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时间:2022-08-13 02:20:37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摘 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大学生认识了解社会、国情、民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本文将结合本校实际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项目化 工科学生 社会实践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1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分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体验生产生活,从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外活动。但在多年的实施过程中,因管理机制、形式和内容呈单一化模式化、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经费投入不够等原因实效性不强。主要呈现出:一是精英化。主要由学生干部、党员和特长学生等围绕一定主题开展实践。近九成学生分散到生源地或就近生源地实践,其真实性和实效性难以控制。只有近一成的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到基层实践,而且时间也过短。二是模式化。不同年级的实践内容无差别,不同专业不同年份实践内容也无差别。三是管理机制落后。很多时候是学生处、团委等学生主管部门一头热,教务、人事、财务等部门未参与其中,即使参加了也没有真正形成联动,造成时间、经费无法保障,学生社会实践获得学分成为一个“水中月,镜中花”。

2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项目化运行模式

2.1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项目化运行模式组织实施

(1)基地建设。在学院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根据本系突出机械和电气专业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先后与重庆三爱海陵等签订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等协议,保障了社会实践的基础条件。

(2)项目立项。根据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企业的实际需求,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研究提出社会实践项目;同时也发动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需要提出项目;做到服务学生的“菜单式”和服务企业的“订单式”相结合。最后,根据可行性选择项目。

(3)方案设计。学生根据项目,结合成员特点、企业条件、专业知识与文献储备,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社会实践方案,包括目的、内容、方法、计划、预案、成果等。

(4)组织实施。系部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和员工的生活中,了解和熟悉企业生产要求和劳动纪律,并严格按企业的要求,结合项目方案开展实践。组织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和企业代表要注意监控过程,既要保证不出事故,又要出成果。

(5)撰写报告。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实施过程中所得数据与结论,经过处理加工。指导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鼓励学生发散性、创新性的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完成团队的报告。

(6)考核评价。按一定比例折算学生自我评价分、团队成员互评分、项目负责人给分、指导教师评分、企业代表评分等分数给出该项目学生的平时分,指导教师和企业代表根据项目完成质量给项目考核分,最后由两个分数得出最终成绩,并由指导教师给予相应学分。

2.2“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项目化运行模式优势

2.2.1校企合作,得实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不接地气”的现象,大多数社会实践队伍不能给地方、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故而地方不愿接待。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则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立项、组织实施,运用专业知识,充分利用高效的资源,满足企业经济发展。

2.2.2工学交替,获学分

与教学脱节、社会实践学分难以获得,是社会实践活动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工学交替,则将社会实践活动按不同的类型和内容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获得学分。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2.2.3自主调研,有干劲

在项目立项的时候,根据教学和企业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自身发展需求,做到服务学生的“菜单式”和服务企业的“订单式”相结合。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实现学生自主调研、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4形式多样,不枯燥

在项目立项时,能充分的丰富实践内容,内容可包含技改、政策宣讲、生活调查、岗位实习、文化服务等。只要企业需要、学生需求、可执行的都可以组织实践。此外,还可以引导不同的年级,做不同侧重点的实践,让学生的大学三年或四年的实践中做到不重复实践。

2.2.5全员参与,无差别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项目化运行模式,因进入课程,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皆可以提出或选择自己喜欢和自己适合的项目实践。这种全员参与的社会实践,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只有少数学生干部参与的“精英化”实践。

2.2.6深入实践,有实效

通过项目化的运作,在校内校外的指导教师的全程参与,在工学交替中,能真正地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向社会学习、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了解国情、民情,实现“知―行―知”德育认识论,深化社会实践,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3“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项目化运行模式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应该从这些方面发展,继续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一是基地建设应该不局限本专业领域,而是从全校的角度全盘布局,不同专业与学科的基地都要实践,做到专业性和人文素质性相结合。二是继续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实践对地方经济的服务能力。三是建设好社会实践进入课程体系、学分制、校内外双指导教师的“导师制”。

参考文献

[1] 郭.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9(10).

[2] 赵振华.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路径探索[J].教育探索,2007(4).

[3] 周权锁等.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7).

上一篇:略论我国大学校园的休闲治理 下一篇:实行有效沟通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