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我国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14 06:32:03

度我国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摘要】媒介社会责任的概念已被传媒业和大众认知,媒体在报道新闻、传播广告时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已成为从业者的共识,无论从社会责任论还是实践中媒介的社会影响来说,媒介承担社会责任是毋庸置疑的,2010年中国媒介社会责任研究着眼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以及怎样才能切实加强媒介的社会责任,并用大篇幅从不同视角分析媒介社会责任的担当等。

【关键词】媒介 社会责任 媒介研究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社会责任研究

电视:消费时代电视媒介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张琼华在《浅谈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一文中通过分析新闻评论、访谈、综艺三类电视节目的现状,探讨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电视节目的现状是新闻评论节目戏说化;综艺娱乐节目低俗化;访谈节目煽情化。而原因在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评价体系不完善;受众媒介素养有待提高。文章最后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媒介的社会责任,有效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发展;关注弱势群体,反映社情民意;普及大众文化,提升受众媒介素养。①

而王宝红的《电视的媒介责任》一文,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思路,他认为电视媒体的境外节目本土化要具备足够的“文化自觉”意识,要对西方节目承载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解构与重构,吸收团结、乐观、坚强、刚毅等合乎中国文化价值要求的部分,而对、过度竞争、暴露隐私等观念元素要谨慎剥离。②

电视公益广告:李玉娇在《电视公益广告》中认为电视公益广告在凝聚公众力量、弘扬传统美德以及倡导合理的社会行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突发事件中,通过公益广告,整合社会力量,彰显人文关怀,是媒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③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各种文化的撞击与并存使优良的文化传统出现某种程度上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有责任重新建立一套适应新时展的道德价值体系,公益广告应充当进行伦理教育、弘扬传统美德的角色。公益广告本质上为公众的社会利益服务,它所宣传的是主流价值观,提倡的是合理的社会行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起步较晚,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相对淡薄,在运行模式和广告方面存在缺陷。

报纸:蒋建国在《消费主义背景下报纸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中对报纸社会责任缺失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报纸的经济价值和消费功能得到了充分释放, 而其公共价值则在消费主义文化的遮蔽下, 受到冷落甚至排斥。④过度追求娱乐性、消费性和经济利益,导致报纸从业者职业责任缺失,低俗化导致报纸品格缺失,商业广告泛滥导致公共精神的缺失。

手机媒体:孟盈的《论手机媒体的社会责任――以手机黄祸为例》探讨新媒体的社会责任如何界定以及新媒体怎样承担社会责任。运营商被认为是失守的把关人。那么手机运营商需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本文作者认为,首先, 所有企业都要承担社会责任。而且根据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 在技术的演进过程中, 新媒介是对既有媒介缺憾的弥补, 带来更自由更便捷更人性化的功能体验, 同样也应承担补偿所附带的媒介责任。

二、不同视角下媒介社会责任研究

风险社会视角:2010年很多学者都从风险社会视角审视媒介社会责任,大众传媒如何在风险社会语境下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是当下学界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当代中国正处于风险社会,如何应对,专家系统的建立势在必行。

专家系统能够准确了解对大众来说什么是正确和有益的,利用大众传媒传播真理,指导民众;专家和决策者之间的协商通过大众传播传达或者通过公共平台转化为多种能动者之间的公开对话。而专家系统的建立,媒体起很大作用,本文作者提出,媒体在专家系统中扮演了守望者的角色。⑤

陈力丹、赵一争在《关于恐惧夸大与媒体责任的反思》一文中也从风险社会的角度阐释媒介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文章指出,媒体在风险放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媒体在处理风险事故的报道时,遵循基本的原则,既不能忽视风险,也不要放大风险,要尽可能避免公众由于媒体报道不当产生误读和误解。及时、理性地报道风险事件,不瞒报谎报, 这是媒体报道此类事件的要义之一。⑥媒体报道风险事件,应当避免有意采取冲突式或戏剧性的报道方式。涉及社会危机的新闻,不宜大肆炒作,不能铺天盖地地持续报道,这会无形中造成风险的被放大。媒体作为社会的守望者,必须理性地认识和判断风险,科学地(特别在社会心理层面)报道风险,让公众对风险形成正确的感知, 把风险造成的恐慌和损失降到最低点。

消费主义视角:王德侃的《消费主义语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的走势》着重研究了电视媒介在消费主义语境下受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消费主义促使媒体娱乐化求新求异;(2)消费主义导致同质化节目增加,相亲类节目被大量复制;(3)消费社会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消费主义使电视观众的身份转化为电视节目消费者。⑦本文作者认为在消费主义语境下,媒体进行收视率大战已经成为必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媒体在生产创新娱乐化节目的同时,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⑧

三、业界对媒介社会责任的研究

2010年业界基于媒介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责任失范,进行了反思和解读,以期在今后的媒介实践中切实履行责任。

首先是对最近火爆荧屏的电视相亲类节目的解读,李军林在《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媒介的道德责任》中认为媒介道德责任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道德责任是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视相亲类节目的个案中,部分媒介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 在新闻自由和道德责任之间没能正确选择。那么,传播媒介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道德责任呢?一是树立媒介从业人员的道德责任意识;二是建立和完善媒介道德评价的体制和机制;三是营造和完善媒介道德责任追究的制度环境。

周丹丹的《电视相亲节目热中的“冷”思考》和赵前卫的《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媒体社会责任》等都是对电视相亲节目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这个“快餐化”与“物质化”高度盛行的时代,相亲类节目顺应了浮躁的环境,但媒介不能丧失自己的社会责任,反而应该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⑨

其次受业界关注的就是去年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冯刚毅的《从富士康跳楼事件报道看媒介责任》、吴洪霞的《从富士康跳楼事件看媒体的社会责任》、李昱佳的《从富士康员工跳楼报道看新闻自由与舆论导向》、蒲红、徐小兰、马永新的《富士康事件报道的得与失》等都是对媒体报道的深入思考,媒体在此事件中的不当报道导致了负面的社会影响。应当怎样报道类似社会热点问题?媒体应当持有怎样的立场?这些都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应当关注的问题。

在对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报道中,媒体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有些报道存在刻意煽情、表述不客观、报道角度欠妥、观点片面等问题,迫使我们反思媒体应该如何关注富士康跳楼事件。因此类似事件,无论在报道的数量上还是方式上,媒体都要谨慎对待。既不能无视新闻事实隐瞒不报,又不能毫无节制地向公众施以媒体暴力。这是新闻伦理提出的一个严肃命题。尊重生命、合理的掩盖、淡化悲情故事与细节;从媒介责任与社会公器的角度出发,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寻找问题根源,探寻有效解决之道。这才是媒体面对自杀应该坚守的原则与处理策略。

从总体看,2010年媒介社会责任研究仍保持较大的数量,无论学界还是业界都积极探讨现阶段媒介应如何提高自身社会责任。但很多论文都出于实用性和功利性考虑,热衷于解决问题的“操作层面”,实际解决问题的功效并不显著,有质量的论文较少。

参考文献

①张琼华,《谈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世界》,2010(6)

②王宝红,《媒体社会责任理论视角下的公益广告》,《新闻世界》,2010(8)

③李玉娇,《电视公益广告》,《内江科技》,2010(10)

④蒋建国,《消费主义背景下报纸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探索》,2010(3)

⑤⑥唐洪玉,《风险社会语境下的媒体社会责任探析》,《新闻世界》,2010(10)

⑦蒋建国,《消费主义背景下报纸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探索》,2010(3)

⑧李军林,《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媒介的道德责任》,《新闻前哨》,2010(8)

⑨周丹丹,《电视相亲节目热中的“冷”思考》,《新闻窗》,2010(4)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上一篇:食品安全报道研究综述 下一篇:江苏农民工媒介形象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