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2-08-13 12:59:07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

【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了很大改观,但课堂气氛还是比较紧张、严肃,有时还充满了压抑,学生的厌学情绪普遍存在。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仍然是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健康而富有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改变他们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使他们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数学课程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数学教师 语言艺术 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82-02

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也说过:“数学并不枯燥,而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化史,文化底蕴深厚。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中,若能恰当地注意语言艺术,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情操。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向同学科老师学习之余,可坚持跨学科听课,以提高数学语言修养和人文素质,也可以借助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博采众家之长,更新数学理念,增强师生情感交流,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说来,需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学做节目主持人 幽默又带神

电视语言是同学们最乐于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课堂上,数学教师若能模仿主持人的神态、语言风格,则可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通常情况下老师会直呼其名“××同学 ,你说(讲)……”,干巴巴的,没有味道,而改为“有请××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就会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请同学上台板演时则说“有请××上台领奖”,边说边双手送给他一支粉笔,“领奖”二字给学生以荣誉感,消除了其恐惧心理。

王小丫是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开心辞典”的主考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教学中讲选择题,当学生在两个答案间徘徊、犹豫不决时,模拟王小丫的语调,反复“选择A还是B?”“选A,确定吗?”临近下课时,说“××同学的答案到底是对是错呢?稍作休息我们再见”,留下悬念,促其思考。口述题目不板书时,则打着手势,“请听题!”

初三复习备考,综合测试,气氛紧张,节奏快,为了调节学生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模拟王小丫开场白:今天考试,大家可以有三种求助方式——同学们可以要求我降低试题的难度,可以电话求助你的家人,也可以请电脑去掉一个错误答案,但不能求助现场的观众。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荡漾着笑声,笑意写在学生的脸上。而一句“不能求助现场观众”其潜台词就是“遵守考纪”。

二、坚持跨学科 博采众家长

数学老师致命的弱点就是语言生硬。发挥好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数学教师若能坚持跨学科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则可丰富教学语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严谨的数学思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数学与语文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利用专业术语向学生介绍数学概念、抽象化的定理、法则外,如能恰当的运用诗词点缀数学课堂,则既可启迪思维、增加情趣,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数学解题教学,特别是难题教学,若与王国维“三境界”结合,则别有一番风味。学生看题目时,由于思路模糊,找不到突破口,心情烦躁,但又必须耐心地分析题意,尽最大努力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提取相关信息,好像进入了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久思而不得其解,亦如迈入了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找到解题方法,则达到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师生不仅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解决了题目,还共同经历了成大事者“立志”、“执著”、“成功”的过程。

讲“数形结合”思想时,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词:“数与形,本是两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人微。”这样,“数形结合思想”肯定会在学生大脑里留下深刻的烙印。

2.数学与英语

近年,用英语叙述的数学试题在中考和竞赛中闪亮登场,这对数学老师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必须通晓英语并能适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有学生认为“因为x2/x=x,所以x2/x是整式”,我借用英语语法、时态,指出:代数式形式的判断,不能看化简的结果,应该看“原形”、“现在时”,而不能看它的“将来时”,学生会意地笑了。数学要严谨求实,也要生动活泼,允许学生笑,要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3.数学与物理

“参照物”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名词,但不是物理学的专利,数学也可以引用。如:4比5少百分之几?(20%);5比4多百分之几?(25%) 。可以看出,所选参照物不同,计算结果不一样。前一个问题的参照物是5,后一个问题的参照物是4。又如: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x4-9=(x2+3) (x2-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x4-9=(x2+3) (x+■ ) (x-■),同样是多项式x4-9,由于所选的参照物(有理数、实数)不同,因式分解的结果就是不一样。

三、语言非常规 教学也显威

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数学是最注重、最讲究语言规范性的,而且在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的习惯。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汲取营养,巧用非常规语言,机智幽默,不落俗套,生动比喻,这样会加深学生的印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数学情境中进行的自主建构活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的具体对象,是个体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而不是事实。数学情境对于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起着思维定向、激发动机的作用。而且数学学习活动是由数学问题引起而进行的。因此,进入问题情境是数学学习的首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问题情境,教师在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学习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在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内,精心组织问题材料。以独特的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适时增加一些非常规的语言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保险用语: 如在将形如■ 的二次根式化简时,学生容易落掉绝对值符号“||”。作业讲评时强调:请同学们在化简■时一定要……(学生回答绝对值),我出其不意地说“加上双保险”,大家会意一笑。

上一篇:老黄牛 第1期 下一篇:试论形体训练对旅游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