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图书馆对贫困乡村的阅读指导

时间:2022-08-14 05:00:40

论地方高校图书馆对贫困乡村的阅读指导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贫困乡村;阅读指导

摘 要:制约贫困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知识贫困。地方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应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地向贫困乡村开放,积极为贫困农民阅读指导。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面向贫困乡村开放,对贫困农民阅读指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为贫困农民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010-03

On the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s Reading Guide for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

Zhang Jin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Zhoukou 466000,China)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 reading guide

Abstract:Knowledge poverty is a primary factor to restrict the impoverished village development.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has a wealth of resources, thus it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open to the impoverished village and provide reading guide for the Poverty-Stricken Peasants.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the efficient path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s reading guide for the impoverished village and poor peasants.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皮罗果夫曾经说过:“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对于个人,它可以增进知识、愉悦身心,对于国家,它能启迪民智,提高国民素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 70%左右。但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和文化落后的贫困乡村,有很大一部分农民由于种种原因不去读书。农村的落后,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化落后。书籍的缺乏应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不懂怎么阅读、没有读书兴趣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读书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实现新农村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出了根本要求,以城带乡是全党今后各项工作的重要方针。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社会教育的实践者,对图书资源缺乏、经济不够发达的农村,应重视和发挥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推进和实现图书资源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与共享,培养农民的阅读兴趣,让图书馆成为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新农村农民素质的重要力量。

1 地方高校图书馆对贫困乡村阅读指导的必要性

1.1 贫困乡村的知识现状及其对人们的影响

我国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经济贫困与知识贫困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地区知识资源极度匮乏、知识存量严重不足。当地人口缺少报纸、图书、互联网等信息资源以获取知识,而且这些地方公益性资源供给不足,缺乏有效的社会教育机构。图书馆数量有限,发展缓慢,造成当地文化教育落后,劳动者知识技能低下。

1.2 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重点和难点。近期,国家陆续出台了粮食补贴、畜禽补贴、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对农民返乡具有很大吸引力。但是这部分返乡的农民普遍存在缺乏一技之长、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所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民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获取,但由于条件有限,他们往往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缺乏对外界知识、信息的获取。在新时期农村的建设中,影响到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利于发展。因此,必须把培育农民强烈的求知精神、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要引导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读书对于提高自身素质、脱离贫困、发家致富的作用,提高他们对读书的兴趣。当前农村还普遍存在看书难、看书少、无书看的现象,直接影响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采取多种措施,使农民增强读书观念、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形成人人想读书、人人爱读书、人人常读书的文化氛围,让浓浓书香飘逸每个乡村。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是存贮、开发、传播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服务的重要部门,高校图书馆还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使命。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积极开展阅读指导,为广大农民获取知识信息提供快捷、准确、高效的服务,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作用。

1.3 农村文化设施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需要

在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图书馆的发展非常落后。笔者在郸城、沈丘等县贫困农村调研中了解到,除乡镇有个体经营的小书店外,大部分乡村没有图书馆、图书室、农民书屋等阅读场所,农民更是摸不到书。正是这些原因使农民的阅读热情逐渐降低。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剩余的老人和留守儿童怎样受教育,也是广泛开展农民阅读指导中遇到的又一个难题。目前,中国大约有2200多万留守儿童,他们一天天长大。然而,特殊的社会环境、心理的茫然与压抑,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贫困农民和留守儿童的阅读服务,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

2 高校图书馆对贫困乡村阅读指导的优势与方法

2.1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教育部2002年2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为农村文化服务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延伸。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特色馆藏资源,拥有本地区各类专业人才,高校图书馆的农业信息资源丰富,它拥有农、林、牧业等各个学科领域的中外文图书、报纸杂志、电子期刊、多媒体光盘、音像资料等。高校图书馆每年都有最新书籍、刊物和数据补充进来,丰富的特色馆藏资源正是渴望信息、渴望知识的农民的宝贵知识财富。高校图书馆还拥有一批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工作人员,其中有部分馆员有专业硕士学位,他们能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农民,帮助农民从书籍中学到知识从而运用于劳动中提高生产力。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网可与互联网相连,使得文献科研信息获得不再受地域的局限,从而使高校图书馆服务农村更加便利。

2.2 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增加农民的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是推进社会阅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阅读活动是读书的载体,能够唤醒公众阅读意识,构建阅读氛围。

2.2.1 为农民群众提供优秀书刊

首先,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送文化下乡活动。针对农民读书难、无书读的情况,真切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想法,选取那些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农副业生产的图书、期刊送到农民手中,指导他们科学种植、科学饲养。这些书籍能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使他们意识到知识能创造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对阅读的兴趣和知识的获取。图书馆还可以针对农民的生产与生活问题搜集一些有关方面的资料,编印成册,定期向农民发放。这一活动高校图书馆可争取大众传媒支持,通过公共舆论宣传渠道,得到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让这项活动可以持续的发展下去。其次,高校图书馆应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与大书店、报纸、期刊发行站等供书单位取得联系,订购一部分科技信息报和科技期刊,通过流动图书馆或农民书屋,适时送到农民手中。也可号召农户几家联合或自己订阅科技期刊、科技信息报等,以满足阅读需要。还可以开展全校师生免费捐书活动,号召师生捐出适合农民观看的书籍。再者,为帮助农民读好书,要积极开展讲解图书活动。在讲解图书时,应从农民的语言习惯出发,从农民的阅读水平出发,在图书的表现形式上,应开拓创新,可以采用制成幻灯片形式,将图片、漫画等形式融入其中,必要时还可以配VCD光盘,从而使讲解更为直观。

2.2.2 积极开展图书阅读评选活动

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倡导在农村开展优秀图书阅读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读者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这类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哪些是农民群众喜欢阅读的书籍,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活跃农村文化气氛,促进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图书阅读活动中来。还可开展读书会、读书征文比赛,志愿者与读者一对一座谈帮教活动,家庭读书经验交流活动等形式,提高其对读书的认识。

图书馆还可经常举办讲书活动。所谓的“讲书”,就是一人讲大家听。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农民的情况和特点来组织这项活动。讲书活动的内容可以是热门话题、时事政治、国内外形势、新书信息、农业科技成果等。还可以组织知名人士、专家教授到农村,现场为听众朗读、讲解好的作品,以激发人们的读书兴趣。最后,应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到对作品的讨论中来。可以邀请理解能力强的农民朋友讲述自己对作品的观点和见解,给他们以提高的机会。这种形式的活动也可采取听录音的方式进行,这样在专家不能到场的情况下,就可以用录音的方式让农民朋友随时听讲解。

2.2.3 举办各种阅读培训班

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发展农村经济,首要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与校领导协调,邀请学科专业教师或专家、教授以及退休的科技人员,组成团队定期奔赴农村为贫困乡村农民阅读服务。使阅读服务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落到实处。可举办各种培训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中青年农民,也可组织教学、科研人员深入乡村,走进田间地头,向农民讲授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科学种田中遇到的实际难题。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邀请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干、专业学者免费到农村举办培训班,内容可以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所需专业技术来培训。另外,还可以向农民传授最新实用科技信息、经济发展信息等。要鼓励农民勇于创业,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经济;鼓励农民学知识、学技术树立脱贫致富的雄心壮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最佳业绩。

2.3 为留守儿童建立定期阅读辅导

高校图书馆每年有两个多月的寒暑假,在农村又是少年儿童放假的时候,这就为图书馆对少年儿童的阅读服务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一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也是一支潜在的人力资源队伍,寒暑假期间,如何引导孩子读书、读好书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利用大学生志愿者,专门组织对少儿阅读辅导,向少儿推荐好书,向少儿介绍一本好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使少年儿童有选择地阅读好书,获取更有益、更健康的知识。离高校图书馆较远的贫困农村,在节假日可组织留守儿童到高校图书馆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吸引他们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依靠图书馆、利用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应指定专门的馆员满足他们的提问和要求,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由经过训练的志愿者对儿童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活跃阅读气氛,让儿童体验到共同阅读的快乐。还可采取开故事会、演讲、诗歌朗诵等形式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培养他们主动读书的意识。为鼓励儿童读书的积极性,每次评选优秀小读者都给予奖励,让孩子人人以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为荣。少年儿童由于年龄原因看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书中的好词好句及故事所要表达的意义并不在意,大多喜爱消遣故事性的读物,对知识性读物却不太喜欢。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各年龄段的儿童特点和心理状态向他们推荐优秀书籍并开展阅读指导工作,引导儿童认真读书、勤于思考。

总之,在新农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应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开拓进取,大胆探索,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好为“三农”服务工作。图书馆应主动向乡村农民开放,切实做好为贫困农民阅读服务指导;构建乡村阅读服务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农民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贫困农民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精神食粮;尽快提高贫困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建设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爽美.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建设的统筹推进问题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5):17-19.

[2] 沈蕙.贫困地区图书馆知识援助及其途径探讨[J].新世纪图书馆,2009(3):63-65.

[3] 李强.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介入“农家书屋”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0(8):85-86.

[4] 叶爱香.论高校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关怀[J].河北科技图苑,2007(2):15.

[5] 乔菊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举办听书活动初探[J].新世纪图书馆,2009(3):10-12.

[6] 李雯.少年儿童阅读探析[J].图书馆论坛,2009(2):39-41.

(编校:汤树俭)

上一篇: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下一篇:论超市化管理模式下的馆藏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