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美观念的培育

时间:2022-08-13 05:19:24

提高审美观念的培育

音乐是艺术的皇冠,如何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近几年来,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目标,运用多种方法改革音乐教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乐曲指挥法,创造学习环境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耳朵传到大脑,作用于心灵和精神,唤起感官美的感受。当上课钟一打响,我放着那轻松愉快、活泼跳跃的音响,让学生自编动作进教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精神为之一振,大脑很快便从复杂的逻辑思维转为形象思维,整个课堂气氛旋即变得生动活跃起来,很明显,利用音乐那与众不同的特性,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愉快的环境,使学生乐学。于是,我除了在上、下课时放些优美动听的音响让学生自编动作进出教室外,还设计了几段固定乐曲,并运用它指挥课堂教学几个环节的活动。如上、下课时,老师弹奏1351,全班同学起立,老师弹唱123

同学们4|5-|,全班同学跟着齐唱150|150|5432|1-|您好!您好!您好!叶老师您好!

老师弹或唱1531,全班同学坐下,老师弹或唱531,学生齐说:“静下来”,等等。运用这种方法组织课堂活动,把快乐引入课堂,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浓郁的音乐氛围,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教学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二、故事引发法,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很喜欢听老师讲故事。若在音乐教学中适当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当然,这里提到的只是适当而已,因为音乐课毕竟不是故事课。讲故事必须服从、服务于音乐教学目标,不能随心所欲、夸夸其谈,旁征博引乱说一通。在教学中,遵巡这样的原则,运用故事引发法,激励、鼓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我在教学《卖报歌》时,结合讲解作者(音乐家聂耳)的故事,以及讲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在旧社会里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音乐家,他们所共同具有的孜孜不倦的学习的创业精神,从而使学生开阔音乐视野,热爱民族音乐,加深对音乐艺术的热爱,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三、游戏点缀法,活跃课堂气氛

对学生来说,游戏是一种渴望和要求,是一种体验和再现。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这样评价游戏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注意游戏,研究这一丰富的源泉,组织游戏并使游戏成为最好和强有力的教育手段——这就是未来教育学的任务。”(《苏维埃游戏理论的基本原理》第P37页)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当适当加进一些游戏活动,以调节和活跃课堂气氛,同样,这里说的适当加进游戏与前面说的加进讲故事环节一样,都必须服从、服务于音乐教学目标,不能喧宾夺主。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粉刷匠》一课时,模拟了一个运用油漆器的场面。再要求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旋律,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模拟粉刷匠工作的游戏活动,这一花时不多又富于趣味的游戏,很受欢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可谓“一箭双雕”。

四、器乐穿插法,调节学习精神

在当今我市,还有很多学校的音乐课,他们还是按照教师范唱、教唱、学生跟唱、喊唱的程式来进行教学的,有些较为好一点的学校,则加插一些讲故事或游戏等环节,以活跃课堂气氛,但我认为,要切实上好一节音乐课,让学生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来参与学习音乐知识,这样还是不够的,在我的音乐课里,我还加插了器乐演奏环节,除了教师的范奏外,我还加插了一些学生的演奏以及运用打击乐来为歌曲作伴奏等。记得我第一次带打击乐进课堂的时候,学生们惊喜极了:摸摸这个,搞搞那个,敲敲这个,又碰碰那个......可见,他们对乐器存有一种极大的好奇心与喜爱之心,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我在每一个新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都穿插了打击乐的运用环节,例如:我在二年级结束《小红帽》一课教学后,采用了一些节奏型让学生为歌曲配伴奏,这样,学生不但能够通过自己的眼、耳、口、大脑去学习音乐,而且还可以运用自己的手去参与音乐,在课堂上不但能调节了他们的学习精神,而且还增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能力,从而也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水平,加强了审美素质的培养。

五、创作表演法,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一节音乐课里,除了加插器乐表演或游戏等来活跃气氛外,还可加插创作表演环节,很明显,这里所说的创作表演,就是指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歌曲及欣赏曲等,进行自编自演歌舞、小品、游戏等等。当然,这里还包括让学生为一首新歌词进行谱曲等内容,经过一年来的试验,我发觉这个环节特别适宜在高年级的音乐课中进行,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采菱》一课中,先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幻灯片):在一个丽日的星期天,一群水乡的孩子高兴地在南湖上一边摇着船,一边采菱......然后,在完成歌曲教学后,请他们用舞蹈或游戏等不同的方式把这样的情景表现出来,(凡是创作或表演得好的同学都得到了一份奖品),这样一来学生们都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不同的方式把这样的情景表现出来,最后,有不少的学生都得到了奖品及“小小音乐家”、“小小舞蹈创编家”、“小小表演家”等的光荣称号,就是这个环节,课堂气氛旋即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参与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而且,一些本来对音乐毫无兴趣的同学也自觉增强了学习音乐的愿望,使音乐学习取得了最佳的效果,从而促进了他们音乐素质培养的提高。

六、内外结合法,增强学习兴趣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促进身心健康,还能发挥学生音乐才能和特长,组织课外活动首先而又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做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次,课外音乐活动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对那些虽然基础不好但有兴趣有要求的学生不能拒之门外,而要热情欢迎,吸收参加,耐心辅导。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或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外面观看一些优秀的少儿节目,或者组织他们通过电视、录像去吸取多方面的音乐知识,甚至还可以组织他们到校内、外的卡拉OK室进行实践活动,以增广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我在改革音乐教学方法上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增,感受、欣赏、表现音乐的能力显著提高,也就是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大大提高。几年来,我曾在校及对外上过多次的优质公开课,此外,我所负责的学校文艺工作,凡参加市、镇文艺比赛的,都均获得较高的奖项,九八年六月,西南镇举办了首届专职音乐教师键盘乐器大赛,本人也获得了一等奖。

上一篇:小学音乐创新概念的培育 下一篇:劳动收入的经济决定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