大多以无辜平民为对象。仅在2002年前10个月,“”爆炸案已导致300多名巴以平民丧生。

美国虽然已经逮捕了数百名“基地”组织的,但成千上万名在阿富汗受过训练的依然逍遥法外,流窜他国,并与其他恐怖组织勾结,计划攻击美国国内的核电站、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美、英等国在海外的外交和军事设施。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最近承认,“在阿富汗的战争未能减少对美国的威胁。相反,这场战争由于把潜在的袭击者驱散到了一个范围更加广泛的地理区域内,因此可能已经使反恐怖努力变得更加困难。”可以预见,国际社会在今后还会面临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威胁。

二、全球热点地区的紧张局势并未得到缓解,某些地区的危机愈演愈烈

2002年,全球部分热点地区的局势进一步趋于恶化,部分地区已经陷于混乱无序状态或战争边缘。根据德国海德堡国际冲突研究所12月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2002年全世界共发生暴力冲突42起,其中战争13起,武装冲突29起。

1.巴以冲突持续升级,美国被迫推出新的中东和平计划。2002年3月29日起,以色列宣布阿拉法特为“敌人”,以军侵入拉马拉,并将阿拉法特围困在其住所内;6月份,以军重新占领了约旦河西岸除杰里科之外的各巴勒斯坦主要城市;11月份,以军再次侵入巴控区进行轰炸和围剿。与此同时,以色列在其与巴勒斯坦控制区之间建造了“防卫墙”,并对巴控制区逐城逐户进行“清剿”。巴“哈巴斯”等激进组织以牙还牙,对以色列实施“”式报复行动。以暴易暴,巴以陷于恶性循环。据初步统计,两年多来,以色列的经济损失达102亿美元,巴勒斯坦损失了33亿美元;截至2002年9月,以巴双方共伤亡26493人,其中巴方死亡1726人,以方死亡621人,平均每377名以巴民众中就有一个在冲突中伤亡。

美国为了配合其全球性反恐战争的顺利开展,减少中东这一“恐怖主义的温床”滋生的可能性,被迫部分地改变了一味偏袒以色列的立场。3月13日,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1397号决议;6月24日,美国公布新的中东和平计划,明确支持巴在3年内建国,但提出更换巴最高领导人等苟刻条件。11月29日,沙龙再次当选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并极有可能在2003年1月的大选中再次当选总理,被称为“屠夫”的沙龙的得势,可能会导致巴以冲突的进一步激化。

2.印巴紧张关系仍未得到缓解,两国触发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印巴之间一直因历史和克什米尔问题而战争不断。1998年,两国又先后拥有了核武器。自2002年5月14日印控克什米尔军营遭到伊斯兰好战分子袭击,造成34人死亡以来,印巴关系再度紧张。双方相互指责,互不让步,并调遣大批军队备战:印度在边境地区部署有70万军队,而巴基斯坦部署了30万军队。在整个5月份,印巴都推行了战争边缘政策,巴总统穆沙拉夫甚至对印度发出了如果遭受进攻就动用核武器的警告。11月2日,印控克什米尔成立了新的地方政府,但恐怖袭击事件至今仍未停息。

万幸的是,美国将巴基斯坦视为国际反恐阵营中“不可替代”的国家,它派遣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对双方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印巴最终才未兵戎相见。但是,印巴目前在双边边境的军队只是部分撤回,两国之间随时可能爆发冲突甚至战争。

3.朝鲜半岛局势一波三折,在2002年末趋于恶化。3月份,美朝恢复了接触;4月份,朝、韩宣布全面恢复一度中断的北南关系;但在6月29日,朝、韩海军在黄海水域发生军事冲突,朝鲜半岛局势重现紧张;9月17日,日本首相访问朝鲜,讨论日朝建立外交关系等问题;但在10月初,朝鲜在与美总统特使凯利的谈话中承认其“正在开发核武器”,朝鲜平壤电台10月17日宣布“我们已经开始拥有核武器和其他威力强大的武器”[3]之后,美、日对朝鲜的态度急转直下:美日韩决定从12月起中止向朝鲜输送燃料重油,要求朝鲜立即通过可核查的方式废除其核武器发展计划,而朝鲜针锋相对地表示将重新考虑导弹试射问题。

目前,美国已对朝鲜“彻底绝望”。日本《呼声》杂志12月号载文指出,“美国对于朝鲜如此坦率地承认正在进行核开发感到十分震惊……布什正逐渐开始将朝鲜与伊拉克等同看待。”该文预言,在3—5年内,朝、美将发生军事冲突。[4]

4.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迫在眉睫,伊拉克即将成为美国“先发制人”战略的第一个试验品。为实现独霸中东,对中东实施“民主化”改造的大战略,美国自2002年初就着手在舆论和军事上为进行攻打伊拉克做准备。美国指责萨达姆是“支持恐怖主义”和“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恶魔。10月10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授权法案,为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扫清了国内立法方面的障碍;11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安理会第1441号决议,强化了对伊拉克消除武器的核查制度。这意味着美国随时都能够以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的武器核查决议而对伊拉克动武。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美国对伊动武只是其实施“中东全面改革计划”的第一步棋,美国希望达到的目标是:(1)击溃萨达姆政权,拔除中东地区最主要的敌人,在伊拉克扶植亲美新政权,并借机震慑伊朗和叙利亚;(2)敲打沙特阿拉伯,促其改革政治、经济体制,使其不敢继续庇护;(3)迫使以色列让出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与迫使巴变更领导人双管齐下,最终按美国的意志解决巴以冲突;(4)支持、扶植伊斯兰温和派,断绝恐怖主义在中东滋生的根源。

三、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都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2002年,世界各主要大国根据自身需要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纷纷调整其国家安全战略:

1.美国出台以“先发制人”为本质的新国家安全战略,谋求进一步巩固其超级霸权国的地位。

布什政府从阿富汗战争中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在恐怖主义面前的脆弱性,对于美国在传统的国际事务上的控制力和霸权并无太大的影响。2002年,美国出台了以“先发制人”为本质的新国家安全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1)实施新的核战略,企图在反恐战争中使用战术核武器。1月份,美国出台新的《核态势审查报告》,明确将中、俄、朝等七国列为核攻击对象,不再承诺“不对无核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5]降低使用核武器的门槛,并且准备恢复核试验。(2)高度重视本土安全。7月16日,美国公布《国土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提出确保美国国土安全的四大主要任务:边界与交通安全,国内反恐怖活动,预防生物、化学和核武器的恐怖袭击,应对和处理紧急情况。提出实行国土安全咨询制度、创建“智能边界”、建立国土安全国家实验室等具体举措。10月份,美军成立了专门负责本土安全的北方司令部。11月25日,布什签署了成立国土安全部的法令,该部的雇员达17万人,年预算约400亿美元;[6]移民规划局、美国海关、美国海岸警卫队和运输安全局等都将并入国土安全部。(3)出台“先发制人”战略。9月20日,布什政府公布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把“先发制人”战略作为美国在21世纪的三项大战略之一(其他两项是遏制和威慑),并明确提出美国在反恐新时期的三大战略性任务:以各种手段防范和阻止恐怖主义的威胁,巩固军事同盟并与大国维持良好关系,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美国的价值观、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4)空前扩大美国的军事优势,退出《反导条约》,企图实现美国在军事上的“绝对安全”。美国2003财年的军费增至3930亿美元,实现20年来最大增幅;6月13日,美国正式退出《反导条约》,并在阿拉斯加州动工兴建反导发射井,加速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著名学者约翰·伊肯伯瑞把布什政府目前实施的国家安全战略,总结为以单边主义为核心的“新帝国大战略”,其主要内容是:维护单极世界,彻底消灭恐怖主义,实施先发制人,随意裁定别国,轻视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和国际准则。[7]然而,先发制人违反国际法,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必定会使其在国际社会陷于孤立,在推行其外交政策时失去合作者,并将最终使美国葬送其超强霸权国的地位。

2.俄罗斯进一步向美国和西方靠拢,并把加入北约和欧盟作为长期战略目标。

俄总统普京在2002年继续推行务实外交,其主要内容包括:(1)寻求与美国建立“稳定和可预见的”新型伙伴关系。5月24日,俄美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和《俄美新型战略关系宣言》,双方承诺在2012年底之前,将各自的核弹头从6000枚削减到1700—2200枚;并宣称“两国相互视为敌人和战略威胁的时代已经结束”。俄罗斯此举不但不会危及其对美国的核威慑能力,反而能够为自己节省资金,也能够拉近美俄关系,为俄经济争取美国的技术、资金支持。(2)与北约建立“20国机制”,创造了双边合作的新起点。5月28日,俄与北约签署《罗马宣言》,双方建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以“20国机制”代替“19+1机制”,俄从此可以部分参加北约的决策程序。11月22日,普京应邀参加了北约的布拉格峰会。当北约宣布将在2004年正式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北约时,俄并未表示反对。(3)谋求与欧盟进一步强化合作。5月29日,俄与欧盟在莫斯科召开峰会,通过建立“欧洲统一空间”的文件,签署《俄与欧盟能源和安全合作协议》。2002年,俄欧贸易额再创新高。俄正在实施“逐步融入欧洲经济、政治和防务体系”的目标,使其与欧洲的关系制度化、稳定化。(4)强化独联体内部的团结。5月14日,俄牵头将“独联体集体条约”改组为“独联体集体条约组织”,其成员国俄、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决定共同组建快速反应部队,加强军事技术与反恐合作。另外,俄还顶住美国的压力,进一步拓展与朝鲜、古巴、伊朗、伊拉克等的军事、经济合作。

俄对美国和西方的务实外交已产生积极效果。美国和欧盟已决定支持俄在近期内加入WTO,扩大对俄贸易和投资,在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框架下,与俄在欧洲安全问题上深化业已宽泛的合作。美国在今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已把俄罗斯视为战略伙伴:“在21世纪,美国与俄罗斯已不再是战略对手”,“美国已经着手与俄罗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8](P26-27)仅在1997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美国还认为俄在2015年“可能成为美国的全球性对手”。

3.欧盟推行自主和务实外交,美欧分歧逐渐扩大。

2002年,欧盟在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对伊拉克动武、建立国际刑事法庭等问题上一直与美国争吵不断。德、法至今仍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欧盟除英国外,基本上对美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持消极态度,认为这会打破全球战略平衡,引起世界新一轮军备竞赛。欧盟认为,美国人仍然将军事威胁、恐吓和战争视为外交的基本手段。相反,欧洲在过去50年中努力支持以国际法和外交手段而不是武力来解决争端。今年7月1日,当欧盟庆祝国际刑事法庭成立时,布什政府宣布除非美军士兵取得该法庭的刑事豁免权,否则美军将撤出波斯尼亚。

目前,欧盟的年经济总产值已经超过美国,而且欧元很快将威胁美元的全球统治地位。欧盟成员国正在讨论制定一部适用于整个欧洲的宪法,组建一支可独立于美军执行任务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10月9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新一轮东扩名单,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等10国将于2004年加入欧盟。德国总理施罗德呼吁建立“一个更加一体化和更为扩大化的欧洲”以抗衡美国的霸权。欧盟的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指出,欧盟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的欧洲大陆上的超级大国”。美国著名学者查尔斯·A·库普钱甚至认为,“下一次文明的冲突将在美国与欧洲之间发生,这可能导致西方的终结。”[9]

4.日本加速向军事大国迈进,并扬言有权拥有核武器。

2002年4月,日本议会通过了《武力攻击事态法》、《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正案》和《自卫队法修正案》,全面突破了日本“和平宪法”对日本向海外派遣作战部队的限制,为使日本自卫队名正言顺地走出国门扫清了法律上的障碍。5月份,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表示,“‘无核三原则’的政策可以改变”。这意味着日本在决心修改宪法的同时,可能放弃“无核三原则”。8月2日,日本出台新《防卫白皮书》,要求继续强化美日军事合作,达到“依托同盟,牵制中国”的目的。

5.印度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巩固其南亚霸主地位。

2002年,印度除了与传统盟友俄罗斯维持亲密关系外(印度80%的武器装备是俄提供的),印美军事合作急剧升温,5月份,印美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12月份,印军将赴美国参加联合军演。2月份和6月份,美军参联会主席和国防部长先后访问印度。美国已决定向印度出售1亿多美元的先进雷达系统,并考虑向印度出售飞机引擎、潜艇作战系统等。目前,美国和印度海军共同负责在马六甲海峡巡逻。12月4日,印俄签署《德里宣言》,俄罗斯正式向印度出售“戈尔什科夫上将”号航母和“阿库拉Ⅱ”型攻击型核动力潜艇,大大加强了印军“三位一体”打击能力。

美国目前已将印度视为能“抗衡中国”的最好国家,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有巨大影响力的美国传统基金会最近指出,“印度对美国的亚洲利益生死攸关,印度的成功就是亚洲民主的成功,对于挫败在亚洲的势力日益增长的中国极为有效。美印联盟必须长期保持下去”。[10]

四、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既有挫折也有进展

2002年,国际军控与裁军取得了一些进展:5月24日,俄美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双方承诺在2012年底之前,将各自的核弹头从6000枚削减到1700—2200枚,这对国际社会而言应该是一大福音,尤其是在俄的核材料不断失窃和失效的背景下。9月27日,中亚5国完成长达5年的艰苦谈判,就《中亚无核区》达成一致。11月14日,生物武器条约缔约国在日内瓦通过了旨在加强生物武器条约(BWC)的三年工作计划。但是,国际军控与裁军在下述领域严重受挫:

1.美国正式退出《反导条约》(ABM),并加紧研发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6月13日,美正式退出《反导条约》,并在阿拉斯加州动工兴建陆基反导发射井,[11]NMD的部署已进入实施阶段;10月14日,美国第7次弹道导弹拦截试验获得成功。目前,美国防部正在进行海基、空基、地基和太空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协同作战的可行性研究,2003财年的国防预算为研发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拨款76亿美元。美国还试图拉日本、部分欧洲盟国、甚至中国的台湾省加入导弹防御系统,日本和英国已明确表示将参与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

2.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进一步扩散,已呈现无法遏制的态势。根据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统计,目前已有15个国家拥有或正在研发WMD,而在受到美国“关注”的国家,如伊拉克、伊朗、朝鲜、叙利亚、利比亚和苏丹当中,大多数已拥有或正在研究开发WMD,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评估,在未来15年里,拥有WMD的国家将达到20个以上,WMD的扩散已呈现难以遏制的趋势。[12](P350-351)

3.《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作为核军控和核不扩散的基石的地位受到进一步冲击。10月份,朝鲜不但承认未放弃核武器开发计划,甚至宣布“已经拥有核武器”;日本多位高官也在2002年多次宣称要放弃“无核三原则”并研发核武器;印、巴、以色列至今仍拒绝签署NPT;美国还指责伊拉克“正在研发核武器”。这些情况大大削弱了NPT权威性,将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4.《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生效无望,美国可能恢复核试验。1999年,CTBT被美国参议院否决;布什政府已明确表示,他不会寻求把CTBT再次提交美国参议院进行表决。美国在1月份的《核态势审查报告》中指出,美国需要“对现有的核力量进行改进、升级”,“发展下一代核武器”,“设计、研制、生产新型核弹头……为必要时恢复地下核试验作好准备”。这样看来,美国恢复核试验已成定局,而其他核国家有可能效仿美国,CTBT可能会变为一张废纸。

回顾2002年的国际安全形势,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国际恐怖主义肆虐全球;俄罗斯大步向西方靠近,欧盟与美国却日益疏远;美国企图通过反恐谋霸,追求绝对霸权、绝对领导、绝对安全和绝对军事优势,但是,正如美军前参联会主席谢尔顿所言,“美国军队是一个使人恐惧的锤子。但是,并非所有的难题都是一个钉子”。[13]美国的“新的罗马帝国”的梦想,最终不可能逃脱霸权必衰的铁律。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仍是国际社会矢志追求、但远未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元.白宫公布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所获进展[N].人民日报,2002—11—20.

[2]Survey:American''''sWorldRole[J].Economist,June29,2002.

[3]AnatolLieven.NorthkoreaClaimsNukes[N].TheNewYorkTimes,October19,2002.

[4]刘丽明.朝鲜核武器之迷[N].国际先驱导报,2002-11-29.

[5]AnInterviewwithJohnR.Bolton[J].ArmsControlToday,March2002.

[6]冯俊扬.美国国土安全部如何出招[N].北京日报,2002-11-20.

[7]G.JohnIkenberry.America''''sImperialAmbition[J].ForeignAffairs,September-October,2002.

[8]The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R].September2002,www.whitehouse.gov/nsc.

[9]CharlesA.kupchan.TheEndofWest[J].TheAtlanticMonthly,November2002.

[10]LloydRichardson.Now,PlaytheIndianCard[J].PolicyReview,October-November,2002.

[11]李洋.美国正式退出反导条约[N].人民日报,2002-06-15.

[1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全球战略大格局[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

[13]KoriSchake.HowAmericaShouldLead[J].PolicyReview,August-September,2002.

上一篇:利益集团与国际对外政策研究论文 下一篇:预防外交与国家安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