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信任度研究

时间:2022-10-19 07:31:31

构建我国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信任度研究

摘要:我国体育市场经济活动有许多低信任度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体育经济市场的发展。本文经过分析研究认为低信任度出现的主要因素是:体育经济制度不完善、体育市场经济信誉建立的条件受限、不能正确切换信任源。构建我国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信任度的主要措施有:完善体育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现代体育产权制度、建立完善的失信惩罚机制、加快体育经济主体资信信息的传递、加强诚信教育。

关键词:体育经济市场;信任度;构建措施

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的信任,它通过直接或间接给予交易方信任,减少信息不完全带来的风险;没有一定程度的信任,交易不会发生。体育市场经济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大发展,新旧观念的冲突不可避免地折射到体育经济活动中来,在体育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讲信誉的事件,影响了体育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分析研究当前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低信任度产生的社会根源,构建体育市场经济主体间的信任度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低信任度的形成因素

1.不完善的体育经济制度影响信任的提高。体育经济相关制度不稳定。体育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西方国家晚,体育经济制度在不断更新中完善;因此,不断增订修订制度条文,使得制度的有效性受到削弱。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的体育经济制度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体育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体育市场经济主体经常进行交易,制度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关键,而制度是否稳定又是影响制度发挥建构信任作用的重要因素。但当前体育经济制度经常变动,破坏了制度的有效性,不利于制度发挥规范经济行为的作用。体育产权模糊,影响了体育市场经济主体的稳定预期。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商品交易的前提是明晰的产权,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前提,交易就是无效的。如果产权制度不完善,投入并不能带来相应的收益或损失时,经济主体就无需对自己的市场行为承担责任,导致追求短期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主要表现在产权的残缺性和模糊性阻碍着体育市场经济信任度的建立。缺乏完善的失信惩罚机制。体育市场经济主体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在进行行为选择时,如果失信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付出的成本,则经济主体的最优选择是失信。失信行为的道德成本和经济成本低,又没有相应完善的法律惩罚机制,就当前来讲,无法与失信带来的收益相比。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使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中失信者得到的收益远远小于付出的成本,从而促使其选择守信行为。只有做到这一点,体育市场经济活动的信任度才能建构起来。

2.体育市场经济信誉建立的条件受限。政府行为的影响。重合同、讲信誉是体育市场经济主体生存与发展之本。但是政府行为,打乱了市场规则,使市场交易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当前体育市场经济活动最重要的问题是影响体育经济主体建立信誉的积极性。因此,政府行为必须合理促进体育经济主体建立信誉,提高经济活动效率。相关信息传输不畅的影响。信任是经济主体根据过去交易的知识和经验,对对方未来的交易行为作出的肯定性预期,因此,如果经济主体能够了解更多的关于对方的信息,信任或不信任就容易建立。这就要求体育经济主体的相关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输出去。只有体育经济主体的有关信息能够及时被体育市场的其他参与人获悉,交易者才会约束自己的交易行为,建立良好的信誉。但是,当前我国企业诚信机构发展缓慢,不利于体育经济主体资信信息的传递;影响了体育经济主体的判断,影响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信任度的构建。

3.体育经济主体不能正确地切换信任源。信任的来源不同,表明体育经济活动受到不同机制的保护,因此,体育经济主体在进行交易时,应准确判断信任源,只有在正确信任源基础上的交易才能获得成功,否则会导致一方或双方的损失。在传统社会,体育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是一元信任源,一般不存在信任源错位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时期,国家调控着体育经济活动,关系、信誉、制度都能影响信任的产生,信任源是三元的,这就存在如何正确切换信任源的问题。在一种变化不大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交易个体或特殊群体拥有一种或几种信任源的组合,并形成有序的信任结构,这种情况下人们会自动且相对准确地切换信任源,信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控制。但是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人们往往不能实时切换信任源,从而可能带来各种风险问题,甚至是信任危机。当前,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人们的交易范围和交易对象不断扩大和变换,体育市场秩序还未得到有效规制。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交易一方可能错误选择信任源,而另一方也可能恰恰利用这种错误从中谋利,甚至侵犯对方的利益,导致交易信任被破坏。

二、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信任度的构建

信任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形成过程漫长。当信任被破坏后,它的恢复和重构相当困难。当今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殊性和体育经济活动信任的复杂性,决定体育经济活动信任的构建过程是探索的过程。

1.加强体育市场经济活动的相关制度建设。加强体育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稳定清晰的体育产权制度。法律的制定应符合、尊重社会规范,使法律制度真正成为体育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的博弈规则,实现对经济行为的约束。稳定清晰的体育产权制度不仅有利于建构体育经济主体的制度信任,同时也会提供建构信誉信任的条件。因此,当前应设定听证内容和程序,并强化体育经济制度的听证制度,建构起体育市场经济主体的信任度;构建体育市场经济活动的信任度,法律的执行可引入竞争机制,使体育市场经济领域内的执法者建立秉公执法的信誉;完善和创新体育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建议参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规则和国际惯例,创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以多元公有产权为主体,以私有产权为辅助的公私混合体育产权制度。

2.加快体育经济主体资信信息的传递,构建失信惩罚机制。体育经济主体间要经常进行交易,信息量的减少往往给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便利。如果有独立的、客观公正的诚信机构对交易对方进行资信调查和信息进行传递,则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双方的信任度。建议加快征信立法工作,建立与完善体育企业资信数据库,充分发挥政府在体育市场经济主体资信信息传递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我国体育经济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体育市场经济信任度的建立,失信惩罚机制还会对守信的体育经济主体进行有效激励。完善的失信惩罚机制应包括政府级别的体育企业征信数据库和体育行业内的企业诚信数据库及征信机构资信数据库形成的联合资信数据库。由政府倡导建立市场联防机制,参加者为具备监管功能的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类授信机构、体育企业、体育事业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

3.规范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政府行为。从委托理论角度分析,政府为人,委托人为自然人,如果政府行为不规范,会对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中失信行为的泛滥起推动作用;而政府严格执法和守法,及时履行对体育经济主体的承诺,其守信行为会起到示范作用,对引导体育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有积极意义。因此,构建体育市场经济活动的信任度须建立有限政府,限制政府行为对体育市场经济的过度干预,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的体育市场环境,使体育经济主体在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中依据产品质量和信誉优胜劣汰。在我国体育经济管理中,政府行政改革须顺应国际潮流,建立透明和服务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提高政府公信力,营造最佳投资环境。

4.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是同现代经济契约关系密切相关的真诚无欺、信守承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是保证高信任度的重要条件,如果每个体育经济主体都讲诚信,在交易中真诚无欺、信守承诺,则体育经济活动必然拥有更高的信任。因此,进行诚信教育,提高体育经济主体的诚信素质,是构建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信任的重要手段。加强对体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应着眼于树立对诚信行政的信念,着力于诚信观念的培养和提高;加强对体育经济主体特别是体育企业家的诚信教育,诚信是企业家具备的主要品质,体育企业家不仅要培养自己的诚信素质,更要在自己的企业内塑造诚信的企业文化;诚实信用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因此,诚信教育不能仅停留在道德层面,更应从法律角度在教育中把诚信意识与法制观念的培养结合起来,使体育经济主体具有更多的诚信法制观念。

三、结论

我国体育市场经济发展中低信任度的原因主要有:现有体育经济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体育产权不清晰、缺乏完善的失信惩罚机制、政府执法公正性影响体育经济主体构建制度信任、体育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传输不畅等,均影响着我国体育经济主体建立信誉信任和体育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当前构建体育经济主体间的高信任度势在必行。构建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信任的主要措施有:体育经济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符合和尊重社会规范;法律的执行应引入竞争机制;应逐步完善和创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体育产权制度体育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失信惩罚机制;加快体育经济主体资信信息的传递;规范体育经济活动中的政府行为,建立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透明政府;注重从法律层面加强对体育经济主体的诚信教育,其中重点加强对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体育企业家的诚信教育。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体育部

参考文献:

[1]陈桂华.浅谈改善企业信用的对策[J].中国市场,2007(3): 54-55.

[2]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北京:新知三联书社,2001:203-206.

[3]崔彩周.我国企业失信惩罚机制科学化问题研究[J].南方经济,2005(2):50-51.

[4]周瑞玲.论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7(2):125-126.

上一篇:北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落实科学发展观 妥善处理收入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