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室内排水系统改进和优化的意义

时间:2022-08-14 12:38:31

浅谈室内排水系统改进和优化的意义

【摘要】伴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展开,居民的生活水平、环保意识和对高质量、高品位生活环境的追求同步提高,高层建筑也大量出现,住宅楼由以往每单元一梯三户或四户甚至更多的住户共用走廊,逐步转变为居住更宽裕、舒适和私密性更强的一梯两户。但大多数住宅建筑都还是在采用传统的室内排水做法,但是一些难题仍然没有解决,像噪音问题、废水溢出问题、滴水和渗漏问题等,因此传统的室内排水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愈来愈显示出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强室内排水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 室内排水系统 改进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居环境的卫生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厨房、卫生间装修水平,有更明显的提高。但是一些问题又凸现出来,如噪音问题、废水溢出问题、滴水和渗漏问题、卫生器具摆放受限制等。这些问题轻则影响居民生活,重则会引起民事纠纷、疾病扩散,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传统的室内排水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愈来愈显示出迫切性和重要性,加强室内排水系统的改进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1. 传统室内排水系统

建筑室内排水系统由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设备和通气管道组成[1]。其中排水管道由器具排水管(含存水弯)、排水横支管、排水立管、埋地干管和排出管组成。目前,国内的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普遍采用下排水方式,即卫生器具坐落在卫厨间的地面上,器具排水管穿过所在层的地面,与排水横支管在下一层楼面顶部汇合,最后流入排水立管。这种排水方式本身存在以下弊端:

1.1布置方式

由于楼板开设孔洞过多,尤其是卫生间地面,这样既破坏了楼板的整体性,又增加了防水施工的难度,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渗漏。另外,悬挂在下层卫生间顶部的排水管经过长年使用后也易发生渗漏,给下层住户造成不便,并易传播疾病[2]。

1.2存水弯

存水弯的作用是防止下水管道内的有害气体和异味进入室内。器具排水口与存水弯的这段排水管道,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受到污染,通过器具排水口不断向室内散发异味,成为厨房卫生间室内异味的主要来源。存水弯上的清扫孔经过反复拆装后,也易发生渗漏[2]。

1.3地漏

地漏是国内的室内排水系统应用极为广泛的建筑配件之一[2]。由于地面不经常积水,经过一定时间水封就会蒸发掉,并由于地漏低于地面,一些灰尘和垃圾很容易进入。这样以来,水封式地漏会因为堵塞和水的蒸发而失去排水和阻隔下水道的功能,臭气就会散发到建筑物内;在使用过程中杂质不避免的沉降,使地漏的流量和自清能力下降,致使地漏堵塞而失去排水功能;地漏中的积水还会滋生一些害虫,会滋扰人类生活和传播虫媒疾病;地漏中积水的腐败发臭,向建筑物散发臭气、病毒和细菌[3]。

2.同层排水技术

同层排水技术目前主要有三种型式:以欧洲隐蔽式安装系统为主要特点的同层排水技术;以日本排水集水器为主要特点的同层排水技术;以我国无专用管件为主要特点的同层排水技术[4]。当前,以欧洲模式最具先进性和工程实用性。

2.1欧洲隐蔽式安装系统

欧洲隐蔽式安装系统的主要特点:排水管道和大便器冲洗水箱都隐蔽在墙体内,大便器采用悬挂冲落式大便器,卫生器具固定在隐蔽式支架上,管材采用HDPE管,重视防止噪声的传递等。

采用隐蔽式安装系统同层排水技术后,经过工程实践,其主要优点有:

1)卫生间平面布置灵活。

2)管道和水箱隐蔽,简洁美观。

3)卫生间排水支管不穿越楼板,解决了排水横支管表面凝水滴水问题,也相应提高了室内净空高度,有利于防火,更便于管道一旦堵塞后的维护和清通。

4)有效地降低了因排水而形成的水流噪声,创造了安静的住宅环境。

5)支架牢固,安装方法稳妥可靠,卫生器具使用稳固。

6)适用于住宅、公共建筑的卫生间、宾馆客房和体育建筑 。

但由于隐蔽式安装系统同层排水技术冲洗水箱是隐藏在墙体内的,这会给水箱进水阀和出水阀的维修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隐蔽式安装系统应用于国内市场前景是乐观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地漏的设置。隐蔽式安装系统一般不设地漏或少设地漏,当必须设置地漏时应采用既符合功能要求而高度较矮的新型地漏,而国内用户较为强调设置地漏。

2)国内用户要求浴盆有溢流口。

3)对于隐蔽式安装系统采用的悬挂安装的挂壁式坐式大便器,有的用户心存疑虑,要求采用后出口在地面固定的蹲式大便器。

4)管材方面中国倾向于应用UPVC排水管,这比PE排水管的噪声治理难度更高。

5)在国内,全装修房尚未普及,不同住户有各不相同的装修要求。

2.2国内的同层排水做法外法

1)排水管敷设在厨房、卫生间地面上;

2)排水管暗埋建筑垫层中;

3)敷设在厨卫地面楼板下沉空间内;

4)排水横管设在户外;

5)排水横管设在专门设置的假墙内;

6)用强排提升洁具、污水处理提升器。

3单立管排水系统

单立管排水系统即一根立管具有排水与通气的双重功能,因此相对双立管系统它具有节省管材、减少占用面积、减轻荷载、维护方便、缩短工期、造价低等诸多优点。目前,采用较多的几种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

3.1苏维脱单立管排水系统

该系统是瑞士弗理茨·苏玛于1959年研制开发的,是采用一种使气水混合或分离的特殊配件替代一般管件的单立管排水系统。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设在立管与每层横支管间连接处的气水混流器;另一个是设在立管底部的气水分离器,保证污水畅通地流出排出管[5]。

3.2旋流式单立管排水系统

旋流式单立管系统是法国建筑科学技术中心在进行了多次试验基础上提出的单立管系统。它是由各个楼层的排水横支管与排水立管上的旋流配件及装设于立管底部的“特殊排水弯头”组成。该系统保证了系统中压力的稳定,具有良好的排水与通气能力,而且由于管内污水旋流运动的特点,排水时管道噪音很小[6]。

3.3螺旋管单立管排水系统

螺旋管单立管排水系统由螺旋管与偏心进水三通组成,螺旋管内壁有三角形螺旋线,污水沿螺旋线旋转下落,在管中心形成一个通畅的空气柱,从而提高了排水能力。偏心进水三通与排水立管的连接不对中,能把排水横支管流来的污水从周围切线方向导入立管,起到削弱支管进水水舌的作用,避免水塞形成,起到稳定气压波动、降低噪音的作用。

4建筑室内排水系统的设计计算

建筑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涉及到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卫生器具排水的流量、排水管道设计秒流量、排水管道的管径、充满度等[7]。建筑排水管道水力计算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下:

①卫生器具的排水流量

我国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给出了卫生器具的排水流量、当量和器具排水管的管径。但是,这些数据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大便器,欧洲标准《建筑物内部重力排水系统》针对不同出水量的大便器给定了不同的排水流量和当量,供设计人员按不同使用场合选用[8],而我国规范仍采用已使用多年冲洗水量水箱的坐便器,设计中再沿用以前的数据与实际情况显然不相符合。

②排水横管的管径与充满度、坡度间的关系

建筑排水中含有固体污染物,为防止固体污染物在管内沉淀造成排水不畅或堵塞管道,必须保证自净流速。自净流速的大小与污废水的成分、管道坡度、设计充满度有关。我国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规定了建筑物内生活排水管的最小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限制最小坡度是防止固体污染物在排水横支管内的沉淀,限制最大设计充满度是保证排水横支管内水流为非满流状态,以便使污废水释放出的有毒有害气体能自由排出,调节排水管道内的压力,接纳以外的高峰流量。

③排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计算[7]

我国按建筑类型及排水特点有两个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这两种排水情况分别为:一,住宅、集体宿舍等建筑用水设备不集中、用水时间长、同时排水百分数随卫生器具数量增加而减少的排水情况;二,工业企业生活卫生间等建筑用水设备使用集中、排水时间集中、同时排水百分数高的排水情况。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单体建筑物的建筑高度和建筑面积与改革开放前早已不可同日耳语,并且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计算管径偏小的情况。因此,对于排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应在必要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与完善。

5结语

总之,我国的建筑室内排水技术无论是应用技术、设计水平还是工程经验的总结已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排水系统类型和通气方式选择不当以及系统本身存在的局限性,造成建筑室内排水系统在排水安全性和稳定性上存在问题,影响居民使用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2)我国现有规范中的建筑室内排水管道的计算方法在应用到实际工程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3)现今,建筑排水管材品种较多,建设单位常常为降低成本而选用比较便宜的管材,由于忽略了其特性,从而影响了室内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对建筑室内排水系统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张俊岭.一种新的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方案.建筑技术开发,1999,Vol.26 No.6

[3]俞文迪.关于水封式地漏和磁性密封反斗式地漏的比较.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排

分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宁波.2005.

[4]姜文源.隐蔽式安装系统同层排水技术简介.给水排水,2004,Vol.30 No.9

术交流会论文集.宁波.2005.

[5]S.P.Chakrabarti,N.K.Verma and P.Khanna.Limiting capacities of drainage stack in

buildings.Building and Environment,Volume 13,Issue 1,1978

[6]N.K.Verma,S.P.Chakrabarti and P.Khanna.Modified one-pipe system of drainage for

buildings.Building and Environment,Volume 11,Issue 3,1976

[7]冯旭东.中、外关于排水立管排水能力的比较.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排水分会第

届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宁波.2005.

[8]John A.Swaffield and John A.McDougall.Modelling solid transport in building drain

systems.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ume 33,Issue 9,1996

上一篇:刍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探讨 下一篇:试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