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理雾霾措施范文

时间:2023-03-20 10:19:55

北京治理雾霾措施

北京治理雾霾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北京;伦敦;雾霾;治理

[DOI]10.13939/ki.zgsc.2017.09.060

2012年前后北京雾霾问题开始引发了公众的普遍关注,“PM2.5”进入公众视野,2017年年初持续的跨年雾霾,PM2.5浓度一度处于“爆表”状态,这不得不让公众把北京雾霾和伦敦雾霾联系起来。1952年12月英国爆发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随后英国开始深刻反思,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雾霾治理时期。英国政府“重典治霾”成效显著,伦敦从雾都变成花园城市。“伦敦烟雾事件”值得警醒,伦敦治理雾霾的经验值得北京借鉴。

1 北京雾霾与伦敦雾霾成分及形成原因比较

北京雾霾与伦敦雾霾两者的成分有所不同。英国官方数据显示,从1952年12月5日起伦敦开始被浓雾覆盖,在大约两周时间内,有4000多人死于支气管炎、冠心病、心脏衰竭等疾病,加上随后两个月中死亡的人数,“伦敦烟雾事件”共造成12000人死亡。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SO2和黑烟。伦敦政府的监测数据显示,当时空气中SO2的浓度峰值达到 3830μg/m3,黑烟的浓度峰值达到 4460μg/m3,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比伦敦平常情况高出了大约10倍,其中高浓度的SO2是诱发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促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比较之下,北京雾霾的成分较为复杂。北京雾霾是由于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PM 2.5)含量超标而形成的一种大气污染状态。北京市疾控中心2013―2015年相关研究发现,雾霾主要成分有三类:一类是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离子等水溶性无机离子,第二类是铅、镉、砷等金属和类金属,第三类是有机碳和无机碳等碳类物质。2016年12月21日发表于美国《科学进展》s志上报告称,中德两国研究人员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最主要组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

从北京雾霾与伦敦雾霾两者形成的原因来看,伦敦雾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英国经济迅速崛起消耗了大量的煤炭等化石燃料,导致污染物排放日积月累,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二是“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寒冷的冬天,伦敦当时还没有实现集中供暖,战后英国经济困难,伦敦居民为了熬过寒冬只能烧劣质煤取暖,导致污染加重。三是汽车排放的废气以及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加重了伦敦的空气污染。四是当时空气流动性差,导致污染物聚集在伦敦上空,污染物浓度剧增。

相比较之下,北京雾霾与伦敦雾霾的形成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第一,从污染物排放情况看,伦敦治理报告显示,现阶段的中国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在人均GDP、能源结构、三大产业比例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经历了30年快速经济增长期,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空气质量的严重退化,这是引发了近些年来的持续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第二,从雾霾形成时间上看,北京严重雾霾天气与“伦敦烟雾事件”发生的时间都是在冬季。尽管北京市已经实现了集中供暖,但是在一些城乡接合部、郊区、农村地区居民还是采取燃煤取暖,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

第三,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是导致北京雾霾的重要因素。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北京年平均PM2.5排放中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占19%,2016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五百多万辆,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加剧了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

第四,区域传输是形成北京雾霾的特殊因素。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北京PM2.5有30%~40%来自区域输送。京津冀地区人口密度大,煤炭消耗量大,其中河北省钢产量全国第一,京津冀地区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与河北省和天津市相比,近些年来北京市加大了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淘汰力度,污染物排放量逐渐减少,北京之所以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与周边地区的污染物区域传输相关。

第五,气象条件是北京雾霾形成的直接原因。空气流动性差、逆温、湿度大等气象因素,加上北京地区三面环山的“簸箕”地形,导致污染物持续积累,形成持续性雾霾。空气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逆温现象导致大气垂直扩散能力差,尤其在冬天地面温度低,高空温度高,污染物被挤压在地面区域,浓度不断增加;空气湿度大,有利于污染物中的颗粒物吸湿增长。另外,北京属于三面环山的地形,西北方向的冷空气受山体阻挡的影响不易进入平原地区。不利的气象条件只是北京发生雾霾和英国发生“伦敦烟雾事件”的外部条件,根本原因还是污染物排放量基数大。

2 伦敦雾霾治理的经验

从1950年到2000年伦敦雾霾治理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准备阶段(1953―1960年)。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后的第二年,英国政府于是成立比佛委员会调查烟雾事件,制定应对措施。1956年出台《清洁空气法》,调整能源结构、控制机动车数量。在具体的应对措施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划定烟尘控制区,政府财政补贴居民家用壁炉改造,更换燃料,严禁黑烟排放;设立奖惩机制。第二阶段是显著削减阶段(1960―1980年)。1968年修改《清洁空气法》加强烟尘控制;1974年颁布了《污染控制法》限制机动车燃料中硫的含量。扩大烟尘控制区是削减阶段最核心的措施,覆盖率在大伦敦地区已达到90%。第三阶段是平稳改善阶段(1980―2000年)。这一阶段污染控制重点从燃煤转向机动车污染控制。2003年伦敦政府开始收取“拥堵费”以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同时,政府陆续出台或修订了《汽车燃料法》《环境保护法》《污染预防和控制法案》等一系列法案。2000年后相比20世纪50年代,伦敦SO2下降84.2%,黑烟浓度下降47.4%。

从伦敦雾霾治理的经验来看,伦敦历经60年的雾霾治理给北京雾霾治理最大的启示是:雾霾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伦敦雾霾治理离不开完善的立法、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变,推行烟尘控制区、空气质量达标、收取“拥堵费”等有效的管理措施。

但是,伦敦治理雾霾也存在其弊端,一是英国走的是传统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之路,成本高、代价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存在一个“拐点”,“拐点”之前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恶化,“拐点”以后,产业结构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环境又得以改善。北京治理雾霾不能坐等“拐点”的到来,应尽早行动。

二是英国利用处在高端产业链的优势实现了能源进口和污染转移。从长期看,输出污染最终导致整个地球和人类的能源环境危机。[1]

3 北京治理雾霾的举措探究

一是通过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带动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下降。北京地区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过大是引发雾霾的重要原因,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是治理雾霾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应避免重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治理雾霾要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GDP的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当然,那种一遇到雾霾就关闭工厂、车辆限行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应明确自己的定位,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耗、环保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应严禁将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转移给其他区域。英国在“伦敦烟雾事件”后其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48年煤炭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高达90%,到1998年下降至17%,而天然气占比从0上升到了36%。北京应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利用量,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农村地区积极实施煤改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煤炭消耗总量。

二是通过加强立法推动雾霾治理的法治化。纵观伦敦雾霾治理的几十年,一系列法律的出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国现阶段防治雾霾的法律法规主要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省级地方雾霾污染防治法规等。[2]严峻的雾霾形势说明我国还存在相关立法滞后和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治理雾霾要完善立法,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依法治霾才有可能长治久安。执法人员要加强监管力度,对于重要污染物监测比如电厂脱硫脱硝、企业排污、油品质量等的监管决不放松。

三是推动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联防联控。区域传输是形成北京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区域传输导致北京呈现从北向南雾霾逐渐加重的趋势。形成这一特殊现象与北京地区空气流动通道的特殊性有关。从气团运行轨迹来看,北京南部有经由沧州和天津的东南方向输送通道和经由石家庄和保定的西南方向输送通道,这两个输送通道上的污染源相对较多导致北京南城污染相对较重。北京北部的两个输送通道一是经由张家口的西北方向输送通道,二是经由承德的东北方向输送通道,这两个输送通道的污染源较少。受输送通道的影响北京有时会出现了南城雾霾、北城蓝天的现象。雾霾治理应不再局限于各地区分散应对,跨区域规划、联防联控和协同治理已经成为消除雾霾的有效策略。[3]处在同一个气候带上的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一个大的污染团,北京治理雾霾离不开京津冀地区区域联防联控。应打破现在各自为政的管理制度,成立京津冀地区区域联防联控委员会,统筹协调雾霾治理。

四是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研究表明,伦敦收取“拥堵费”措施减少了26%的交通拥堵。2003―2006年,PM10、氮氧化物和CO2污染物浓度分别减少了24%、17%和3%。敦在2008年推行了低污染排放区政策,目的是降低机动车的污染排放。北京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其排污量也是巨大的,在完善机动车限行政策的同时可以考虑收取“拥堵费”,既减轻了污染物排放,又缓解了北京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加强燃油排放标准控制,淘汰、改造老旧机动车,积极推行新能源汽车。

五是治理雾霾人人有责,需要全民参与。雾霾问题是中国资源、环境、生活消费等全面“透支”的反映,治理雾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需要全民参与才能保证治霾工程的成功。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从小事做起,主动减少个人能源消耗排放,比如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出行,减少使用家庭小汽车的时间和频率,夏天空调温度不要开得太低等。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认真遵守排污标准及各项规定,积极接受环保部门监督。治理雾霾不能仅依靠行政手段,要将环境保护意识上升到社会道德高度,任何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都应成为公众谴责与监督的对象。全民参与才能打赢北京雾霾治理的战争。

参考文献:

[1]张孝德.从伦敦到北京中英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2):54.

[2]王波,郜峰.雾霾环境责任立法创新研究――基于现代环境责任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5(3).

北京治理雾霾措施范文第2篇

APEC蓝,是气象条件、污染物排放两个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说,北京气象扩散能力8日起转差,10日“扩散条件指数”上升为5级(接近最高6级、非常不利于扩散),但“空气质量AQI”却实现“2级良”。据介绍,APEC期间北京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PM2.5、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比例”分别达到54%、41%、68%、63%和35%左右,周边五省区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均明显下降。

“APEC蓝”能不能保持住?从北京及周边地区采取的限产、限行、禁烧等措施的严厉程度看,其中包含的许多非常规手段客观上确实难以持续,留住“APEC蓝”殊为不易。但“APEC蓝”同时也证明,治霾并非只能“等风来”,人为控制减排同样对于治霾行之有效。

近日关于“APEC蓝”的话题引起激烈争论:有人认为治理雾霾人人有责,需要个体付出一定成本;有人认为雾霾成因复杂,为何只针对汽车尾气,工业企业为何不单双日停工?无论赞成还是反对,无论激进还是温和,这些言论虽然立场不同,但却都折射出一个现实:治理雾霾需要触及利益。这是所有进入“深水区”的改革都必然面临的问题。

雾霾的成因的确复杂,但根本来源却有迹可循。近年来严重雾霾集中出现,是我国近几十年来粗放式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结果。要治理雾霾,就要对现有发展模式进行改革。但凡改革,没有不触及利益的,没有轻描淡写就能解决问题的。这也是彻底治理雾霾的真正难点所在。

要触及利益,就要看会触及谁的利益。单双号限行,必然触及车主们的利益,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必然影响生产者的利润和政府的财政收入,也间接触及工人的利益……种种利益交织,会产生一系列矛盾:要触及谁的利益,先动谁,动多少?在触及利益的同时,能否做到社会安定、经济平稳、群众满意?决策者的勇气和智慧,将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因为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必然会引起反弹。要治理雾霾,需要决策者的勇气,这个勇气,来源于顶层设计。

北京治理雾霾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雾霾天气;雾霾状况;雾霾污染;环境治理;环境保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4-008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4.041

1 现状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总数直线飙升,呈现日趋严重的趋势。特别是2016年12月的雾霾污染直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12月,北京、山西、河北、天津等多省爆发严重雾霾,能见度极低,导致不同程度的高速公路封路与车辆限行,约200多趟航班被迫停飞,而医院的呼吸道门诊更是人满为患。短短几天,雾霾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2015年开始,我国的雾霾天气明显开始持续增多,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污染程度越来越重。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剧,并呈现尖锐的增长态势。另外,我国雾霾天气集中于冬季北方地区,特别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最为严重。我国北方地区一直是雾霾重灾区,在冬季供暖时期更为明显。并且随着北方冬季的漫长,城市雾霾也挥之不散。与此同时,北方严重的雾霾也不断随冬季冷空气进入南方地区,影响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由此可见,当前我国雾霾不论程度、范围、影响都处于严重状态,随之而来的雾霾治理问题也成为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

2 原因

2.1 生态文明建设缺失

当前,我国雾霾天气状况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民众的身体健康,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缺失是导致雾霾天气频发的根本性原因。我国是国际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庞大的人口数量,但经济结构以粗放的工业生产为主,呈现一种以牺牲环境为基础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我国大部分企业生产产生的废气,在没有能够进行污染处理的措施下就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空气污染严重,而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缺失所造成的结果。我国没有严格的环境治理方案,没有严格的企业生产废物处理要求,也没有积极改善环境问题的实施行为,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处于真空状的漂浮状态,既不够明确具体,也没有实施践行,导致没有能够进行有效制约空气污染问题,总是在雾霾出现严重之后再谈治理,没有能够实施前期的防御治理工作,因此呈现雾霾现象越来越重的环境问题。

2.2 煤炭燃烧污染

煤炭燃烧带来的废气和固体颗粒物污染是导致雾霾严重的现实原因。当前,我国能源主要还是依赖于煤炭能源,无论是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煤炭都占了主要地位,特别是北方地区供暖问题。北方地区冬季供暖仍以煤炭燃烧供暖为主,漫长的冬季下大量的煤炭燃烧直接导致了冬季雾霾问题。一方面,煤炭的大量燃烧直接导致大量漂浮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污染空气;另一方面,煤炭燃烧的热量也导致城市内部的空气正常对流被破坏,导致空气停滞循环,污染物无法排出,长期静止停留在空气中,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大量居民出现呼吸道疾病。因此可以明确,煤炭燃烧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工业生产发展缓慢时期,煤炭燃烧取暖成为大多数城市空气污染、雾霾严重的罪魁祸首。

2.3 汽车尾气影响

在2016年中期的调查中,我国保守汽车总量就达到了2.85亿辆,而其中有很多汽车的燃油使用不达标,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对于绝大多数私家车主,都会选择使用93号和97号燃油,这样的燃油更为环保,排出的尾气也更为干净。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大型运输车或者是旅行客运车,却会选择污染较重的柴油。因此可见,并非现在燃油不够洁净,而是许多司机为了省油钱将本身使用93或97号燃油改为使用柴油,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很多汽车燃油不够充分,造成尾气排放中固体颗粒物过多,导致空气中颗粒漂浮物过多。与此同时,在私家车燃油不够彻底的情况下,车主并没有配备相应的尾气过滤装置,缺乏环保意识,直接将污染气体和颗粒物排入大气。因此,在现阶段雾霾严重的情况下,汽车尾气成为主要的整治对象。

3 环保治理措施

3.1 加大立法惩治

治理雾霾天气必须加强立法与处罚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污染问题。首先,我国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措施,从法律层面树立起严格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强对工业生产的立法措施,确立起生产与治理并重的生产方式,加大对直接将污染物排放到自然中的企业的惩罚力度,以法律的强制执行力促使企业坚持治污、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最后,要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以必要的处罚措施使人们建立起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不做污染环境的行为,并且要树立针对雾霾问题的专门立法,掐断污染源头,保证雾霾治理政策的落实,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雾霾问题的有效解决。当前,以立法方式处理雾霾污染已经成为了必然要求,只有强力的实施与惩处,才能保证各行各业将雾霾治理落实到实处,起到减霾作用。

3.2 加大科技治理

目前我国雾霾严重情况严重,应对如此严重的雾霾问题,加大科技治霾成为当前我国的主要应对措施。首先,要加大工业生产中的治污技术,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减少我国的工业废气排放;其次,要改变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仪器,改用国际通行的监测指标,明确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国际规范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对当前环境现状进行估测,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并且也要提高国内汽车生产技术,提高汽车燃油效果,减少固体颗粒物排放;最后,要鼓励引导汽车车主在尾气管先进的过滤装置,并定期进行更换,减少有害的汽车尾气排放。同时,我国也要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不光是减少污染源,还有减少已经产生的污染物,例如引进国外先进的可降解技术,减少固体垃圾的数量。

3.3 坚持绿色出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汽车的拥有量也在国际范围内名列前茅。但是回顾以往先进国家的治霾方式,无一不是提倡低碳出行和环保出行。越是发达的国家,汽车就越成为代步工具,而绝大多数的居民都选择自行车出行,特别是英国,自行车出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与时尚。由此可见,我国需要控制汽车数量。目前许多省份出_单双号限行的政策,以减少空气污染,但这样的措施还远远不够,应该限制每个家庭的汽车拥有量,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与此同时要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多设立公共自行车,并加大居民公交补贴,引导人们选择绿色出行、环保出行。

3.4 调整供热方式

目前,造成我国雾霾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冬季供暖问题。传统北方的供暖方式为煤炭集中供热和木材个人供热两种形式。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是污染十分严重的供暖方式。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供热方式,选择污染小的方式进行供暖。例如,在有些地区采取个体天然气燃烧的方式,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汽,避免了固体颗粒或有害气体。而有些靠近工业区的地区,则利用钢铁生产中的高温废水进行附近小区的循环供暖,以代替传统的燃煤供暖方式。这样因地制宜的供暖方式是值得借鉴与认可的,充分地利用了地域特色进行特色供暖,减少了煤炭的使用,从而减少冬季雾霾高发的现状,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北方各地区要加强供暖方式的多元化转变,改变单一供暖方式下固体颗粒污染过重的局面,保护环境,减少排放。

3.5 加大绿植面积

雾霾天气的环保治理问题,究其根本解决措施,还是要加大植被种植。我国城市化进程过快,在高楼大厦叠加的情况下,城市绿色覆盖面积急剧减少,绝大多数省份的绿植面积都处于严重不达标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植物过滤吸收有害气体减少雾霾、阻挡风沙入侵是不可能的,因此想要长期有效地改善雾霾污染情况,加大绿植面积是必然趋势。城市住宅区建设要严格按照住宅区绿化面积比例进行,公共绿化应该按照城市汽车拥有量进行建设,加大公共公园的建设与开放服务,保证城市绿植面积。与此同时,农村地区要减少炸山采石、伐木开田的行为,更禁止破坏原始森林的行径,保障现有的原始森林面积。环保部门在治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现有“财富”的保护,才能双管齐下,有效缓解雾霾污染。

4 结语

随着北方供暖期的到来,我国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雾霾污染,并且污染面积之大、程度之深、损失之大都史无前例。因此,治理雾霾污染势在必行,并成为首要之举。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和雾霾治理的立法欠缺,且工业生产与生活环境中污染因素众多,造成了多元的雾霾源头。因此,我国要加大相关立法,从调节供暖方式、加大树木种植、加深惩处力度、坚持绿色出行等众多方式,降低污染,减少雾霾天气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伟.我国雾霾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科学人,2014,(11).

[2] 袁东,台斌.城市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4).

[3] 王伟光,郑国伟.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北京治理雾霾措施范文第4篇

一、跨行政区划污染与协同治理雾霾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一)雾霾的溢出效应与跨行政区划污染

溢出效应的本意是某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对本组织产生预期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个体或者组织产生正面影响,因此溢出效应组织活动过程中对非组织成员或者其他组织会产生正外部性效应。与溢出效应相对应的是回波效应,即受到溢出效应的成员或者组织会对产生溢出效应的组织产生正面影响。本文借用溢出效应表示污染源区域对邻近区域产生的负面影响。京津冀三地原本属于统一行政区域,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紧密联系。在北京和天津先后独立为直辖市后,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开始出现较大差异,京津的大城市病与城市的高污染问题同时出现,在2013年“雾霾”成为网络关键词后,京津冀区域的雾霾问题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三地在空间上不可分割,在经济发展上紧密联系,在雾霾问题上也被牵扯在一起。雾霾在某个地区产生,会弥散到邻近周围区域,随着雾霾散播区域扩大,其浓度逐渐降低,污染程度也相应降低。雾霾的流动性特征使得京津冀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必须跨区域治理雾霾治理污染,以便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理成效。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呈明显的趋同性特征,北京与周边的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天津、唐山等6市的PM2.5指数具有同涨同落趋势,因此京津冀地区成为了区域性的雾霾污染群落。调查分析表明,北京的PM2.5污染对相邻6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度,并且北京对其他城市污染冲击的衰减速度小于周围城市对北京污染冲击的衰减速度。[1]由此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在雾霾污染方面已经是相互影响的格局,在这个污染群落中,北京对周边城市的负面影响高于周边城市对北京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相互间存在重要影响并发展成为一个污染群落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跨区域治理雾霾。在污染空气从污染源产生并跨越行政区划边界向区域蔓延后,虽然邻近行政区划不存在污染源或者存在较弱的污染源,但同样会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空气的影响。跨区域污染必须与跨区域治理相伴随,否则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污染源区域由于高污染而在达到高经济增长的同时,邻近区域却在低污染且经济在低位徘徊的同时,承担较高的污染治理费用。按照这样的逻辑,任何一个区域均不希望担任后者的角色,于是邻近区域间在污染问题上就会存在博弈。

(二)雾霾治理过程中的博弈问题分析

1.非合作博弈下的搭便车行为与霾污恶化

在治理雾霾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成效,不同行政区域间必须加强合作。邻近区域在雾霾治理问题上存在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种情况,前者的结果是邻近区域都会出台较好的治理措施,以期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污染程度尽快降低;后者的结果是邻近区域在治理雾霾过程中持不合作态度,双方都不减少甚至增加污染排放,区域污染程度不但不能降低反而增高。前一种状况下,邻近区域都会从雾霾治理过程中受益,后一种状况下,邻近区域都会因雾霾加重而受损失。图1展示的是A和B两个区域在治理雾霾问题上产生的博弈过程。该图中展示的是两个利益相关者间的博弈过程,参与博弈的个体增加时可以首先将其简化为两个个体的博弈,得出的结论不会受到影响。图中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分别表示A区域和B区域。图中的曲线A1A1、A2A2、A3A3、A4A4、A5A5向坐标系的左下角突出,表示A区域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得到的效用,越靠近左下角的曲线表示效用水平越低,越靠近右上角的曲线的效用水平越高,如果用U表示效用水平,则存在如下关系:U(A1A1)

2.合作博弈情况下的帕累托改进与霾污减轻

前文论及,在非合作博弈情况下,“区域A+区域B”的霾污程度会加重,这就需要在两个区域间构建起合作治霾的机制,在合作治霾的情况下,每个区域都要有明确的治霾责任,“区域A+区域B”的治霾力量都锁定霾源,同时实行多治霾多付费的对策,这样的制度设计对于两个区域都相对比较合理。在合作博弈情况下,虽然还会存在产霾企业获得的收益与治霾投入付出的成本间存在不对称问题,但不合理程度会尽量减轻,经济发展与治理雾霾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理顺。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是制度设计层面的一次帕累托改进。经济学理论认为,存在甲乙两个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下,如果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在甲的收益不降低的情况下,乙的收益却能够得到提升,这就是一次帕累托改进。因此在合作博弈情况下,A与B两个区域会将各自的效用水平锁定在图1中的Y区域。以图中枣核区的M点为例,M点可以做出三种选择,每种选择出现的结果都会有差别:在第①种选择中,M沿着B2B2移动,因为同一条效用线上各点的效用相同,因此B的效用不会降低,对A的效用水平却可以由A3上升到A4,即M点在该运动轨迹下,B的效用水平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A的效用水平却能够上升,这样的帕累托改进对A是有利的,但B不会受到损失。因此在合作博弈情况下,A、B两个区域在合作治霾问题上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第②种选择中,M点沿着A3A3移动,在这种情况下A的效用水平没有发生变化但B的效用水平却从B2B2上升到B3B3,这仍然是在合作博弈情况下的制度设计上的一次帕累托改进;在第③种选择中,M点不沿着枣核区的边缘移动,而是从M移动到N,再从N沿着NB2’或者NA3’移动,从图上可以看出,A3’和B2’的效用分别高于A3和B2,即U(A3’)>U(A3),U(B2’)>U(B2),因此当M点向枣核区内部移动时,A和B的效用水平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如上3种情形中,第②种情形是最理想的。这需要A、B双方明确各自责任,在治霾付费问题上也要在投资数量上进行详细分割。在第③种情况下,帕累托改进的最佳位置应该是在R―S线上的某点上,这时A、B两个区域都实现了各自的预期,同时对对方的治霾决策也相对比较满意,两个邻近区域在合作治霾问题上达到了较高的合作水平。这种合作水平的维持,一方面需要严格的制度设计做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双方恪守诚信,即在合作治霾过程中任何一方不能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扩大产霾量,从而相应地让合作者受到损失,导致二者又从合作博弈退化到非合作博弈状态,区域霾污又回到较为严重的程度。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聚集节省与外部经济

在有密切联系的邻近区域间通过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能够创造更大的聚集节省。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最先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其研究范围并不局限于一个国家的某个地区,跨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其研究对象,因此该理论与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收益理论、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收益理论都有很大关系。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程中,通过参与合作的各个区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通过较高水平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投入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资源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会使参与协同发展的各个区域均受益。图2展示的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创造的聚集节省的情况。假设甲乙两地都同时生产M产品,前者的产量为M1甲,后者的产量为M2乙,在M1甲和M2乙单独生产的情况下,前者的生产成本(C1甲)高于后者的成本(C2乙),产品相同但生产成本有差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会有差别,如果M2乙与M1甲以同样的市场价格在出售,前者就会因为利润较低而被逐出市场,而当甲的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市场就会由于存在供给缺口而出现供不应求的问题,在乙被逐出市场后,乙地同时也会存在资源闲置问题。甲乙两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从而出现较大差异。现在将两个区域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共同生产M产品,于是图2中的左半部分中M1甲向右扩大到M1甲+M2乙,生产成本由原先的C1甲降低为整合之后的C3甲,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C1甲、C2乙和C3甲等三个成本水平中存在C1甲>C2乙>C3甲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区域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发展,能够产生较好的聚集经济效应。在资源整合在一起后,两地的生产成本都较各自原先的水平更低,这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并非单纯给处于劣势的甲地带来收益(C1甲>C2乙,从而甲地不占优势),给占有优势的乙地也带来收益。因为整合发展后的成本水平C3甲明显低于原先各自的成本水平。如上讨论是建立在两地资源整合不存在外部经济条件下的情况。如果存在外部经济,则资源整合后的“产量―成本”线会由l1甲下降到l2甲,从图中可以看出,后者与前者相比较,在获得相同产量时,后者付出的成本更低,以E3甲与E4甲相比较,两处所对应的产量相同,但E4甲对应的成本C4甲较E3甲对应的成本C3甲稍低,这就是由于聚集效应造成的成本节约。在图2中,沿着箭头a的方向,即从l1甲到l2甲再到l3甲是聚集效应逐渐增加的方向,外部效应越强,l2甲就会越加靠近原点(图中的三条曲线中,l3甲的聚集效应最强),聚集节约越大即图2中的阴影区域就会越大。因此邻近区域通过创新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使得各个区域能够充分发展自身优势并展示比较优势,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但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由于存在行政区划约束与相邻区域发展基础存在较大差异,优势区域会认为为弱势区域做补贴,从而弱化与弱势区域进行一体化发展的愿望。根据前文分析,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受益者不但是弱势区域,优势区域也会从中受益,当然优势区域较弱势区域的受益程度稍小。在图2中,优势区域乙的受益程度为C2乙-C3甲,其幅度要小于弱势区域甲的受益幅度C1甲-C3甲。在治理雾霾问题上同样存在一体化问题,可以协同治霾的两个邻近区域在各自治霾的情况下,单位治霾投入获得的边际收益都会相对较低,而且霾源在没有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治霾效果就会更差,两个区域合作治霾就产生聚集经济效应,治霾的综合成本就会降低,而且会降低由于非合作博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雾霾的促成因素、分布区域与协同治理的依据分析

前文论及,雾霾具有流动性特征,因此受雾霾影响的区域不一定就是产霾区域,因此产霾区域需要负责其管辖的行政区域以外的邻近区域的治霾问题。雾霾的制造者会在产废过程中受益,而且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却需要更大区域承受,受益与受损存在严重不对称。经济学理论认为,私人受益高于社会受益的情况下,社会就会为较高的私人受益承担更多的成本,这时私人行为就会对社会产生外部不经济问题。产霾区对非产霾区造成负面影响,而其收益又远远高于周边区域时,外部不经济问题就随之产生。既然如此,在治霾过程中就要以产霾区域为主导,充分整合周边区域,才能够充分展示资源聚集整合优势。

(一)雾霾的促成因素与京津冀产业分布

1.雾霾的促成因素分析

2013年雾霾成为网络热词以来,很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雾霾问题。当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的密度超过了空气承荷力时,雾霾就会产生。专家认为,雾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与硫酸盐、硝酸与硝酸盐以及其他的有机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这些成分与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形成气溶胶,长期漂浮在空中而不能沉淀下来。其中PM2.5是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人们在呼吸过程中这些微粒会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从而造成疾病,对人身健康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雾霾一般有机械污染、化学污染和光化学污染等几种情况,机械污染是由工厂排放烟尘和机动车扬尘所致。化学污染是由空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其他氮化合物影响所致。光化学污染是多种有害组分在光照下产生化学反应并进一步形成有害物质所致。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增加,工厂、矿山等制造的烟尘、机动车引发的扬尘以及建筑工地制造的烟尘,以及多种有害化学气体排放到空中,都成为雾霾产生的重要成分。PM2.5由于表面积巨大,人体吸入后会深入血液,从而会导致难以治愈的呼吸道疾病。同时也会影响能见度从而影响交通,也会通过影响光照而降低农作物产量。正是由于雾霾具有较大的潜在隐患,并且出现该问题后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所以成为关注的焦点话题。雾霾既然是由于人们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程度超出了环境容纳阈限,即自然环境在较短时间内不能对排入的异物进行稀释,就需要从改变人们的经济活动方式入手,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蚪饩鑫眦参侍猓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2.京津冀产业分布格局分析

图3展示了京津冀各个区域的产业分布情况,各个区域的产霾量存在差异,河北省行政区域呈“空心拳头”形状,将京津包裹了起来。处于主导风向上游的张家口和承德的产业构成中,以非污染类型的产业为主,污染性产业主要分布在主导风向下游即京津东侧和东南侧的河北省地区,图中的F1F7分别表示了石、邯、衡、邢、沧、津、唐等城市对北京产生的影响。由于这些城市到京津的距离存在较大差异,对京津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论及京津冀协同治理雾霾问题时,需要按照距离京津由近到远,按照“分步走”的方式逐步进行,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近京津的河北省区域内的保定、唐山、衡水、沧州、廊坊等与京津协同治霾的对策,这些城市与京津之间形成高效互动。从图上可以看出,沿“石家庄―衡水―沧州―天津―唐山”一线围绕北京形成弧状污染链,形成环北京污染弧,在西北风和东南风两个主导风向的影响下,污染弧与京津之间的雾霾相互影响。因此“问题空气”在“京津+环京津地区”范围内已经是大范围内产生和大范围内污染的问题,单纯从某个区域着手治霾并不能解决问题。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在治理雾霾问题上也应该采取“联防联治”的措施。治理雾霾需要与建设城市体系“齐步走”,通过“软区划”[2]方式对三地的污染行业进行统一治理,既不应该发生“京津污染、河北买单”的问题,也不应存在“河北污染、京津买单”的问题。京津与近京津的河北省地区的空气质量都能得到改善。

(二)雾霾的分布区域分析

图4展示了我国雾霾的主要分布区域,雾霾分布区域虽然较广但相对集中,各区域的雾霾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别,京津冀地区以及豫北地区雾霾比较严重,鲁、晋、鄂以及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区雾霾也相对比较严重,东北地区的中南部也存在雾霾问题,除此以外的其他地区虽然也有雾霾但程度较轻。从图上可以看出,全国雾霾分布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和华东,即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即图中的①②③④连线以东的地区。京津冀地区在太行山以东,成为雾霾的重灾区。在2013年1月13日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全国污染最严重的石家庄、邯郸、保定、北京、长春、唐山、沈阳、西安、成都、郑州等10个城市中,河北省有4个城市,保定和唐山榜上有名,而这两个城市与京津距离很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与京津大都市逐渐形成“双核+双子”的结构。在全国所有受雾霾影响的区域内,京津冀地区最为严重。京津两个大都市人口密度大、产业分布集中,正在以京津为核心发展成为京津冀城市群。雾霾的严重程度要求人们深刻思考治理雾霾的措施,在合理化产业结构和降烟除尘等方面做文章。前文论及,雾霾是在空气的稀释能力已经饱和情况下出现的大面积污染现象。既然空气对有害烟尘的稀释能力有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排烟排气方面就需要有节制,不能因过度排放有害烟尘而造成作为公共物品的空气的“公地悲剧”问题。在治理雾霾问题上,需要按照行政区划问责,构建一体化机制进行治理。

(三)京津冀协同治理雾霾的依据分析

1.污染企业外迁不能从根本上治理雾霾

由于京津与近京津的河北省间“包裹与被包裹”的独特的行政区划关系,北京的雾霾能够弥漫到近京津的河北省地区,近京津的河北省地区的雾霾也可以弥漫到京津上空。谁都明白,雾霾发源地的雾霾浓度最高,因而负面影响也最大。京津为了解决雾霾问题,首先做出的抉择是将污染产业外迁,但该举措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理雾霾。由于外迁产业仍然分布在近京津的河北省地区,因此雾霾仍然能够笼罩在京津上空。雾霾并不像企业有行政归属,通过“甩包袱”将治霾企业搬迁,邻近区域间只是在进行零和博弈。按照这个逻辑推理,只有在更广泛的区域内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才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治理雾霾。但由于行政区划相对稳定,治理雾霾应该超越行政区划限制,尽早形成治理雾霾的一体化治理措施。世界城市发展规律表明,较大规模的城市团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从吸收模式向辐射模式的变化,前者以集聚发展为主,后者以分散发展为主。大型城市团的产业集中度、人口集中度在提升过程中,就会引发城市病,雾霾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因此城市团在发展过程中,要具有分散布局的前瞻性意识。在分散发展格局下,核心城市的非核心职能外迁,同时导致产业外迁和人口外迁,核心城市与腹地可以实现均衡发展。城市团进入分散发展阶段的职能外迁与前文论及的“甩包袱”并非同等概念,前者是在科学论证和规划基础上,包括产业和人口在较大范围内合理布局的总体安排,不会在为核心城市“解决问题”的同时在周边区域“创造问题”。

2.区域一体化治理雾霾的有效性分析

根据前文,图5中的M点在向枣核区以内或者在枣核区的边缘移动时都是实现帕累托改进。因此只要邻近区域在协同发展过程中,能够从非合作博弈转向合作博弈,就会减少“公地悲剧”并实现帕累托效率,高层对话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基础。在各个区域分散治理雾霾的情况下,由于治霾投入的差异以及不同区域间非合作博弈倾向的存在,雾霾不能得到根治,而合作治霾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图5中,X区域的投入为MXMX,产生的效用为IX,Y区域的投入为MYMY,产生的效用为IY。但是当两个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时,总投入不会发生改变,仍然为MX+Y=MX+MY,但所取得的成效IX+Y却远远超出分隔治理条件下产生的效用IX和IY。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前文论及的外部经济效应外,规模效应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即雾霾在规模化治理过程中产生的边际投入取得最大边际收益的状态。而在邻近区域单独治理雾霾情况下,不仅不会促成规模效应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挤出效应,即一个区域投资的增加而导致另外一个区域投资减小的现象,这实际上是在变相地增加邻近区域的治霾负担。假设X区域起初并没有发觉Y区域较少治霾投资,因此即使Y区域投入降低,X区域的投入也不会降低。当X区域考虑到Y区域有减少投资的问题时,X也会相应减少投入。于是两个区域间的关系又回到非合作博弈的老路上来。由于邻近区域的污染源分布密度有差异、污染程度不同,在分区治理过程中投入程度会存在不同,再加上空气的公共资源特征,在缺乏统一标准和严格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治霾过程中出现挤出效应不可避免。因此只有制定一体化的治霾措施,才能够强化治霾效果。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雾霾治理措施探索

(一)京津冀行政区划变迁与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

1.京津冀行政区划的变迁

京津冀三地在历史上是一个整体,后来逐渐分化为三个省级行政单元。该区域的称谓也在不断变化:明代为京师(北直隶)、清代为直隶、民国及以后为河北省。在历史上,明代的京师与清代的直`均较目前的“京+津+冀”的面积大,现在的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和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区都隶属直隶省(如图6)。京津冀三地同属一个行政区划的情况下,保定曾经长时期作为直隶省(河北省)的省会城市。河北省的中心城市位于行政区划中部,并且距离京师很近,因此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发展区域经济,不存在行政区划间的阻隔。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的顺天府属直隶省,当时辖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通州、三河、武清、宝坻、宁河、昌平州、顺义、怀柔、密云、霸州、文安、大城、保定、涿州、房山、蓟州、平谷等24州县。因此当时的顺天府所辖区域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廊坊+部分保定”区域。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北京经济发展需要,先后分四次将隶属河北省的县域行政单元(第一次是昌平;第二次是大兴;第三次是通县、顺义、良乡、房山;第四次是怀柔、密云、平谷、延庆),于是北京有了10个郊县。随后天津也独立为直辖市。三地分解为三个行政区划后,区域经济发展状态也开始分化,京津的大都市优势逐渐显示了出来,京津大都市周围的近京津地区出现了“环京津贫困带”。京津从河北省分离出去后,河北省行政区域也成为了“空心拳头”形状。虽然行政区划被分开,但三地的经济仍然联系在一起,京津也始终担当着京津冀三地的经济中心角色。

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探索

京津冀三地虽然具有紧密的地缘联系,但由于行政区划阻隔,环京津的河北省地区与京津大都市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较大落差。专家将这种状况称为“环京津贫困带”、“灯下黑”、“大树底下不长草”。为了解决该问题,国家先后提出“首都圈”、[3]“北京经济圈”、“大北京”、“环渤海经济链”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措施,随后又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方案,而后又将其调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核+双城+三轴+多中心”的发展举措将京津大都市与京津周边的中等城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三地进入了实质化的协同发展阶段,京津的很多非核心职能开始向外疏解,京津冀三地的很多金融机构、产业布局开始出现了新格局。以保定为例,天津银行、北京银行、河北银行等都相继落户保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很多人率先认识到了京津保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这为以京津大都市为核心向周边的河北省地区由近及远地构建京津冀城市群格局奠定了基础。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创造竞争优势和争取更多机会,保定、张家口、唐山、秦皇岛、石家庄等城市先后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定州(原隶属保定)、辛集(原隶属石家庄)等县级城市也先后成为河北省省管市。行政区划调整后,使得这些城市具有了更大的容纳能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也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扮演的角色也由“承接”转向了“对接”。石家庄作为京津南侧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地位也开始得到强化,其目标是发展成为与京津大都市三足鼎立的大都市,并在整合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晋中城市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界定方面也经历了由最初的“1+3+6”到随后的“1+3+9”的变化。其中“1”指北京,“3”指天津的武清、蓟县和宝坻三个区县,“6”指隶属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唐山和秦皇岛,“9”是在原先“6”的基础上加上了衡水、石家庄和沧州。至此,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范围得以明确,实施对策也得以细化,三地整合发展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三地的区域经济、城市体系等都是一个整体,在雾霾治理问题上自然也不能分隔进行。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雾霾治理对策

北京治理雾霾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雾霾;PM2.5;法律规制;预防;治理;救济

【中图分类号】 F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131-1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出现了长时间和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整个华北黄淮甚至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客观上的自然因素,也有人为的主观原因。雾霾的复杂成因决定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综合治理的手段,其中,系统而有效的法律应对机制是雾霾防治工作的根本保障。本文拟从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度运行的视角来分析现有雾霾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寻问题应对之方,希望能够为我国大气环境的改善有所裨益。

一、雾霾防治相关的法律制度现状

当前,在和雾霾相关的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形成了以《环境保护基本法》为指导,《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项治理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辅助实施的框架结构。除此之外,《环境影响评价法》,《固体废物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中也包含有防控大气污染的规定。总的来说,具体的防治制度包括从源头控制角度来看,有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标准制度、产业政策目录制度、排污申报许可制度。从事中控制的角度来看、有排污收费费制度、总量控制制度、环境监测制度、大气污染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环境目标考核责任制等。从事后救济制度来看,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中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救济制度。除此之外,协同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配套制度还有清洁生产制度,循环经济制度,经济激励措施等。

二、雾霾相关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法治运行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理念滞后。《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立法目的上持“目的二元论”,即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对范畴中,既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还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者并行不悖,并无主次之分。然而在现实的法律运行过程中,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很难协调一致,往往是牺牲环境利益保障经济利益,从而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加大了环境治理的成本,这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甚至是我国当前整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的根本原因。

2.政府环境责任缺失。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管中同样存在上述症结。政府部门在战略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的制定,比如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项目的审批、具体监管执法等领域。受地方利益和个人政治前途因素及信息不足、认识能力有限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利益,政府执政思路的迷失对雾霾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

3.公众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雾霾的频发不仅是“天灾”更多的源于“人祸”,公众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亦是导致环境生态恶化的主要诱因,民众的范围不仅包括对环境污染负有直接责任的中小企业,还包括现实生活中以邻为壑的环境污染者个人。

(二)微观层面具体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PM2.5法律规制出现空白。PM2.5作为雾霾天气的主要诱因,亟需法律加以规制。然而,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没有针对PM2.5的具体规制措施,这与当前的雾霾治理要求严重脱节。

2.总量控制的范围和标准有待提高,雾霾产生的实质根源在于人类的排放行为超出了大气容量极限。即违背了环境科学上的《负载定额律》,因此。实施总量控制是应对大气污染尤其是雾霾天气的基本手段。

3.区域联动治理机制缺失,雾霾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特点。但是。现有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并没有建立区域联合治理的管理模式,以京津冀鲁地区为例。北京以南的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几个省份都是大气排放较高的区域。地理相连)大气相通。如果没有区域联动的预警机制和合作治理。则很难对雾霾问题予以根治。

三、雾霾防治的具体对策

从雾霾的发生机制来看,治理雾霾是一项复杂工程。离不开多种手段的全力配合。在预防、监管以及问责机制的每一个环节中,法律及相应的配套制度都不能出现软肋。本文结合新近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及雾霾的发生机制。从防、治和问责三个微观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之策。

(一)完善总量控制制度。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总量控制制度仅适用于环境质量未达标区域,国务院批准的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下一步针对防治PM2.5污染的现实需求。应把氮氧化物纳入总量控制中来。其次。在严格保证总排放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度加大减排的力度,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各类污染物的减排力度应逐步加大。

(二)建立雾霾区域联防机制。雾霾的治理离不开政府间的合作,应尽快建立地方政府间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可以考虑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设立由环保部和发改委共同牵头的区域雾霾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统一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区域内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共同推进雾霾的防治工作。此外,还应借《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之际。在法律中明确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将这一管理机制法定化。

(三)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制度。雾霾的治理,必须加大对被环保部门列为重点排污单位的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其中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制度是有效预防企业超标排放的重要手段。

(四)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境责任。企业环境责任和公众环境责任二者在责任的落实程度和要求上应有所不同。除了加强对企业强制性规范遵守的监管之外,还应注意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比如酝酿开征碳税。征税对象范围主要针对那些导致雾霾频发的高能耗排放企业,比如钢铁、石化、电力等企业。

参考文献:

[1]吴兑.霾与雾的识别和资料分析处理[J].环境化学,2008,(5).

[2]综合.北京雾霾检出危险有机化合物[N].北京青年报,2013-02-17(3).

[3]汪劲.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北京治理雾霾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雾霾天气 治理办法 污染源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外界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以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一月份以来这种似云非云,似雾非雾,整天都是雾蒙蒙的天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就是雾霾天气,它也是一种很严重的大气污染。

一、雾霾的基本特征

雾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而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比较两者的成分,雾本身不是污染物,然而由于雾霾主要成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均是污染物,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很身体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水量的多少,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然而在近些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地净化循环不能解决大量污染的排放,这也是城市阴霾天之所以范围广、程度深的关键所在。

据2011年11月21日《经济参考报》“环保”板块报道,环保部有关官员指出,我国大气污染防控主要有三大污染源---煤、油和基建。一是火电、钢铁、水泥行业为主的煤炭消费;二是使用非清洁油品的的机动车辆;三是今年以来“大上快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而且有研究称:上下班高峰期时PM2.5浓度较大,这也表明移动排放源已经成为北京市城市污染重要源头。除春节因短暂放鞭炮使PM2.5浓度显著增大外,休假中的北京市细颗粒浓度降到最低,说明人们的活动对细颗粒的主导作用。[2]

二、雾霾天的危害

雾霾天气不仅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国外有研究表明,雾霾天空气中的有毒颗粒物,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心脏病重要原因,此外,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鼻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也可能被雾霾天气急性触发。雾是由我们看不见的水滴构成的,但是霾是由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及飞扬的尘埃物构成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1]若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每上升10ug/立方米,呼吸系统疾病上升 3.4%,心血管病上升1.4%,每日总死亡率上升1%。

自2012年秋冬季节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仅2012年,我国100°E以东地区的平均雾霾日数为16天,较常年偏多7.2天,为1961年以来第4多,而局部地区的雾霾天气达80天之多。雾霾天气频发,已经成为我国近期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之一,频繁的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产生较大影响,并引发多起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三、我国阴霾污染防治对策

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引发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中国气象局已建立常规雾霾天气网络化监测体系,主要包括能见度、相对湿度、雾霾天气现象等观测,这些也是气象部门基本观测预报服务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加强对雾霾天气的治理,近些年来气象局进行了对雾霾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气溶胶的观测,从而初步形成了业务化的运行保障体系,为更好的检测雾霾天气提供了更高的安全可靠度。与此同时各地区纷纷出台相应措施进行日常业务预报,加强对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的研究,这些都为决策提供了有效的预报预警服务。

1)加快研究雾霾成因及相应技术措施的步伐。因为我国对雾霾现象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不甚显著,而近年雾霾灾害日趋加重,多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积极迎战,决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条件,分析各类污染源分布、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发展趋势,针对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来源复杂的现状,分析城市工业煤烟尘、民用煤烟尘、钢铁工业尘、燃油飞尘、汽车扬尘、大陆风沙扬尘、生物尘和海风烟尘等污染排放源、排放量、依据大气自净规律,分析核算,向大气定量、定点、定形、定时排放污染物数据及时提出大气环境问题,并积极研究应对措施,尤其是加快科研步伐,减少污染物排放。[3]

2)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国民环保意识。虽然我国的环保宣传力度在逐年加大,但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城市和乡村,污染物乱排放的现象依然严峻,很多人都无视环境保护,或者出于各种困难而得过且过。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做到全方位的覆盖,上至各级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3)必须加大立法执法的力度,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针对这一措施,我们应当借鉴国际上治理雾霾的经验。英美日德等国都曾出现过严重的雾霾现象,在治理方面有着较丰富的经验,他们除了加大科技研发以减少车辆及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污染源,更重要的是执行了严格的法律规范,在这样的措施之下,他们也还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再现碧水蓝天。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法律都在逐步健全之中,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同步实施好环境方面的法律手段,逐步改善环境状况,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们不仅要制定国家统一规范,而且要支持各地方政府依据当地情况积极出台地方法律法规,做到既统一规范又因地制宜,也同时要求各行业出台相关标准,敦促行业改革创新,真正做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周涛,汝小龙.华北电力大学 核热工安全与标准化研究生所,北京102206

[2]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李艳鸣,食品与健康,2012年02期

[3]浅谈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王松涛,吉林市船营区环保局,吉林,132000

北京治理雾霾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雾霾天气;交通运输;治理措施

0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交通运输对于能源的消耗正逐年上升,年耗能占全国总能源消耗的3.5%~4%,石油消耗战全国石油总耗费的1/3。石化能源的消耗,伴随着废弃污染物的排放,雾霾天气因此增多。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遭受雾霾的肆虐。尤其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的持续性雾霾天气,俨然成了“重灾区”。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雾霾天气现象的不断增多,连理论上最不可能出现雾霾的海南,2015年初也出现过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南京更出现了红色雾霾。大范围雾霾天气造成的严重后果,致使现在的人们“谈霾色变”。相比与交通受限、航班延误这些雾霾对于交通行业的影响,身体健康受到的威胁更受到人们的重视[1]。

1 雾霾的概念

雾是自然天气现象,大气中的水汽,以灰尘为凝结核,基本无毒无害;温度越低,大气中水汽越容易达到饱和,能容纳的水汽就愈少,越容易形成雾。而霾是漂浮在大气中的众多微小尘粒、盐粒或烟粒的集合体,一般为乳白色,它能弱化物体颜色,当这些微小颗粒达到一定数量,使水平能见度降至10km以下时,就形成了霾。霾是一种气溶胶,可以在全天任意时间段内出现。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两者的混合物,是对空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随着雾霾天气的频发以及人们对空气质量的重视,全国不少地区将雾霾天气归类于一种灾害性天气,并建立了空气质量监测网,其中PM2.5含量是重要监测指标。

2 雾霾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1 雾霾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雾霾天气对于铁路运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雾霾中含有大量吸附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染颗粒,这些颗粒很容易在高速行驶的列车周围集聚,比如,车顶的高压器件、无线电接收设备等。产生的“污闪”现象,有可能导致列车上的输电线路以及无线电通讯设备发生故障,这都给电网输电和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影响。雾霾对公路和航空的限制比铁路大,一旦遇到春运高峰期间的重大雾霾天气,会有大量客流涌向铁路运输,这无疑增加了运输压力。铁路部门应采取应对措施,保证恶劣天气情况下的运输安全。

2.2 雾霾对公路运输的影响

雾霾天气对公路运输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雾天气下,会极大的降低能见度,阻碍驾驶员的视线,干扰驾驶员的观察与判断,甚至高速部分路段常出现雾团,使驾驶员产生错觉。从驾驶员的心理变化角度分析,当行驶过程中遭遇雾霾天气时,驾驶员会主观地设定安全速度与间距,但通常情况下与实际所需的速度及间距有很大差距,恰好这时可见距离要小于绝对安全的间距,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驾驶员的判断难度,只要前面的车减速超过一定值,就容易发生追尾[2]。

通常可通过控制气溶胶含量减小低能见度事件发生的概率,但这种方法对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能见度低于100m的大雾天气条件,是没有影响的。具体来说,雾、霾或雾霾的混合物均能引发500~1000m的低能见度天气,雾和雾霾的混合物可以导致200~500m的低能见度天气,而能见度小于200m的事件,则是受雾天气影响[3]。

2.3 雾霾对航空运输的影响

雾霾对航空运输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雾霾天气引起的低能见度,能见度过低,会干扰到飞行员起降时,对滑翔跑道两侧标线的判断,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正常起降。雾霾过大时,会造成航班延误,致使货物和人员无法及时送达目的地,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鉴于雾霾天气对航空运输的影响,业内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保证飞机的正常起降,比如,盲降系统的逐步完善。这种技术的普及,是人们应对恶劣天气环境下,被动采取的应对措施,治标不治本,最好的方法是从源头上控制雾霾。

3 公路运输引发的雾霾问题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垃圾焚烧、建筑扬尘等。其中,汽车尾气是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以柴油作为动力的车辆是排放污染颗粒的“大头”。以汽油作为动力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诸如氮氧化物的气态污染物,一旦遇到雾天,就极容易结合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4]。

拥堵不堪的路况会使汽车在怠速时较平时排放更多的尾气,而这也是大气污染加重的原因之一。按燃料类别划分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可知,汽油汽车占83%、柴油汽车占16%、燃气汽车占1%。由此可见,99%的汽车都耗费汽油、柴油,现对这些车辆的尾气排量作估算,将污染排放单位全部换算成小客车的排放量,也即等同于拥有1920万普通小客车的汽车尾气污染排放。根据北京相关部门的统计结果,在目前的交通条件下,北京小客车平均每天的行驶时间1.5小时。一般的小汽车在怠速状态下,PM2.5的平均排放量值为214μg・m-3。当踩下油门,发动机平均转速达到2500转,PM2.5瞬间排放量上升至1095μg・m-3。依据北京市交通的平均时速15公里/小时,发动机转速1000转以上,PM2.5的日均排放量为260万微克。

4 公路运输能在治霾中发挥的作用

浓雾条件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具有其特殊性。其特点是后车期望紧跟前车行驶,这样可能会带来跟车行为中急加速和急减速的发生次数增加。而这样的特征可以通过交通流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型来模拟。CA模型是一种时空变量和状态变量均离散的模型,由于CA模型对车辆运动的模拟非常有效,因此在交通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谭金华[1]研究发现,在CA模型中取区间的下边界值,能减少最多的能耗和CO、NOx排放。即在制定应对浓雾天气下公路应对措施时,可以将能源和环保因素适当进行考虑,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措施。

4.1 绿化带隔离

绿化隔离带是吸收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最为相关的一项举措。绿化隔离带能够吸收尾气,但出于在绿化过程中的美观需求,栽种树木或草皮时,往往堆积过多的土壤。晴天时,在地表的土壤在汽车驶过后很容易形成扬尘;雨天时,土壤很容易被雨水冲刷形成泥水,造成流失。环保部门因在减小土方量的基础上,将多余的土方运走或加盖挡土布,使绿化带中植被与其需要的土壤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减少水土流失及扬尘[2]。

4.2 尾气吸收路面

光催化汽车尾气吸收路面,是近几年国内研究的热点。该技术是将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铺设于道路表面,催化剂在紫外线的诱发下,体现出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它可以将笼罩在道路表面的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污染的水,二氧化碳及盐类物质,并且催化剂本身只起到了催化作用,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不会产生质量损失。这项技术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得到了探索性应用。在铺设的试验路上,氮氧化物浓度普遍降低了60%~70%。北京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应用此类新技术,对于雾霾治理具有重要意义[5]。

4.3 道路吸尘车

北京天路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种全气动干式吸尘车,该车与普通道路除尘车不同的地方在于,巧妙地将空气动力学原理运用到车载除尘系统上。全气动干式吸尘车采用高速气流,边吹边收集,通过2层灰箱使气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循环过滤,利用颗粒物自身的重力辅以离心分离技术,使污染颗粒与空气分离,最后再经过特制的抽滤装置对粉尘进行二次过滤,将PM2.5收集到滤网上,随后将除去杂质的气体通过出气管吹向地面,将地表及路面缝隙中的细土吹起后再吸入灰箱。

全气动干式吸尘车基于其先进的设计思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全气动干式吸尘车清扫路面达到一定周期后,路面积尘将明显减少,空气中的污染颗粒含量将明显减小,这不失为一种从源头治理雾霾的好方法[6]。

5 结语

本文从雾霾的成因起,概括了雾霾对于交通运输的影响,并重点思考了由公路运输行业引发的雾霾问题,指出了尾气排放是公路运输行业中引发雾霾的首要因素。提出了可以通过设置绿化隔离带、采用尾气吸收路面技术以及道路吸尘车等措施以应对雾霾。但雾霾治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光靠某一个行业单方向的治理,显然是杯水车薪,更应全行业通力协作,树立起全民治霾的理念,建立起全民治霾的信心,方能取得这场应对雾霾攻坚战的胜利。

【参考文献】

[1]谭金华,石京.高速公路间断放行的能耗和排放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499-502.

[2]吴彬贵,解以扬,吴丹朱,等.京津塘高速公路秋冬季低能见度及应对措施[J]. 自然灾害学报,2009,18(4):12-17.

[3]杨晓丹,狄靖月.天气现象影响公路低能见度的特征[J].科技导报,2013(32):58-63.

[4]李霁娆,李卫东.基于交通运输的雾霾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以北京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04):147-150.

[5]张燕.治理PM2.5国际经验及对北京的启示[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3):78-82.

北京治理雾霾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雾霾危害;雾霾治理;经济发展;大数据;平衡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1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24-02

近几年,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给公众健康、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公众对雾霾治理诉求日益高涨。但是,雾霾治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工程,而且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处理不当,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雾霾治理、经济发展及其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一、雾霾现状分析

(一)雾霾及成因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一种由于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较为被公众所熟知,危害也较大的就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燃煤排放的烟尘,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以及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在此基础上,如果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且大气层比较稳定,通过大气辐射降温,空气极易饱和凝结形成雾霾。

(二)雾霾危害

首先,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和频繁,范围也越来越大。据调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的城市群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到 100 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指导值 2-4 倍[1]。受影响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等多个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2]。其次,严重危害公众健康。雾霾会造成呼吸、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甚至引发癌症。再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雾霾会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危害个人或公众设施;造成人才流失;久而久之,势必给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动摇外来企业投资信心,损害经济环境以及经济的长久发展。

据调研,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别造成早死人数为2349、2980、1715、726人,共计7770人,分别占当年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为1.9%、1.6%、2.2%、1.5%,经济损失分别为18.6、23.7、13.6、5.8亿元,共计61.7亿元[1]。

二、雾霾治理

由于雾霾范围影响之大、健康危害之深、经济损失之重,雾霾治理也因此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认为治理雾霾需要通过“大规划”、“大数据”、“大行动”以及“大变革” 四个方面来实现。

(一)大规划

“大规划”是指从时间、空间、纵深等维度对雾霾治理的各个环节、方案与实施措施进行规划。其原因如下:

第一,我国是全球PM2.5高污染国家之一,且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薄弱,雾霾治理可能需要花费十年、甚至几十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时间跨度巨大。第二,雾霾治理涉及到多个省、市、地区,不单单是几个城市的问题,空间跨度巨大,且需要良好的协同合作精神。第三,雾霾治理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共同参与和努力。因此,需要制定“大规划”,进行统一部署,指导雾霾治理的实施,并跟踪、审查治理效果。“大规划”需要从以下方面执行:

首先,法律法规先行。大力完善法律法规,并制定完善的效果评定、奖励惩罚体系,严格、明确的责任落实制度,确保规划能够高效的执行。其次,成立专门管理部门或团队,协调各个省市地区,负责雾霾治理的计划制定、执行与监督,并对最终治理效果负责。再次,制定短、中、长期治理计划。计划内容包括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计划等,“城市病”治理计划,新能源的研发与应用计划,环保科研投资计划等。最后,需要培养环保文化。环保不仅仅是专业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环保应当上升为一种文化伦理的高度,深入民族骨髓。

(二)大数据

“大数据”是最近十分流行的概念,公众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大数据被认为会给工作、生活与思维带来变革[3]。笔者认为,在雾霾治理方面,“大数据”作用重大。要想有效治理雾霾,必须对雾霾的生成、演化、降解和危害做出统计分析,才能制定合理方案并实施治理。另外,这些数据对于医疗卫生、工业生产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需要建设海量雾霾数据库,以及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应用软件系统。从数据检测、收集到数据统计分析,形成一套完整的、宏大的信息系统,服务于整个雾霾治理过程,甚至整个环境污染治理、科学研究与生产过程。为此,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构造“大数据”:首先,加大信息系统研发力度,构造整个软件、硬件平台,培养相关人才。其次,加大雾霾基础数据和雾霾危害数据统计、检测力度。最后,数据公开与共享,营造良好的数据应用环境,让公众和企业参与此项工程。

(三)大行动

雾霾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因此,政府、企业、公众都需要从自身做起,依照雾霾治理“大规划”中制定的各项计划、政策,共同参与到雾霾治理之中。首先,政府需要制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的设立,组织和调动各方积极性;其次,需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再次,公开各种数据,增加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最后,实施严格的监管与惩罚措施。企业需要增加社会责任感,改进生产技术或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并自觉公开各项排放数据,接受公众的监督。公众则需要节能减排,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并对整个治理过程进行监督。还有一点就是政府、企业、公众需要为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环保文化共同努力。

(四)大变革

笔者所说的变革,不仅仅是指经过了“大规划”、“大数据”、“大行动”之后的一种结果,如雾霾得到了根治,产业得到升级改造,经济得到发展等,而是更加强调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产生、发展与成熟。具体包括:第一,通过对“大规划”、“大数据”、“大行动”的思考、检验与论证,不断修正计划与实施过程中的错误与不足,丰富与提升政府、企业管理能力和经验。第二,在培养环保文化过程中,对人与自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新认识与思考。第三,随着取缔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产业改造升级等积极结果的出现,势必对企业发展、企业管理等理论产生新的影响与冲击。第四,“城市病”治理、城市人口规划,势必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第五,中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巨大,随着能源消费结构升级、新能源科技进步,势必对能源战略、经济发展战略产生积极影响。

三、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

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雾霾治理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笔者认为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遵循短期求平衡、长期求发展的原则。

(一)短期求平衡

短期内求平衡首先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要么用于治理雾霾,要么用于发展经济。其次,某些治理措施需要把握力度。如汽车尾气治理力度过激,势必会减少汽车销量,影响经济增长。再如短时间内急剧降低燃煤量,但替代能源不能及时跟进的话,势必影响公众生活质量和工业生产。最后,雾霾治理各项子任务也需要分轻重缓急。形成雾霾的因素很多,如燃煤、交通扬尘等,相对燃煤,交通扬尘对雾霾的“贡献”要小得多,短期内治理燃煤比治理交通扬尘成效更大。

总之,短期内需要权衡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应循序渐进,把握治理重点和治理力度,不可急于求成。可通过二八法则、决策树、民主投票等原理和方法来评价、平衡各项治理措施,决定是否实施治理,以及治理力度。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可暂时放弃某项治理工作。但是,此种情况需要慎重使用,并有法可依,否则会偏离雾霾治理原有轨道。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应用以上原理和方法时,可能需要综合考虑,以制定最优方案。另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公众对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重要性的不同理解,以避免产生社会问题。

(二)长期求发展

经济增长不仅仅指经济量的增长,更侧重于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以及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发展经济是我国第一要务,雾霾治理也不能偏离经济发展这个核心。长期内需要从根本上消除雾霾,但是,不能为了“治霾”而“治霾”,应以雾霾治理为契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雾霾治理成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具体来说,通过取缔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转型;解决“城市病”问题;积极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加大环保科技研发等方式,在治霾的过程中推动经济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在以上治理过程中,加大创新力度,完成治霾的同时,增大治霾对经济发展的边际量。

第一,环保金融创新。雾霾治理需要大量资金,因此,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力求创新,可尝试发行环保债券等金融工具,加大集资力度。

第二,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企业既是污染大户也是治霾潜力股。因此,需要从国家政策、税收等各个方面调动企业治霾积极性,如将其治霾成本转为税收进行减免。

第三,引进和吸收国外经验、资本与技术。许多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都经历过空气严重污染的阶段,这些国家治霾经验丰富,资金充裕,技术先进,需要充分利用,减少治霾弯路,并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小川、李国星、高婷. 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年上半年节能减排形势分析报告[EB/OL]. 发改委官方网站,2013.

北京治理雾霾措施范文第9篇

供暖季开始后,北京雾霾频发,半个月的时间内就经历了两次严重污染过程,北京还了史上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一时间,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度极度飙升。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隔离,但是大气污染任何人都跑不掉。那么,霾到底从哪里来,怎样才能治?

[事 件]

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频发

每年冬天,华北、东北地区的人民总是深受“霾愁”的困扰。

同样,2015年冬天,北京雾霾一波未消,一波又起,让人不堪其扰。12月8日7时―12月10日12时,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范围内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工业企业停限产,施工工地停工。12月19日7时-12月22日24时北京再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再一次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12月18日,针对即将到来的又一次大范围持续重污染过程,环保部派出14个督查组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辽宁中部、华中地区等地开展现场督查。环保部在通报问题时指出,个别企业未严格落实应急措施要求;部分燃煤企业存在超标排放、治污设施建设不完善或未正常运行等问题;燃煤供热企业锅炉环保设施建设、运行问题突出;一些建筑工地、物料堆场未落实防扬尘措施。

针对京津冀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发展趋势以及北京市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的成效和后续措施等问题,环保部近日组织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十几家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单位组成专家组共同进行研究分析。与会专家一致表示,从污染物的排放来源上看,综合多种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12月初的重污染过程中污染物来源按贡献依次是:燃煤、机动车、工业源、扬尘和其他。其中,机动车排放包括汽油车排放和柴油车排放。汽油车保有量巨大,在静稳条件下对城区贡献明显;柴油车则单车排放量大,一次颗粒物排放显著。

[背 景]

大气治理力度逐年加大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大气治理力度逐年加大,有关部门公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总体趋势是不断下降。但事实上,虽然2015年夏天出现罕见的蓝天白云,但总体上,却是雾霾越来越严重,尤其在冬天。根据环保部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燃煤工业锅炉约62万台,年煤耗量达7亿多吨。大部分燃烧方式粗放,缺少末端处理环节,是导致燃煤污染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5年的相关政策更多倾向环境治理,客观上给煤化工等产业施加了压力。

在环保领域,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作为环境领域的基本法,这是环保法实施25年来首次修订,新法首先从基本理念上将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确立了环保优先原则;强化政府监督职责,把环保工作列入地方政府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针对目前环保领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状,通过“按日连续处罚”大幅提高了环境违法成本,同时引入连带法律责任、拘留等更严厉的处罚措施。这些无疑提高了煤化工企业准入门槛,也必将增加治污成本。

在能源领域,2015年内国家陆续了《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及《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无一例外,都强调环保生产。

2015年9月,有消息指出,首个国家层面的煤炭深加工产业规划――《煤炭深加工“十三五”规划》已形成初稿,国家发改委也已就其产业布局提出方案,正在征求意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在2015年12月3日的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指出,对煤炭行业,要严格治理劣质煤生产消费,坚决停止劣质煤资源开发,从严控制劣质煤的生产和销售,严格限制劣质煤进口,促进大气治理和环境保护。严格限制高硫、高灰劣质煤生产使用。对尚未开发的高硫、高灰煤,要暂停煤矿项目核准,已核准的要暂缓建设,正在建设的要压缩规模,已投产的要减少产量,立足就近销售,不得长距离运输。同时,要向煤炭深度加工转化调整。

在2015年12月16日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刘未鸣表示,散煤已经成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难点。散煤的使用量大面广、低空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十分明显。而且整个散煤的供需市场是非常混乱的,使用方式也很粗放。尽管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于12月9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有关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在重点地区加强对散煤使用的管理,但是因其对具体措施避而不谈,所以未来的实施效果已经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质疑。

实际上,近年来,针对燃煤火电、化工、采暖的洁净燃烧技术已经发展非常快,脱硫、脱硝已经成为必备设备,到2015年,几乎所有的火力发电厂都装备了脱硫和脱硝设备,这些比起十几年前相比是非常大的进步。氮化物也是产生雾霾的原因之一,所以2015年夏天的蓝天白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15年全国大部分火电厂都投运了烟气脱硝设备,大大减少了氮化物排放。燃煤大户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和氮化物的排放确实大幅度减少,这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目前火电厂几乎100%都装了脱硫设备,大部分装了脱硝设备。

[焦 点]

北方的雾霾到底来自哪里

面对雾霾,公众急切需要权威的说法和科学的应对举措,然而事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以北京等地近期的重度雾霾为例,环保部通报对华北22个城市(区)的环保督政结果指出,原煤燃烧和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是此次重污染过程最主要的来源,这一观点与美国航天局的看法不谋而合。日前美国航天局新一代极地轨道卫星上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11月30日拍摄的一张图像,清晰显示出中国上空的大气状况。当日北京地区正遭遇严重雾霾,PM2.5浓度最高达到每立方米666微克。卫星图像显示,笼罩在中国上空的雾霾从北京地区向西南方向延伸数百公里,在关中平原等一些低洼地带尤其严重。美国航天局指出,雾霾的成分主要是硫酸盐气溶胶,燃煤是罪魁祸首。

但是,住建部门有关官员则认为,北京这几年一直在实施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清洁能源占比达80%,因此北京雾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不是燃煤供暖;中科院的监测数据也表明,虽然机动车尾气直接排放占PM2.5不到10%,但尾气的间接催化作用形成的二次颗粒物,在雾霾爆发时占到PM2.5的一半左右。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放出消息,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原因是为促进资源节约、治理大气污染,一些地区以臭氧、灰霾污染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日益突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9000万辆机动车尾气或超标。截至2015年6月,我国汽车保有量为1.63亿辆。按催化剂的寿命8~10万公里或5年计算,2010年前生产的6600万辆汽车已超标,且由于我国缺乏过期催化剂更换检测,因此2011~2014年生产的6000多万辆汽油车中已有约2000万辆超标。催化剂失效后,污染物排放会增加3倍左右。

中国气象局专家认为,雾霾主要是外来输送。而北京市环保局不久前报告认为,雾霾成因中北京本地产生约占七成。

专门研究锅炉改造、锅炉减排的上海交通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副教授缪正清认为,雾霾的产生是由于目前国内燃煤企业普遍采用的脱硫技术确有弊端。到2015年,我国90%以上的脱硫设备属于湿法脱硫,其中使用的补充水几乎全部通过烟囱进入大气,成为石灰和石膏分子与颗粒进入烟气的载体,将所有离开烟囱的细颗粒雾化成霾进入大气,而这部分溢出的颗粒可能是PM2.5的主要成分,这就造成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减排越多,大气雾霾反而越来越严重。

根据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张仁健等专家发表的一篇论文来看,北京PM2.5的6大主要污染源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这些源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

雾霾的追因与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工程问题。面对各种数据,各种说法,人们对雾霾的主要来源虽然不能做出权威的排序,但是目前业界有一点是基本达成共识的,北京PM2.5主要来源就是五大方面:机动车、燃煤、工业、扬尘还有外来输送。雾霾的形成主要是受天气影响为前提,以上各种来源会加重雾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介绍,重污染天时,污染物会成倍累积增加。其中PM2.5颗粒中的硫酸盐和硝酸盐通常会增加2倍左右,而硫酸盐主要来自燃煤,硝酸盐主要来自机动车。中科院院士李崇银则表示,污染排放是雾霾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果排放持续增加,那么相对于气象因素,能源消耗造成的污染排放仍然是霾产生的基础原因。

[启 示]

在欧美的治霾中吸取经验

在美国,70多年前,洛杉矶的天色比我们现在的还难看。为驱散雾霾,洛杉矶人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政府于1970年修订完善并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案》,将空气污染纳入法律条文。从1943年第一次出现雾霾到1970年出台相关法律,洛杉矶民众等待了足足27年。由于美国政府及州政府逐渐意识到雾霾给城市带来的严重危害,法律出台后,洛杉矶投入巨额资金、巨量资源、巨大努力,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最长时间、最大规模的污染控制活动。为此,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空气质量管理机构,专门进行相关科研项目,拟定环保法规等等;为实现依法治污,美国政府又出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加州政府出台了《加州洁净空气法》;同时,美国利用市场手段治污,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推出空气污染排放交易机制,限制辖区内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除此之外,美国不断开发高新技术治理污染,鼓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让新型产业的发展逐渐替代传统机械制造、化工生产,在加上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大大减少了排污量。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洛杉矶的雾霾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PM2.5下降到了警戒线以下的水准,到1999年,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的天数已经降为0。

在英国,伦敦于1952年12月爆发了灾害性的“烟雾事件”。短短几天内,伦敦死亡4000余人,因支气管炎以及各种心脏疾病而死亡的达到1000多人。伦敦雾霾还造成了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雾霾产生的严重后果让伦敦市痛下决心,走上了大刀阔斧治理空气污染的道路。伦敦治理雾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首要的就是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英国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并在此后的40年内完善了相关大气污染的法律。立法还提高了污染排放标准,特别是明确工业企业及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其次,英国改变能源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推动煤改气进程,逐步使石油和天然气取代了煤炭,并进行了煤炭行业改革,关闭了落后煤矿产能,减少了煤炭生产量。2015年,英国最后一个深层煤矿关闭,再次彰显出这个老牌工业国家向“后煤炭经济时代”迈进的决心。另外,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改造居民燃具,实施集中供暖,鼓励使用无烟煤,同时加快清洁技术研发,以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在产业方面,英国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耗能产业,放弃低端的生产环节,逐渐向设计、集成、研发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经过近40年的努力,伦敦终于彻底根治了大气污染。

吸取美国和英国的治霾经验,我国也需要大立法上完善空气污染控制标准。同时,分步减少煤炭的使用,比如先从分散的小型火力发电厂和家庭用煤入手,再转向较大规模的集中用煤。这样既更加切实可行,也有利于统一对煤炭使用进行升级改造。这一步完成以后,再逐步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另外,要注意走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尤其是在散煤治理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应提出散煤清洁化治理的方案、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要与市场运作实现有机结合,明确各自的责任,然后分阶段推进。

北京治理雾霾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雾霾;格里斯托克斯理论;问题;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24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我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即环境污染。雾霾作为本世纪的新型污染物,席卷世界各地,各国也在治理过程中努力探索有效的治理手段和工具。总所周知,解决雾霾问题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漫长的博弈。格里斯托克斯理论为雾霾雾治理问题提供了先进的理论知识,本文将其应用与雾霾治理中,希望为后续探索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

1 我国雾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信息封锁,公开度不高。首先,我国环保局在雾霾治理、空气污染预防和控制方面的信息披露工作仍存在很大不足,信息公开度不高,这表明他们对于雾霾治理工作盲目自信,无法积极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其中,忽视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其次,信息披露缺乏有效性。我国部分地区在治理雾霾工作中,将本地环保局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重要的研究机构,它实则隶属于政府,业务范围虽然很广,涵盖了环境科学、环保规划、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清洁生产等工作,但这些工作所披露的信息缺乏有效性,无法为实际雾霾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手段。

(2)市民环保意识差。对环境改善投资比较大,但公众对环境的认识依然非常消极,而且环境质量差。尽管国家在雾霾治理中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我们或许会发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公众对环境认识。因此,改善环境和促进公众意识应该是一致的。总体而言,中国公民环境意识的增强,对雾霾治理十分重要。

(3)政府环保部门治理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地方各级政府负责当地的空气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地区企业接受政府的管理,通过安装脱硫脱硝装置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我国在细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控制方法相对比薄弱,没有找到更多技术性手段解决雾霾问题。治理手段的缺乏,无法满足我国治理雾霾的实情,这也暴露了技术发展的滞后性。

2 基于格里斯托克斯理论完善我国雾霆治理的具体对策

(1)制定详细的信息披露计划,不偏离实际。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无法体现雾霾治理实情,阻碍了治理工作的进展。因为雾霾污染信息公开度较低,导致我国大部分公民对政府行为的认识率也很低,而且很可能是对治理雾的措施和行为的误解和冲突。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或是可能产生误会,从根本上打消市民的猜测和偏见,尤其是地方环保局应重视信息披露工作,制定详细的信息披露计划,深化信息披露程度,丰富信息披露内容,并执行开放、透明的管理方式,主动接受市民的监督检查,获取更多信任,调动公民积极性,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雾霾治理工作中来。

(2)加强公民参与雾霆治理意识。首先,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宣传是一种倡导雾霾治理理念最有效的方式,它能够使公民全面、快速地了解治理方针和理念,为治理工作贡献一份力量。通过政府直接信息,或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让市民对直接受益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造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绿色消费观念植根于公民的思想,逐步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使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命令与服从,而是相互信任、互利共赢的和谐关系。其次,提高公民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质量应加强人们对雾的认识和了解危害程度,使他们真真切切地认识到雾霾污染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最后,提高公民责任意识。雾霾问题作为当今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没有公民参与是无法真正解决的。政府在实施治理计划时,离不开公民的支持,然而,很多公民对自身责任认识不足。如今,公民参与雾霾治理活动已成为必然趋势,只有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才能让更多的人以身作则,投身到治理工作中来。

(3)开发多元化雾霾治理工具,实现科学管理。首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根据空气质量问题,地方政府应选择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解决方案,其中最困难的,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现“美丽城市”必须要通过“绿色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其次,完善技术标准,提供无缝服务。对于网站建设技术标准是同等重要的,以避免“僵尸网站”、“百搭网站”,政府应着力完善网络设计、数据库建设,如规范页面链接,人们询问雾霾相关的治理政策时,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这样的要求,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整合,提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无缝服务。最后,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对治理工作进行公开考核。市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将环境保护局网站建设和管理作为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要评定治理工作的好坏,必须制度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优化内部管理,给予环保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员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对不合格项目的有关部门和人员限期整改、定期学习、定期考核,并公开考核结果,进行公开检查。同时,要建立社会监督评价体系,在每个环节设立投票渠道,鼓励公民参与投票活动,建立公开型、互动型的考核制度。

3 结语

雾霾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作为工业社会发展的附属品,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我国在治理雾霾问题上,应该学习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雾霾治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探索因地制宜的治理理论,丰富技术手段,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争取早日战胜雾霾,让蓝天白云永不离开。

参考文献:

[1]曹运星.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中公民参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15).

[2]戴星翼.论雾霆治理与发展转型[J].探索与争鸣,2013(12).

[3]何兴贵,刘宏煊.西方治理理论评述[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1(08).

上一篇:高钾血症治疗措施范文 下一篇: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