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舟曲县旱地冬小麦增产主要技术与措施

时间:2022-08-13 10:23:39

浅谈舟曲县旱地冬小麦增产主要技术与措施

摘 要:针对舟曲县旱地冬小麦生产上的不利因素,提出了旱地冬小麦增产主要技术措施,以指导该地小麦生产。

关键词:冬小麦;旱地;主要技术;措施

小麦是舟曲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0.42万hm2,其中旱地小麦种植面积0.41万hm2,占98.10 %,因此旱地小麦在舟曲县作物播种面积中占有较大的位置。舟曲县旱地农田耕地坡度较大,土壤肥力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较低,粮食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提高旱地小麦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现提出增产主要技术与措施,以指导小麦生产。

1 旱地冬小麦增产主要技术

1.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实际,选用优质、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在半高山地区,选择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的兰天系列小麦品种如兰天19号、兰天23号、兰天24号、兰天25号等;在白龙江及拱坝河流域地区,选择中早熟、抗病、增产潜力大的绵阳系列小麦品种如绵阳17号、绵阳19号等,种子应选用包衣种子,种子发芽率和纯度要求达到国际二级以上。

1.2 种子处理 小麦播种前除选种、晒种外,种子最好用15 %粉锈宁乳油按种子重量0.10 %~0.30 %拌种或使用包衣种子,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根腐病、全蚀病等病害,以保小麦全苗。

1.3 提高整地质量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晒垡,熟化土壤,接纳降水,耙耱收墒,整地做到深、细、平、净,以利于播种。在土壤坷垃较多、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播种后进行镇压,增强土壤和种子的密接程度,使种子易吸收水分,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对冻害和干旱可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1.4 适期适量播种 科学地确定小麦的适宜播种期是冬前形成壮苗的关键,也是小麦高产主要措施之一。根据品种生育特点及冬前壮苗对积温的要求,按“以叶龄定积温,以积温定播期”的方法,确定最佳播期。在半高山区9月20日~10月5日播种,在白龙江和拱坝河流域区10月10日~10月25日播种。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结合土壤情况、整地质量、天气条件确定播量,播量一般10~20 kg,播种深度在3.50~5.50 cm,基本苗可控制在15~18万株/667m2。

1.5 科学配方施肥 在旱地冬小麦的生产过程中,确保氮、磷、钾平衡施用,一般麦田氮肥底肥和追肥的比例为6:4,磷、钾、锌肥全部底施。一般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2 500 kg,磷酸二铵10~15 kg,硫酸钾5 kg。

1.6 加强麦田管理

1.6.1 促查苗补种,培育壮苗安全越冬。播后15 d左右,及早查苗、补苗,消灭断垄,保证苗全;消灭疙瘩苗,保证苗匀、促进苗壮。要适度镇压,镇压可以压碎坷垃,压实土壤,具有提墒、促根、增蘖、壮苗作用。

1.6.2 科学施肥,促进麦苗升级转化。根据苗情科学追施,对一、二类麦田积极推广前氮后移技术,3月1日~25日,可在雨雪后趁墒追施速效化肥,一般667 m2追施尿素8~10 kg;对长势较弱的三类苗追施尿素10 kg,促进麦苗升级转壮。

1.6.3 麦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时做好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工作,条锈病、麦蜘蛛、蚜虫和麦田杂草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予以防治。条锈病,每667 m2用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50 kg,常规喷雾连片防治,间隔7d,再喷1次。麦蜘蛛,每667 m2用50 %硫磺悬浮剂0.25 kg,对水70~100 kg喷雾或每667 m2用40 %乐果乳油40~50 mL,对水50 kg喷雾防治。蚜虫,每667 m2用10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0 %抗蚜威水分散粒剂10~15 g,对水50 kg左右喷雾。杂草防除,在采取轮作倒茬,加强人工除草的基础上,在麦田除草的主要时期,每667 m2用75 %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1.50 g,对水30~35 kg喷雾或每667 m2用72 %2,4-D丁酯乳油40~50 mL,加水25~30 kg均匀喷雾,进行麦田化学除草。

1.6.4 后期搞好叶面追肥。小麦生长后期是成大穗、增粒重的关键时期,在小麦灌浆初期前后2次,间隔7~15 d,每667 m2用磷酸二氢钾0.20 kg+尿素0.50 kg或植壮素50~80 mL+水25~30 kg进行叶面喷施,实现养根护叶,促进灌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预防早衰、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 旱地冬小麦增产主要措施

2.1 加大投入,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以兴修水窖、梯田建设、田间道路建设、沟渠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规划设计、财政、扶贫、水保等部门配套服务,单靠农民自身是难以完成的。应整合各方面力量,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改变生产条件,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2.2 增施肥料,培肥地力 据研究,增施肥料,可以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实现以肥调水、以水促根、以根抗旱。通过试验,旱地小麦田施用腐熟后,0~80 cm土层蓄水量比对照(未施有机肥)提高12.70 %,土壤有机质由0.95 %提高到1.45 %时,雨水的入渗量可增加40 %~56 %。因此,要加快有机肥源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建设高效土壤水库,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2.3 节约用水,提高效率 小麦是一生中用水较多的作物,而旱地小麦又没有灌溉条件,如何有效利用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成为促进旱地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在舟曲县旱地冬小麦生产中,研究推广雨水有效蓄积技术、地膜秸秆覆盖保墒技术和水肥耦合优化技术等,如采取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早耕,适墒耕地,精耕细耙,耙耢结合,播种前后镇压;采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肥料早施深施,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配合施用,肥料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法等,这些都是旱地冬小麦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2.4 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要积极引进抗旱、耐旱、抗病虫、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减弱小麦对温度、水分、养分和土壤肥力的依赖程度,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旱地冬小麦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同时,要大力实施小麦良种与良法配套工程,使小麦种子工程与推广抗旱农艺措施相结合,发挥抗旱、耐旱优良品种的增产优势,确保小麦单产和品质不断提高。

2.5 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舟曲县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应用科学技术能力较差。要通过技术现场会、发放小麦种植技术宣传资料、利用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旱地冬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科技水平和科技意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提供必要技术保障。

2.6 开展相关试验、示范研究,强化技术指导服务 农技、农机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开展麦田施肥技术、节水技术、优良品种引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和指导农民应用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改变传统小麦种植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上一篇:浅析张家川县冬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2011―度布... 下一篇:马铃薯高垄种植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