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法”如何提升人们书法欣赏能力研究

时间:2022-08-14 02:13:56

“文化书法”如何提升人们书法欣赏能力研究

【摘要】在新世纪语境下,如何使中国传统书法为人们所接受并掌握,进而增强人们欣赏和学习的兴趣,是“文化书法”研究者应该研究的一大课题。文章从书家背景、文本形式及书写内容等方面切入,探讨“文化书法”如何在新世纪语境下提升人们书法欣赏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书法 传统书法 书法欣赏 欣赏能力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象征,具有鲜明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但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书法却逐渐被人们忽视或淡忘。尤其是年轻人在西方现代化的影响下,对于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实在是知之甚少,更不要说有多高的欣赏水平。如何使中国书法为人们所接受并掌握,进而增强人们欣赏和学习的兴趣,是“文化书法”研究者应该研究的一大课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笔者结合自己大学书法教学实践,从书家背景、文本形式及书写内容等三个方面切入,探讨“文化书法”如何在新世纪语境下提升人们的书法欣赏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书法”强调用心了解书家简历及写作背景

“文化书法”强调提升人们欣赏水平,首先需用心了解书家简历与写作背景。因为传统书法作品意境是含蓄的、深沉的,要更好地欣赏传统书法作品,就必须用心了解书家简历与写作背景,这是欣赏书法奥妙的一把钥匙。“人们常说‘字如其人’,这话固然不应作绝对化的理解,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在书法艺术所构成的独特形象中,一般说来也往往有着作者思想性格的某种形式的表现。”书法的意境美决定于每个书法家的艺术修养、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他对客观现实美的感受。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就是例证。《祭侄季明文稿》,是颜真卿追祭从侄季明的文章草稿。作者在书写时深受当年斗争经历的激动,既怀同仇敌忾的义愤,又感颜氏家族“巢倾卵覆”的悲痛,临文时激昂的感情一发难收,根本顾不上考虑书法的精粗而一气呵成。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能毫不拘谨地将长期积累的精湛书艺充分发挥出来。全篇运笔的畅达果断和转折之处锋毫变化的精巧自然,都证明了这一点。大量渴笔的出现,本来也是临文时心情激动的表现,并非艺术上的有意考虑,然而却使书法形象更显得豪迈;并且在东晋以来的行草书法中还是一种新的创造。

二、“文化书法”注重历代名家书法精品文本的形式分析

“文化书法”强调提升人们欣赏水平,一定要注重历代名家书法精品文本的形式分析。从书作内在构成方面切入书家的文本,精心研究,认真体会,领略书作的内在之美。“中国书法的内在构成,包括笔法、墨法、结体和章法。这是把握书法艺术最基本的环节。”笔法――生命活力的线条。书法是以点画线条为表现手段的,不同的线条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书法家通过笔的提按、顿挫、轻重、粗细、强弱、徐疾等用笔技巧,结合用笔的枯、润、浓、淡等变化,使点画线条表情达意。中国传统书法的点、画、线充满活力的韵律和节奏,显现出书法动人的表情之美。

墨法――气韵生动的五色。过去人们在探讨书法艺术时,论笔法和章法多一些,而论墨法的就较少。其实,墨法也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传统书论中强调“墨分五彩”,即“渴”、“润”、“浓”、“淡”、“白”。主要的意思在于:墨虽然只是一色的黑,但在书法艺术中却是富于变化而多姿多彩的。墨法的浓淡枯润能渲达出书法作品的意境美。枯湿浓淡、知白守黑是墨法的重要内容。作品中的墨色或浓或淡、或枯或润,可以造成或雄奇或秀媚的书法意境。

“结体”,古人也称之谓“结构”、“布置”等,就是字的点画线条组合。后汉蔡邕在《笔论》中对“结体”曾有过阐述,“凡欲结构字体,皆须象其一物”。书法虽不是具象的造型艺术,而是以美化汉字为目的的意象艺术。要使笔下的字写得有风度、有韵致,就要重视点画之间的组合。点画之间的组合,大而言之,有几对原则:即“主”与“次”、“欹”与“正”、“违”与“和”、“虚”与“实”。点画的得势生姿,须借助于适当的空白来显现;空白的意趣,要依仗各具形态的点画来生发。在这方面清代邓石如有过创建性论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邓石如“计白当黑”之论,即阐发了结体的精义。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的整体安排。我国清末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帖,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欣赏书法的章法之美时,首先要赏析其相避相形、相呼相应的意象美。同时,还要揣摩整幅作品的气韵之美。看其点画之间的呼应,字字之间的顾盼,行行之间的映带,整幅字气脉贯通,神气十足,感受到生动活泼的气韵,再是注意欣赏作品的意境是否含蓄。

三、“文化书法”强调潜心研究书写内容欣赏作品的意境

“文化书法”强调,提升人们欣赏水平,还要精心研究书写的内容欣赏作品的意境。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管书法作品用的是什么字体,什么形式,也不论是如何运用点画线条、结体和章法,但都是为了表达书写内容的意境来服务的。尽管同一内容的主题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就一幅书法作品而言,作者必须以他独特的视角,按照他书写的内容,为表达他的思想感情,千方百计做到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因此,可以借助书写的内容,通过分析、联想,探询作者艺术表现的思路,进而欣赏作品的意境。事实上,有些书法作品书写的标题,就是作品的主题,对于欣赏书法作品起着画龙点睛之效。有些书写的题目比较含蓄,耐人寻味,仔细品味,再加上对点画线条、结体与章法的分析,也可以领悟作品的意境之美。

参考文献:

[1]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宋)陈思编篡.书苑菁华[M].北京:北图出版社,2003.

[3]包世臣.艺舟双楫疏证[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8.

[4]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上一篇:加强实践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下一篇:鸡腿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