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森林培育质量的对策

时间:2022-08-13 04:51:37

提高我国森林培育质量的对策

摘 要:我国是世界国土面积第3的国家,具有广阔的土地面积,森林的覆盖面积也相对较高,也就使得森林的培育工作成为了一大难题。要从根本上提高森林的培育质量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森林培育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综合性、科学的管理措施,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制定合理的技术标准,通过公平的质量评价,真正的提高我国现阶段的森林的培育质量,加强质量的监督管理,为森林培育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对我国林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促进了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培育;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80

现阶段,我国的林业管理部门对森林的培育质量工作特别的重视,提高森林整体的培育质量成为了发展林业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生态方面的核心内容也一直重视森林培育的质量问题。

1 现阶段森林培育工作的主要问题

根据现阶段的森林培育工作的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和绿化造林的情况,相对于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生态环境需要改善的要求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而治理状况也一直与破坏状态保持僵持不下的情况,这就要加大对森林培育质量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1]。

尽管我国有着十分广阔的国土面积,但是按照国土面积的比例来说,已有的森林覆盖率要低于世界总体的平均水平,而且我国的人口也比较多,经济、科技、社会等多方面又正处在飞速发展的状态,所以,现有的森林资源是无法供给现阶段的需求的。在现有的森林中,又有大部分是中型、幼年的林木,也造成了我国木材资源储备量不足的现象出现,对木材的需求也得不到相应的满足。现有的森林情况有着分布不均的问题,结构不合理,森林的质量也不是很高。相关的管理部门对森林的管理不严格,手段落后单一。对于经济林的抚育也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展,经济林培育的经济效益也比预期的低,整体的造林的质量不高,对森林培育的贡献也没什么成效。

我国植树造林的范围正在向我国的中西部逐渐的迁移,造林的进度过快加大了对森林培育质量工作的难度,我国的林业体制改革停滞不前,没有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依然存在着非法毁林、非法占林的现象,还可能会有森林火灾或者森林病虫害的问题发生,相关的管理部门对森林质量管理工作的经济投资不合理,导致了现阶段我国的森林管理体系难以顺利形成。

2 如何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相关对策

2.1 各级领导要全力的支持、履行责任

相关部门的领导一定要做到全力的支持森林培育工作,挑选合适的时间进行阶段性的工作考察,做到将森林的质量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要认清并履行自身的工作责任,对于森林培育工作要适度的考核,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森林培育质量管理的工作队伍,充分的发挥管理的作用,通过领导的大力支持,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2 适当的对造林机制进行改革

现阶段的造林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改造,有助于实现林业的跨越式进步,森林管理的工作需要资金的支持,适当的安排合理的、科学的投资,有利于加快实现森林质量的管理。还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吸引社会力量一起参与造林。将森林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开成2部分,使用权归企业,所有权归国家,但是国家也要鼓励个人的林业的经营,鼓励企业自己建设木材原料基地,减少国家木材紧缺的负担。

2.3 完善森林培育过程管理体系

通过管理体制的完善,对森林的培育进行各个环节的质量跟踪。提高对森林检查的力度,加强森林绿化的项目的管理,通过完善的制度进行检验,使绿化造林真正的实施,而不是喊口号的计划,对国家林业的支持资金用到实处,还要注意种苗的选择和培育工作,为森林的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利用科技的力量进行森林培育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在森林培育质量的工作也可以适当的使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利用科学的植被进行智力方式以及恢复模式。科学的技术有助于森林质量的提升,可以对森林培育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给予支持,在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得以解决。

2.5 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

加强宏观调控,对森林培育以及造林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和项目都要进行严密的把关,对于资金下达的部分要进行严格检查,有计划地进行下达,对每个项目的质量都要进行检验,对每个地区的森林培育计划进行适度的调整,可以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工作安排。对森林木材厂可以试着使用考核制度或者通报制度。

3 结 语

要知道,森林的培育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就会见到成效的,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才会出现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对森林的培育质量有一定的提高。当然,森林的培育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完善的体制,规范的机制、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以及专业的人才进行综合性的配合,才能够使我国森林培育质量提高,从而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尹峰,朱玉雯.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8(2):39-42,51.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下一篇:解读气象谚语及根据云的移向认识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