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与应对措施探讨

时间:2022-08-13 11:29:06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与应对措施探讨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遇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环境、教育模式等方面,为了能够使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走出这样的困境,应该在教育理念、主体、环境、模式等四个方面加强管理和创新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适合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措施,使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更加完善。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环境;教育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也在进行相关的改革和发展。目前在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中出现了一些困境,教育理念不够坚定,不能正确认识教育的主体,教育环境不够优化,教育模式相对比较落后。为了解决意识形态教育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高校应该要有针对性地寻找应对措施,以便高校能够早日走出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促进高校的发展和意识形态教育。

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

1.意识形态教育理念。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主要是出现价值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分离。在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课程中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主要是进行传播和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价值体系和科学的理论体系进行汇总和传播,这样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强的说服力和解释力,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加以理解和接受,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行动力量。但是在平常的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些任课老师未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价值与理论体系的内在关联,在教课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未能将其中的价值体系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无法真正学习到思政教育中的意识形态教育知识,未能真正地了解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意识形态产生比较负面的印象。

2.意识形态教育主体。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在教育主体这个内容上主要是存在教育合力与教育各自为政之间的问题,许多高校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错误认知,即认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就是思政理论课老师的问题,与其他专业和部门的老师无关。意识形态教育主体上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高校的工作人员没有对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和思想有真正的了解和认识,错误地认为意识形态教育只是某些老师和部门的任务,这样就导致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现象的出现,没有意识到意识形态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工作,它需要高校的每一个部门和老师的相互合作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部分老师和部门的反向影响力,否则会使高校开展的思政理论课中的意识形态教育无法产生效果。

3.意识形态教育环境。目前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成为多元社会信息的前沿阵地和集散地,大学生受到社会环境和信息的影响非常强烈和直观。大学生渴望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了解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多元思想,但是考虑到他们的世界观正处于发展和形成阶段,还未能科学地辨别社会思潮,所以在认识西方各种思潮时容易缺少理性批判思维;与此同时,西方的经济和科技比较发达,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渗入各种文化,尤其是借助于网络等媒介,其各种文化中体现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部分地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影响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

4.意识形态教育模式。高校目前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很少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利益,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围绕校园稳定以及社会稳定进行工作,过于忽视学生的权利,强调学生履行义务;在管理方面忽视学生自我的管理能力,过多强调学校的行政管理方式;在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表达上,主要是按照思政理论课的教材内容或者思政会议内容展开,这样学生无法从中感受到人情味,也没有理性学习的相关内容。

高校在近几年来虽然改革和创新了意识形态的教育方式(比如说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工作等),但是其整体教学方式仍有不足,创新性不够,方法过于老套、传统,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同时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没有真正体现自身的主体性,意识形态教育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二、解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1.正确、科学地意识到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能够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走出困境,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到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逐渐激烈,高校在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面对国际逐渐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以及国内逐渐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教师要时刻警惕,积极开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工作,坚持理论知识的创新,自觉抵制社会中各种错误的思潮,保证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流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2.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是多元的,同时每一个教育主体都会做好本职工作,各司其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教育展开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更新教学思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寻找教学规律,进而将意识形态教育落到实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组织者就是辅导员,他们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认真发挥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虽然意识形态教育的老师不是专业从事其意识形态工作的,但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平常的教学中老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关心和重视学生,教育主体之间要进行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并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3.优化意识形态教育的环境。为了能够有效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还应该优化教育环境,主要是协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使之能够相互配合。高校要为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4.完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的创新性。为了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走出困境,还必须完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的创新性,相关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总结教育模式的优缺点。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使形成的新的教育模式能够体现平等的教育地位,准确把握教育目标,并使意识形态的教育形式更加生动。

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必须要在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模式上有所改变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走出教育的困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李玉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问题与建议[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通用技术课程的“城乡差异”――浅析农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