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教学问题与反思

时间:2022-08-14 08:14:32

数学课教学问题与反思

【摘要】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基本上适应了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关键词】教学问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408-01

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专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特点,在近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1 注重初中与中职教育数学课程的衔接

数学课程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个知识系统,任何一点知识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我认为,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以缩短初中与中职教育数学知识跨度的距离,为顺利进入中职教育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初中数学与中职教育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命题;函数的概念;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直线方程与代数中的一次函数;抛物线和二次函数……等等,其中有的是中职数学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相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注意讲清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刚开始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联想对比,回顾初中知识,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使学习逐步深入,适应中职教育数学教学的节奏。如:

“函数”教学可以将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与高中关于“函数的定义”相对比,使学生掌握前者重在“变量的依赖关系”,后者则是集合的观点,区别它们在形式上的不同与本质上的联系,认识高中、中专阶段函数定义的严谨性。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灵活使用中职数学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改革,对传统内容进行了精选,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作了一定的增补与取舍,尽可能地考虑到了各专业各大类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要求。然而由于中职教育专业门类的多样化,现行教材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在知识的衔接上存在两个方面的矛盾:(1)数学课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时间上的脱节;(2)有些专业必须用的数学知识恰好是中职教育数学教材的删减内容。针对这些特点,建议对数学课程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增补,使调整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如:

2.1 对机械类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学习了“集合”后,就可以在复心初中“尺规作图”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几何”课了。“立体几何”是一些专业删去的内容,但对这两个专业来说是最基础和最基本的知识,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识图制图的能力等,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对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知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基本上适应了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此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通过对中职教育数学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化归思想、模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类比法等,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注意教学中的层次化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学基础差异也较大,若在教学中对学生发出同一号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因此在教学上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1 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力求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并逐步在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灵活应用;对中等学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功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了备课时不同目标的设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因材施教。

3.2 在授课过程中常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差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中、差等学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中等生作答,优生补充完善,教师作出评价后,让差生再回答。这样全班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互相启发,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相互推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3 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对于全班布置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又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

在教学中实施层次化教学,能够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4 加强课外辅导,重启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作业批阅、课堂提问、学生提问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不同的指点和帮助。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有的采取启发式,有的采取指导式,有的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如对差生出现基础性的问题,应帮助其复习学过的旧知识,举浅显易懂的例子,使旧知识能够自然向新知识过渡。对中上层学生出现一般问题,一般不予直接讲解,而是多进行启发,做到点到为止,尽量让学生自己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后将走入社会,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的是靠自学。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介绍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上一篇:谈在初中数学课中使用变式教学法 下一篇:试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