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二级预防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3 01:00:01

高血压脑出血二级预防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二级预防,达到减少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的发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治愈出院病例 275 例,随机分成二级预防组及对照组 ,对每一个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生活方式的改良,规范康复治疗措施,加强二级预防组的随访 ,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结果:二级预防组141例,二次脑出血9例,死亡5例,病死率3.5%。生活基本能自理70例,生活需要帮助57例,生活完全帮助14例 。对照组134例,二次脑出血16例,死亡9例,病死率6.7%。生活基本能自理17例,生活需要帮助81例,生活完全需要帮助36例。结论:经实施二级预防,患者的出血次数和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说明高血压脑出血在治疗策略上应重视二级预防 。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二级预防;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040-0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其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我国脑出血占脑卒中的40%~50% ,是我国脑卒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1]。根据国内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20/10万~180/10万,死亡率为60/10万~120/10万,每年新发病例130万~150万,每年死于中风者近100万,患病人数500~600万人[2]。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本研究从1999 年开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二级预防,包括健康教育、改良生活方式、规则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去除可能的诱因等方式。通过二级预防,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神经外科1999 年1 月~2001 年6 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例275例,男154 例,女121例,年龄(58.1±7.1) 岁。随机分成二级预防组及对照组。二级预防组141 例,男75 例,女66 例,年龄(58±7) 岁;对照组134例,男79例,女55例,年龄(57.0±7.1) 岁。

1.2 方法

二级预防组由随访的医生、护士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高盐饮食,戒烟、酒,适当运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并要求每个月随访一次,严格控制血压,每周由护士电话随访一次以了解患者的服药和血压情况。对照组同样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改良的指导,但没有严格要求随访和控制血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2年来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统计患者血压控制、再次出血、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病死率等情况。

1.4 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评价

采用ADL功能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BI)对出院时和随访2年后评价,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上下楼梯、行走、轮椅转移、上厕所等项目,每项在60分以上者生活基本能自理,41~6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40分者需要很大甚至完全需要帮助。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两组血压控制、脑出血及死亡情况,见表1。出院时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的差异,通过实施二级预防,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有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了实施二级预防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二级级预防是指有过一次急性脑出血的事件,为防止再次出血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重视二级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减少脑出血再次出血发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唯一有效方法。众所周知,脑出血是一种复发性的疾病,但对脑出血的病因诱因不了解,对其防治存在一些误区,没有引起重视,造成了复发率和病死率升高。我们认为应该予以纠正,应让每一位患者及家属知道脑出血二级预防的具体方法。现介绍如下:

3.1 干预危险因素

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本研究的临床资料显示,大多数脑出血的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死亡的病例大多是再次出血,原因是间断或不规则服用降血压药。根据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有78.05%高血压患者存在不遵医嘱服药的行为,其中自行停药致血压控制欠佳占22.76%,不按时服药者占34.98%,自行更换药物占20.33%[3]。其原因是患者对高血压病需要终身服药这一概念没有充分的认识,经一段时间服药后,血压已控制良好,也无自觉症状,即自行停药。另外,大多数患者不懂得一般血压昼夜波动的规律,不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由于不按时服药或服药不规则,导致血压波动大,未能定期到医院复诊及定时监测血压,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导致脑出血或脑梗死。所以强调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应让其知道脑出血的病因及诱因,按时服药,定时监测血压及定时到医院复诊的重要性,使其能自觉遵医嘱。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及测压率。本研究结果显示,2年来,二级预防组血压控制较好,再次出血及病死率明显减少。这说明定时随访、监测血压是很重要。

3.2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脑出血二级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3.2.1 避免高盐饮食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能超过5 g,少吃油腻食物,少食动物的内脏,多吃复合糖类,如淀粉、标准面粉、玉米、小米、燕麦等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胆固醇限制在300mg/d 以下。可多吃一些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可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预防血管破裂。高血压患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 g 为宜,例如:60 kg 体重的人,每天应吃60 g 蛋白质。其中植物蛋白应占50% ,最好用大豆蛋白。每周还应吃2~3 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平时还应多注意吃含酪氨酸丰富的食物,如去脂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鱼等。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西瓜等,因钾盐能促使胆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弹性。

3.2.2 纠正不良习惯与嗜好,戒烟、酒香烟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增加体内交感物质释放,可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脂增高。吸烟可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研究表明,男性的吸烟率接近60%,饮酒率50%,吸烟会使脑出血危险增加1 倍 。一次醉酒或长期酗酒,都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生,所以应让患者了解其危险性。

3.2.3 适量运动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轻快的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每天至少30 min ,控制体重。对于高血压病,专家提出了“三个三”的健康处方:即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和三杯水的方案。这“三个三”的实施,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养成习惯,对高血压患者的带病延年大有禅益。①三个半分钟:夜间起床时,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垂床沿半分钟,最后才下地活动。临床资料发现,脑血栓、脑溢血、心脏猝死等常发生在夜间。②三个半小时:早上走半小时;中午睡半小时;晚上散步半小时。世界卫生组织曾在国际睡眠会议上强调了午睡的好处,但午睡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特别提醒心脑血管患者步行运动要注意“三五七”:“三”是指每天要步行三千米以上,且保证30 min ,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5 次以上。“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加年龄在170 次/min 左右。例如,50 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 次/min(当然,身体极好者可达到190 次/min ;但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者不要超过150 次/min) 。这样中等量的运动能保持有氧代谢,而运动量过大,心率过快,不利于身体健康。③三杯水:早晨起床饮一杯温开水,晚上睡前饮一杯温开水,半夜醒来饮一杯温开水。因为早晨8:00~10:00 是血压高峰期,心脑血栓极易形成;早晨起床饮一杯水可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另外还可起到通便的作用。夜间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睡前和半夜饮一杯水可稀释血液,但也不必刻意半夜饮水而影响了休息。

3.2.4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及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忧虑、失眠,尤其是A型性格人(有时间紧迫感、竞争性强、易激动、缺乏耐心) ,情绪波动时可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产生血压增高、脂类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尤其瞬时血压增高,常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人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A 型性格人更应当对心理调整,适当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缓解大脑的紧张状态,保持情绪稳定。

3.2.5 定时复查血脂和血糖血脂、血糖升高,使血压相应增高,控制血脂血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高血压脑出血虽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通过二级预防,规范治疗,正确功能锻炼,严格调控血压,使缺损的神经功能早日康复,从而减少脑出血的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所以强调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必须掌握脑出血二级预防的方式,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黄如训, 苏镇培. 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9,364.

[2]侯熙德.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8.

[3]黄捷,陈燕.123例高血压患者不遵医服药原因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4(26):568.

(收稿日期:2007-11-2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心律失常55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结肠癌致肠梗阻38例外科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