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时间:2022-08-14 04:23:27

浅谈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越来越要求教师与时俱进,结合新的信息技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新时代要求教师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学科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但是这种转变不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华丽外衣的简单嫁接,而是与新课程改革相呼应的,从课程观到学生观、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的全面而深刻的变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技术的运用问题。

1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他们对一些感兴趣的或者新颖的事物特别喜欢。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积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巧妙运用生动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利用动画效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促成学习目的的达成和学习兴趣的形成。比如在《拔苗助长》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出框架问题:“为什么要拔苗?能助长吗?”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以下学习活动:边看电脑动画片,边了解成语的意思;小组讨论;利用软件读课文,查阅字词;小组分角色读;学生做练习。这样就拓展了学生造句变式思维。

从以上教例可以看到,教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学习,拓展了多方面的协助学习。这种“多维协作”的教学设计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单调枯燥的成语故事《拔苗助长》增添了新鲜感,学生不再是单纯地了解成语含义,而是更深层次地去挖掘生活中的“拔苗助长”,相互讲述并评议,最后达成共识。学生的学习劲头很大,学习效果也很好。

2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意识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这并不说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音频资料,对课文进行情境的再现和知识的内化,由此进一步引导小学生由表象的感性思维,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向深层次的思维迈进。聆听音乐能够舒缓学生的课堂紧张心理或者调动学生的美好期待情绪,所以课前音乐的播放也是一个教学方式改进的选择。图片的展示对于学生的不同思维和不同情绪的变化起着显著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图片的恰如其分的展示,能够通过这种视觉影响到感觉,激发创新意识的产生。动画播放对学生的激发更大,因为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教材配备的动画资料,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课堂争论,深入合作探究,这样学生的创新性的见解就很容易得到展现,创新性的思维也就慢慢形成了。

例如在《鸟的天堂》这一课中,教师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利用视频资料,再现百鸟争鸣的场面,把学生带入鸟的世界,通过视频图片和课文内容的对照,学生学得高兴、学得轻松,并且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到了发挥,于是学生能结合文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相互探究。这种愉悦的情绪就促使了创新意识的形成。

3 运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视野

网络信息技术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学生求知的宝库。它对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视野的开阔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计算机网络系统里,可以找到和课文相适应的图像、动画、朗诵等相关教学资料,他们非常生动、直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形成。这些对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对于学生视野的开阔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比如学习《彩色的非洲》这一课,这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除了让学生通过文本来感知非洲的景色之外,还可以更直观更直面地“走进”非洲——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好非洲的地图、动植物图片、城市乡村图片、风俗艺术视频等,并集成一个非洲资料库,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基础上对非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把握,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学生的视野也开阔了,并且极大限度地转变了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4 运用信息技术拓展交流空间

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课堂多媒体的开发和利用,仅仅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其实信息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形式,它同样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和探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4.1 学习网站的开发

主题学习网站的建立,为学生的课堂延伸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探究成果、学习体会。比如可以结合《鸟岛》这篇课文,建立一个相关主题的学习网站。学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关于鸟岛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添加到网站中,可以开展本地区的相关鸟类的调查研究,可以交流人与自然的体会心得,等等。由此可见,“鸟岛”主题网站已经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深化,这个网站给了小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进一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实现交流的多样化。

4.2 微博和空间的建设

很多学生喜欢建立自己的博客,他们在这里书写自己的快乐和困惑,这种网络日记要比交给老师的日记真实生动得多,在这里能和更广泛的小朋友敞开心扉地交流。他们在这里建立自己的文学工作室,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一个小作家的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被别人赞美着,也评价着别人。这种展示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写作无疑起着巨大的赏识性的引领。

4.3 即时交流工具的运用

除了建设主题学习网站和博客外,还有一些很灵活的沟通交流方式。比如师生和生生之间通过QQ和QQ群互相交流、修改、评价……这样就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网络,坚持练习下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交际能力都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5 运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5.1 适度性

信息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不能代替课本,也不能取代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它只有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切忌过多过滥地使用。

5.2 技术性

信息技术既然是一门“技术”,那它就对教学双方尤其是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1)计算机水平,只有掌握了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地运用;2)信息素养,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才能从众多的信息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资源。

信息技术深入教育教学领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进一步完善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笔者相信,只要努力,语文教学的信息化和高效化就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3).

[2]孙文红.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1):72-73.

[3]陈建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之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22):175.

[4]钟莲花.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接受性教学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79-180.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月河路小学)

上一篇:飞扬课堂科技教学 下一篇:光合作用一节的探究式CAI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