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气象谚语及根据云的移向认识天气

时间:2022-08-22 12:02:33

解读气象谚语及根据云的移向认识天气

摘 要:本文结合气象谚语、云层移动方向预报天气得出的经验,解析闽南气象谚语、云层移向的规律变化性,让更多的非专业人群认识和了解云层,及各种云层对未来天气的预兆功能,并初步判断未来天气的趋势。

关键词:谚语;云层;云移向;识天气

中图分类号:P412.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205

提到云,人们的脑海中便会浮现一些白色的、蓬松的云团。不过,相似的云千差万别,有着不同的种类。气象观测规定 :按照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3族,10属,29类。那么,什么是云呢,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底部不接触地面。通俗的说,就是地球上的水,通过太阳照射,水汽挥发到空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云层。不同的云层,对未来的天气有不同的预兆功能。本文主要通过一些闽南民间气象谚语、云层移动方向的规律变化性解析观测到的云层,让更多的非专业人群认识和了解云层,及各种云层对未来天气的预兆功能,并初步判断未来天气的趋势。

1 解读谚语,看云状识天气

云有着神奇的天气预兆功能,民间的不少谚语都是从云的色彩与形状来预兆天气的。

“馒头云,天气晴。”形容就是淡积云,这种云状似馒头,垂直发展不盛,水平宽带大于垂直厚度,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白色,晴天最常见到这种云。

“天上豆荚云,地上晒煞人。”、“梭子云,有久晴。”指的是荚状层积云或荚状高积云,这类云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个体分明,分离散处,云块变化大,在晴天出现。

“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指的是雨层云,这种云通俗的说就是乌云,是厚而均匀的云层,完全遮蔽日月,呈灰暗色,布满全天。有时降水不及地,在云底形成雨跏保云底很混乱,没有明确的界限。天空有雨层云时,常常是下连续性的降水。

“日落西南出铁砧,准备下雨把伞张。”指的是鬃积雨云,其云体浓厚庞大,垂直发展极盛,远看像耸立的高山,云顶由冰晶组成,有白色丝缕结构,常呈铁砧状或马鬃状,云底阴暗混乱。这种云一出现,常产生雷暴、降雨,更甚者会产生飑或冰雹,指示性极强。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指的是透光高积云。其云层中个体明显,排列规则,云块的颜色从洁白到深灰都有,可见青天。在夏秋季节,天空中出现像鲤鱼斑的云层,说明明天将是晴天丽日高温,也是晒谷的好天气。

“鱼鳞天过焉,不雨也风颠。”鱼鳞天,是指天空中的云彩像鱼鳞一小朵一小朵排列。在天空,常排列成行或成群,它不像鲤鱼斑那样大,而是较小朵的,像轻风吹过水面引起的小波纹,有柔丝般光泽,这种云称为卷积云。它多产生在低气压的前部,一般表示未来24h后有低气压北上,天空不太稳定,天气将转坏,而且即将到来的坏天气是非常恶劣的,即使不下雨也要刮风。鱼鳞天是强冷空气来临前出现的一种现象,在秋冬季的厦门属正常天气现象。

“棉花云,雨来临 ”指的是絮状高积云,它象小块积云的团簇,没有底边,个体破碎如棉絮团,多呈白色。絮状高积云对于重要天气过程具有明显的指示性,说明气层处于不稳定状态,未来将产生雷雨天气。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是指常出现在低压与暖锋面之前的钩卷云,当天空中出现明显的钩卷云时,就预示着低压或者暖锋面将到来,多半会伴随着降雨天气。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若是在少雨的冬季或者雨后出现钩卷云,则是预示着今后几天会出现霜冻或者连续晴天,所以又有谚语云: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这种现象多发现在春夏时节,雨后的天空中往往还存在较厚的云层,云层中间裂开,太阳只露出来一会又闭合。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准静止锋的影响产生的。上升气流增强,则云层变厚降雨量增大,上升气流减小,云层变薄太阳就会露出来。随后受太阳辐射变化与气流的影响,云层重新变厚,太阳消失。这种现象往往预示着连续的阴雨天气。

2 观云走向,看云的移动方向识天气

农民伯伯多年观察云的走向,根据40多年的观测经验,总结了一些云的移动方向预兆天气的好方法。

云往东走,天气将好,车马行走通畅;云往西走,天气不好,小雨凄凄;云往南走,天气恶劣,大雨连天;云往北走,天气晴好,可放心晒谷。

云跑东,一场空;云跑西,披蓑衣;云跑南,雨绵绵;云跑北,枉暗黑(指天空中的云虽黑压压,但雨一时半会儿还下不来)。

南云过北,无水磨墨。北云过南,大水成潭。

云层南北相挨,大水满溪。

行云逆风天气变。

云绞云,雨淋淋。

以上对云层的观测应尽量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进行,注意它的连续演变。

3 总 结

云层有着神奇的天气预兆功能,民间的不少谚语都是从云层的色彩与形状来预兆天气,并初步判断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

从云的移动方向可预兆未来的天气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范[M].气象出版社,2003.

[2] 寿B文等.天气学分析[M].气象出版社,2002.

上一篇:提高我国森林培育质量的对策 下一篇:PVA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