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14 12:00:07

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选定了六个影响北京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建立了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目前影响北京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对于如何改善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数据上来看,1978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5.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4.8元;到2006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997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620.0元,二者分别增加了54.67倍和38.35倍。但是,随着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而且有继续增大的趋势,当这种差距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必将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这一现象需要引起研究人员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本文在参考文献[1]~[5]的基础上,并结合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同时考虑到指标可量化的程度,选取了若干个指标进行分析,参见表1,各个指标的详细定义如表2所示。

二、数学模型的建立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定性分析或者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定量分析又是以回归分析为主,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所选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来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与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相比,它具有“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7]”的优势,解决了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系统分析方法的数据少,信息不确定而无法研究或难以研究的问题。

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6]是:

1.确定比较数列和参考数列。假设:

X0={X0(k)|k=1,2,…,n}为参考数列(又称母数列);

Xi={Xi(k)|k=1,2,…,n}(i=1,2,…,m)为比较数列(又称子数列);

根据表2中所提供的相应数据和上面的分析,本文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参考数列,记为X0,选择与城乡收入差距有关的因子作为比较数列Xi,具体为:北京地区的城市化水平X1;政府财政支农的比率X2;就业结构X3;产业比X4;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X5;人均GDPX6。

2.求关联系数。灰色关联系数γ(X0(k),Xi(k))体现了第i个子数列与母数列在第k时刻的关联情况,是第k时刻第i个子数列与母数列所对应的点的距离状态的反映。

3.求关联度。由计算得到m×n个灰色关联系数值,数值所体现的信息显然过于分散,不便于比较。必要用一个数值体现每一比较数列各个时刻的灰色关联系数情况,定义这个数值为灰色关联度,记为γ(X0,Xi),简记为γi。

4.依关联度大小排序。得到每个子数列的灰色关联度后,即可对关联度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所排出的序列称为灰色关联序。其关联度排在最前面的子数列与母数列的关系最为密切,对母数列的影响最大;排在第二位的影响次之,其余依次类推;排在最后的子数列与母数列的关系最为疏远,对母数列的影响最小。

三、计算结果与分析

通过编写程序,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构造灰色关联差异信息空间,通过计算得到比较数列对参考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和灰色关联度,参见表3及表4。

由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到灰色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γ1>γ3>γ2>γ5>γ4>γ6

四、结果分析

由上述灰色关联度的排序结果可知,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城市化水平、就业结构、政府财政支农的比率,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比、人均GDP,现将计算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1.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会相对缩小。但是通过表1和图2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从1991年到2006年,北京的城市化水平从0.74提高到了0.84,增长比较缓慢,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却在随着城市化水平的缓慢提高而快速增长。这说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文化程度低、无专业技能的一些贫困人群则长期留在农村,因此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剧。

2.就业结构。就业结构一般使用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来表示。从表1和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的增加,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扩大。这说明,由于农民的人力资本较低,所从事的行业和工种较差,必然只能获得较低的收入;而城市职工因人力资本相对较高,则进入了二、三产业中具有较高报酬的工作岗位,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

3.政府财政支农的比率。政府财政支农的比率体现了政府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的比重,该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农业的扶植力度。如果政府的财政投入有相当部分资金投入到农业中,将会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对于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有利的。但是,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从1991年到2006年,政府财政支农的比率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因此也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

4.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反映了城镇与农村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本文使用非农业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农业社会劳动生产率之比来表示。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是逐年递增的,这说明城镇与农村的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不断扩大的,如何消除这一差距对于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将是有益的。

5.产业比。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产业比从1991年的12.07642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79.30918。其产业比的上升同样加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6.人均GDP。通常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与人均GDP的高低相关,从本文的计算结果看,人均GDP对于北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是很大。

五、结论与建议

上面通过对灰色关联模型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北京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和次序。从模型结果看,未来一段时间,城市化水平、就业结构、政府财政支农的比率对北京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大,其关联度分别达到了0.92、0.91、0.86;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比、人均GDP对其影响不是很大,其关联度分别为0.80、0.75、0.65。

1.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加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从而降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中相对富裕的家庭流动到城市定居,又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政策的制订者一定要考虑这两方面的情况,保证所制订的政策有利于消除城乡收入差距。

2.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入第二、三产业,从而增加农村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3.加大政府财政支农的比率。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于经济长期发展的不利影响,而增加对于农业的投入,则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需要改变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出,支持农业的发展,保证农村居民的收入。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克俊.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5(6):50-54.

[2]梅迪,周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33-136.

[3]张士云,吴连翠. 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7(2):72-78.

[4]郭馨梅,李佳. 加速转型期北京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81-87.

[5]刘扬. 北京市居民收入总体状况实证分析[J]. 北京社会科学,2004(4):33-39.

[6]邓聚龙. 灰理论基础[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7]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等.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重庆市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投资现状及投资效... 下一篇:构建我国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信任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