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教育的作用

时间:2022-08-14 10:11:10

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教育的作用

【摘要】 音乐教学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审美情操,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作用作用,其中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三方面。所以说音乐对学生既有显性影响,又有隐性影响。因而心理原因成为老师对学生教育的主要方向,在课堂上的教师应该“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让学生和老师可以平等对话,并且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意见,这样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畅快地表达,逐渐让每位学生的身体心理都得到健全发展。

关键词:音乐 教育 心理 学生

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它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享受与共鸣。所以说音乐既有审美的教育,又有思想品德的教育,因而可以陶冶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一、 创造音乐氛围,营造健康心理环境。

音乐教学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审美情操,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巨大作用。罗杰斯曾说过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音乐教育的内涵是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蒙发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明起着重大作用。

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课堂上教师更应该和学生平等对话,并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学生也能更加自由畅快的发挥自己所想。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它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它既有审美的教育,也有思想品德教育。离开了音乐艺术的感染作用,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培养就会落空。思想品德教育也只会是成为贫乏无力的政治说教。这样看来音乐对学生心理和素质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宽松自由的氛围,是发挥学生潜力、培养敏捷思维的重要条件。

二.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法设法使单调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音乐有着无穷的魅力,它深深地吸引着人们。音乐给人们带来乐趣和享受,可以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并且获得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美。

那如何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让其投身于音乐的大环境中去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如游戏、律动、表演、猜谜、故事、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学有所长。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

三.不同心理发展水平采取对应的教育措施: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老师在教学中依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不同,为他们选择适合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可以发挥个人长处,弥补个人不足。从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样就是教育的原则。对特长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励他们学习。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则要给他们安排简单易学的音乐活动。在这里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不同学生不同对待。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长处发挥到极致,从而弥补学习中的不足。激发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可用之才,关键是在于你如何去雕琢他。

教育是要建立在学生本来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基础上的,这样循序渐进并且由浅入深的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发展的阶段着重强调其个体在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上,不单单具有纵向性,而且也具有多维性。

因此,教师在教育方面要注意根据学生个人的人格发展阶段特点,为学生个体本身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条件,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的人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及时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到,有些学生的性格内向,心理问题不愿意公开或者向别人吐露,教师就应该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

教师要有耐心和细心,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在学习中充实自己。让音乐课堂上充满生机和魅力。

音乐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激发对艺术的创造才能,这样他们的精神生活就会绚丽多彩,充满青春活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就会健康的成长。同时音乐也可以调节他们的大脑皮层,消除因紧张情绪而产生的体力、脑力的疲劳。

总之,学校音乐课堂上的教学,不仅应该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该是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更高的提高。让他们的身心得到良好的放松。教师们应该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心理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人之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感情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是其灵魂得以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学校是教育的阵地,学校音乐教学应该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注重心理方面的教育。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就是音乐是人格铸造的的重要途径。古希腊柏拉图对音乐推崇备至,认为“音乐史求心灵美善的”。亚里士多德指出音乐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由此可见,音乐是人类在追求美得同时发现自我升华的途径。综上所述,音乐教育的确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发挥音乐的特殊作用,才能真正把音乐融入到每个同学的心中!

上一篇:试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下一篇:财务人员在ERP上线中的定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