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课堂倾听教学技能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14 06:01:27

提高教师课堂倾听教学技能的策略研究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筋疲力尽,重难点反复提醒,结果提醒越多的地方偏偏是学生错得越多的地方。这是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倾听意识

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会倾听,做出表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发言时,不少教师喜欢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插问。学生讲一点,教师就打断学生的发言,及时地进行所谓的启发诱导。为什么要插问呢?因为教师怕学生的发言偏离正确答案,耽误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教师总是不断地打断学生的发言,通过教师的“插问式”启发,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学生的回答中,把学生的回答往预设的答案上引,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一个让教师满意的答案。在这里,缺失的是教师的倾听。教师应用心的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听完后给予必要的引导。这不仅是尊重学生,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帮助学生增强倾听意识。

二、设计有趣的倾听游戏,培养学生倾听兴趣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倾听能力,但随意性很强,目的性较差,如果一味长时间听,很容易走神。这时用游戏来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是很不错的。

如在4A Unit 1 May I have…的部分中有一句比较长的话“May I have a copybook for Su Yang ?”学生学起来有些吃力,反复带读,效果仍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个“Whisper Game”,我让一组学生站起来,对第一个学生轻声耳语:“May I have a copybook for Su Yang ?”然后让他对他后面的学生重复我说的话,这样依次传递下去,直到最后一位高声地说出这句话。整个过程中,这组学生听得极其认真,其他学生也兴致高昂,跃跃欲试。

三、用“心”倾听,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每个人都有一颗心,在课堂上我们要把这颗心分成四颗“小”心,即静心、专心、耐心、细心。我们要“用”好这四颗“心”。

1. 静心

学生刚从课间玩耍中回到教室,心神还没回到课堂,脑海中还在想着刚才玩的游戏,尤其是三四年级学生,这时要让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具,调整好呼吸,收心,静静地坐好。

2. 专心

课堂听讲要让学生学会用目光去“听”,眼睛要紧紧盯住老师或发言的同学;告诉学生倾听的姿态:头部要倾向发言者方向,手里不要玩弄小东西。要提醒学生听清别人说的每一句话,用心思考。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专注的目光是对发言者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3. 耐心

要让学生知道,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要听完整话。不管别人说得对不对,都不能随便抢话插嘴,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完整话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学习能力。

4. 细心

有了耐心的倾听,就能认真思考别人的表述,要对所述内容进行甄别判断,既检测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能指出别人的错误,提高了自己也帮助了别人。

四、开展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绩或进步的时候,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尤其是对后进生。微笑的面孔,鼓励的眼神,约定好的手势和激励性的语言能让每个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听别人讲话,使每个孩子在交往中都感受到别人认真聆听的表情。

五、适时提醒,使学生持之以恒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的专家说过,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要经历三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个期间,还会出现倒退的现象。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的倾听效果,教师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形式多样的倾听活动,而且还要适时地对学生加以提醒。教师每天上课前可以提醒一下,如:我们上课要做到什么呀?孩子大声说:Listen!Listen!Listen!除了教师提醒外,还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当发现同桌不认真听的时候,同伴可以用胳膊轻轻碰他一下,或者用眼神提醒他。孩子从意识上长期强化,进而达到行为上的自觉自愿,倾听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上一篇:答疑Q&A 下一篇:为稳重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