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策略

时间:2022-08-13 07:44:10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策略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

0093-02

学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有效的载体、丰富的活动内容、多样的运动项目形式,使青少年学生受到体育文化的感染和美的熏陶,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外文体生活,并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颁布,明确要求学校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落实好这个目标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通过有效的策略,合理、有效地构建校园体育文化。

一、加强体育设施建设,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必须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建造体育场馆、添置体育器材、完善体育设施和精心合理地使用好已有的场地设施和器材。目前,很多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场简陋狭小、器材少,连最起码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查仪器都配备不全。学校各种体育设施关系着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着校园体育文化良好氛围的形成,学校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位,加大经费投入,按照国家有关配备标准,将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配备工作列入学校整体建设发展规划之中,并结合校园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布局运动场所,努力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逐步配齐体育器材和完善体育设施。

在软件建设方面,要充分利用手抄报、墙报、演讲比赛、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积极宣传,广泛传播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体育运动口号,并结合校园举办“体育文化节”或“体育周”的时机,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宣传健康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使校园体育活动蔚然成风。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学生干部、体育骨干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艺术教师的引领和辅导作用。

二、办好“体育文化节”,活跃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节”是传播与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良好平台,即以“体育文化节”取代校运会,内容设置由单一的田径运动扩展为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运动项目。通过举办“体育文化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地放松、展现自我,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体育文化节”要本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阳光”的理念,在校园内刮起色彩斑斓的运动旋风,使校园文化建设朝着更加文明、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体育文化节”可以设置田径运动会、篮球赛、气排球赛、跳绳比赛、拔河赛等比赛内容,同时融入体育文化手抄报展览、体育运动与保健知识小讲座、奥运知识竞赛、“我与‘体育文化节’”征文比赛、体育文化摄影展及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达到健体、调智、促德、审美的教育目的。

三、开展体育竞赛活动,让师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体育竞赛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表现。校园体育竞赛具有娱乐性、对抗性和挑战性的特点,深受师生们喜爱。体育竞赛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展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便于开展比赛活动的项目。如健美操、啦啦操、踢毯子、校园集体舞等,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己运动能力和才华的平台,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把现代体育与民族体育相结合,如武术体操和街舞的混搭,把现代体育新兴项目和传统体育教学项目相结合,如拓展项目野外定向和耐久跑的综合开展,开发出简单易学、健身价值高、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另外,学校还应积极开展诸如一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每学期一次的年级篮球赛、气排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等,年级组、班级组织的“友谊赛”“对抗赛”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力争使班级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率能高达100%。

四、广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升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在上午第二节课过后安排25~40分钟,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 “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能较好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技能” 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既要根据体育教学任务、学校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配备情况,季节、 气候的变化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做科学安排。例如我市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教育部 2008年 9月 1日在全国推行实施的《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各种球类(乒乓球、篮球、气排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垒球等)活动、跳绳、踢毽子、跳皮筋、体育游戏、分班跑步、队形队列练习等,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自主开发其他活动项目,如校操、跑操、韵律操、健美操、器械操、武术操、校园集体舞、兔子舞、街舞、啦啦操等。当然,农村学校也可以联系当地实际自编一些体现乡土风情、民族特色的游戏或者民族舞蹈等。

大课间体育活动有集体活动、分班(组)活动等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分班(组)活动为辅。集体活动是指全校或部分年级集中开展体育活动,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活动项目、时间统一,便于督促检查。分组活动是指以班级、体育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的活动。分组活动规模小、人数少,地点分散,活动项目形式多样,容易组织和管理,能克服场地小、器材少等问题。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加了运动项目,丰富了活动内容,突破了传统的课间操模式,延长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对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起调剂作用,是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五、开发乡土体育,关注家乡体育史

根据本地特色和学校周边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开发乡土体育项目和乡土体育器材,比如自制沙包、绣球、飞碟、高脚马、竹竿、跳绳等,或者开展传统体育活动,比如打春牛、舞龙、舞狮、抢炮头、跳格子、竹竿舞等独具乡土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如果以恰当的形式把这些项目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必定可以营造出“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体育活动环境,为广大中小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氛围。

让学生了解家乡体育史,认识家乡的体育健将,也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玉林体育史,让学生知晓家乡玉林是“全国田径之乡”,获得金牌26枚,银牌9枚,铜牌9枚,曾先后培养了乒乓球运动员梁戈亮,田坛名将“亚洲女飞人”田玉梅,打破跳伞运动世界纪录的杜昆明,打破潜泳运动世界纪录的游泳健将黎海心等一批部级、世界级名将,博白县、玉州区、兴业县、北流市是全国体育先进县,从而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信心。

总而言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身心健康,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只有抓好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及建设,让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等优秀文化共同构成一个学校的整体文化群,才能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责编 黎雪娟)

上一篇:把动漫引进美术课教学的实践 下一篇:论家长委员会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