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 驱散盆腔炎症

时间:2022-08-13 12:33:04

中西结合 驱散盆腔炎症

医生手记

3个月前,门诊来了一位年轻患者,面带愁容,坐下就直述自己得了盆腔炎,一直下腹隐痛、腰酸、白带多。原来,半年前由于经期同房,患者第二天就出现下腹痛伴发热38.5℃,用了一周的抗生素(静脉点滴),体温恢复正常、腹痛缓解了,但仍有下腹隐痛,B超检查示双侧输卵管积水。其后3个月,患者反复出现下腹痛、白带多,尤其是性生活后更明显,看了不少医生,换了好几种抗菌素,就是不见好转,而且输卵管积水还增多了。

我详细询问了病史,结合阴道病原体培养(发现支原体阳性)及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同时中医辨证后对症进行中药煎服加中药灌肠治疗。2周后,患者下腹隐痛逐渐缓解;继续中药口服、灌肠治疗3个月,复查B超显示,双侧输卵管积水已消除。

盆腔炎:诊治延误易引发后遗症

盆腔炎,医学上称盆腔炎性疾病,是由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盆腔炎发生、发展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欧美以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为主要病原体,我国则以支原体合并其他需氧菌、厌氧菌感染为主。

盆腔炎作为妇科常见病,在我国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为2%~10%,其临床症状差异较大,典型症状为下腹痛、发热、白带增多,但大多数盆腔炎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而造成诊治延误。一旦延误后果严重,极易引起不孕、异位妊娠、反复感染和慢性盆腔痛等后遗症。

抗生素治慢性盆腔炎后遗症,疗效不理想

对于盆腔炎,西医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在急性期对敏感致病菌引起的感染较有效,而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组织增生、粘连导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等方面,疗效不理想。而且,反复长期应用抗生素可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增加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抗生素联合中药,有效改善预后

中医治疗盆腔炎历史悠久,有良好疗效。全国多中心的中药临床研究显示,采用抗生素联合中药疗法能有效改善远期预后,对于盆腔炎后遗症的治疗大有益处。中医治疗盆腔炎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论治进行个体化多途径综合治疗。所谓多途径综合治疗,就是以中医辨证治疗为核心,在口服中药制剂或外治方法基础上,结合中药保留灌肠、热敷、针灸穴位注射、直肠纳药等综合性治疗方案,多途径给药,内外合治。

盆腔炎急性发作时,病因以热毒为主,治则以清热解毒为主;盆腔炎后遗症期,治疗以健脾利湿、活血通络为主,扶正祛邪。一方面,可通过扶助正气补充由于本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对机体正气的损耗,改善虚弱症候;另一方面,可使正气旺盛,抗邪力强,病邪难以侵入,防止盆腔炎反复发作。

中药保留灌肠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减轻了肝脏的负担,药液通过肠黏膜直接弥散进入盆腔组织,避免了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可达到消炎镇痛、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等目的。中药热敷时,药物通过局部皮肤直接渗透和吸收,热能疏松腠理,开发毛孔,活血通络,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促进包块吸收、防止粘连等作用。中药栓剂直肠纳药的优势主要在于较中药灌肠灵活便捷,无明显局部刺激,药物缓慢吸收,作用时间较长,可达到与中药灌肠相近的效果。

总之,中医治疗盆腔炎,以口服中药作为整体调摄,又以局部外用中药直达病所,使机体正气盛、邪气除,从而恢复生理稳态。通过多手段、多途径药物干预,可缓解盆腔疼痛,改善盆腔炎性粘连状况,消散盆腔炎性包块,尽量降低不孕症、异位妊娠等盆腔炎后遗症的发生概率。

上一篇: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治腹泻的黄连素:可以治疗糖尿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