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支持

时间:2022-08-14 09:58:45

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支持

摘要:中小企业在青岛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在发展中遇到较多困难,特别是融资难的问题。因此,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十分迫切。

关键词:中小企业;政府支持;多元融资;青岛

中图分类号:F27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014-02

尽管处于金融危机背景下,但青岛市的中小企业还是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促进就业、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保持市场竞争活力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成为青岛市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起步较晚,青岛市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已成为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青岛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2 300亿元,同比增长15%,占青岛市生产总值的51.9%;完成出口额185亿美元,增长26.7%,占青岛市的56%。截至2008年末,青岛市民营企业注册29.2万户,注册资本金2 337亿元,同比增长2%和12.7%。

2.中小企业的社会贡献度不断提高。2008年,中小企业实现税收288.6亿元,同比增长21%,占青岛市税收的31%。中小企业对青岛市地方财政贡献达到45%,吸纳的就业人员占青岛市75%以上。

3.中小企业创新性显著增强。2008年,中小企业在机电、纺织服装、化工橡胶、农产品加工和海洋医药五大优势产业方面,主营收入同比均增长25%以上。依靠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以在线环保监测仪、工业臭氧发生器、空调变频控制器、激光切割机等为代表,拥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产品,成为推动优质中小企业高速成长的亮点。

二、目前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金融业信贷供应不足。由于银行风险意识增强、中介服务机构少,加上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明显,经营状况不理想,融资难度较大。一方面,由于存在贷款成本问题,商业银行仍然偏重于重点项目和大企业。根据2008年青岛市工、农、中、建等22家商业银行数据表明,青岛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50亿元,仅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5.4%。另一方面,目前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太少,其自身资金实力又太弱,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担保能力不强。尽管最近两年来青岛市担保业务发展迅猛,但总体力量还是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担保业整体实力弱。由于担保金规模偏小,有些担保公司运作又不规范,银行不认可,业务空置率高。即使银行与之合作,银行给予的放大倍率也偏低,一般处于3―5倍之间,而成熟的担保效应一般能达到10倍左右。(2)担保制度不完善。由于起步晚,青岛市的担保业还处于制度完善阶段。2008年才开始引入对担保业的风险补助机制,财政资金才开始进入。而对于各担保公司来言,多数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担保资金补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因此他们在开展业务时也较为谨慎。

3.政府财政支持范围太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目前的环境下他们几乎不能享受到政策优惠,因此对于那些能够促进就业的中小企业进行政策资金补助或优惠也是刻不容缓。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措施

青岛市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些财政金融措施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最近三年,已逐渐勾勒出一个财金支持体系的雏形。

(一)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1.逐步完善政策措施。早在2005年青岛就制定实施了《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决定》,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创建了优质环境。2007年又出台了《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办法》在财政、金融、担保、直接融资等方面规定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设施,提出在市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科目,而且要求各区市也要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设置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科目。在技术创新领域,允许中小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允许中小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其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

2.加强财政资金引导。2008年开始青岛市财政出资5 000万元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产业升级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其中2009年就有3 000多万元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占专项资金的60%以上。

3.注重提升服务水平。2008年,青岛市还实施了《青岛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体系》,并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联盟,联盟中的中小企业可优先得到投融资服务。2009年6月,又成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4.减轻企业负担。在落实国家停收取消100项、山东省停收取消7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基础上,青岛又暂停(减半)征收2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了9项经营性收费标准,取消和停止收取3项经营性收费项目,减少涉企收费4亿多元。

(二)建立统借统还平台,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服务

为解决信贷条件不足、贷款额度在2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题,以政府出资增信、组团担保、统一借款、统一还款为手段,开展了统借统还平台建设。 由青岛市经贸委委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联合国开行青岛市分行,并组织协调银联等担保公司组团共同参加,完成了担保组团和机制设立。

2009年,青岛市首次对担保公司进行了奖励,推动了担保公司增资扩股、积极开展组团担保和集合贷款等担保业务。截至2009年10月底,青岛市法人担保机构达到87家,新增担保机构 32 家,1 亿元以上担保机构达到 27家,已为 800 多家企业担保贷款担保25亿元,远远超过2008年全年担保额。担保业务品种扩大到股权、林权、设备等动产抵押以及贸易融资等。

(三)建立融资对接平台,为融资各方提供便捷高效的现代化融资服务

1.为实现网上融资定期对接和日常对接相结合,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政府各部门、银行、担保、中小企业等资源优势,开展了网上融资对接平台建设。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通过启动《青岛市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计划3年内将完成1 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初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采用政府买单、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征集和评价,将评级企业信用信息录入到青岛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同时录入青岛市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平台。

3.实施产业链融资,帮助产业龙头企业为配套中小企业及时回笼货款。在全国首次创新性地建立了大企业、银行、政府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发挥大企业优势,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大企业加快对在其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的资金结算进度。利用大企业信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产业链融资新渠道。仅2009年1至10月份,中小企业就利用产业链融资130 亿元。

4.开展还贷周转金试点,扶持中小企业解决流动资金暂时困难。出台了还贷周转金支持政策,组织协调国有投融资机构和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还贷周转金试点。

四、完善财政政策支持的相关建议

(一)扩大财政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支持

政府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增资,并设立专门的基金,如创业基金、技术创新基金、信用担保基金等,作为一种引导性基金,充分利用基金的调控功能,通过基金的投向引导中小企业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多元融资组合体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的作用,利用中小企业网,做好政府、银行、担保与投资公司、中小企业等多方的沟通交流对接,做好相关融资、发展等方面的服务培训工作。

(二)增强财政对中小企业资金融通的支持力度

1.运用财政补贴手段。对于下岗职工自己创业的或吸收下岗职工人数达到一定比例的新办企业,可直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其发展壮大。

2.在贷款利率方面给予优惠。可以采取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对于符合国家政策的中小企业给予扶持。

3.建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基金、新产品开发基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中小企业技术水平。

4.加大担保风险补助力度,引导更多的担保公司开展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在重点领域设立政府参与或互的担保公司,以加强与商业银行的互信。成立担保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增强担保实力。

5.政府采购中对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倾斜。允许中小企业组成承包团的形式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分包一部分产品和零部件。

(三)创新融资服务体系

通过引导创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私募融资市场、鼓励中小企业利用市场中介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或进入中小企业板进行融资等方式,打造高效的直接融资服务体系。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索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具体包括:股权质押贷款融资、企业债融资、信托融资、杠杆收购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融资模式。

(四)加强政策落实力度及优化资金监管模式

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需要工商、税务、财政、监察等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需要优化的服务体系来贯彻实行,因此责任分解、贯彻落实相当重要。同时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都需要有相关的跟踪监管机制,而这也是政府支持体系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青岛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9).

[2] 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2007).

[3] 贾开芳.财政支持与中小企业的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3,(6).

[4] 苏诺民.次贷危机下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

上一篇:企业加强预算管理问题探究 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