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外因素对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13 10:01:06

过程外因素对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检测过程以外的因素对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重新采集复查的有问题样本58例。按样本量(1.0mL、1.5mL、2.0mL)、样本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输液侧采血样本重送前后血凝4项检测、有凝块样本重送前后凝血4项检测将血凝4项检测前后的结果相对照,找出误差,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 PT、APTT、TT、FIB重新采血检测后的结果与原检测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过程外因素;血凝4项;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46.11[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71-02

近年来由于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方法学的改进及标准品质量的提高,大大提高了临床生化分析的精密度,使分析的批内批间变异明显下降。所以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往往不是来自分析过程本身而是来自分析过程之外[1]。血凝检测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人为因素及样本的采集是重要的一环。为了提高血凝检测质量,并给临床血

凝标本采集提供理论指导,现就样本采集对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

收集我院2008年1月~12月间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重新采集复查有问题的样本58例。

1.2仪器和试剂

仪器采用Sysmex CA-1500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使用仪器配套的Dade Behring试剂。每日做样本前先做质控,不是控在做样本。

1.3样本采集与检测

使用真空静脉采血管,抗凝剂为109mmol/L枸橼酸钠0.3mL,抽取静脉血2.7mL,抗凝剂和血的比例应为1∶9。2000r/min离心15min,4h内测定。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观察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2结果

样本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输液侧采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样本中凝块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见表1~3。

表2原检测结果与重新抽血检测结果血凝4项差值较大。

表3原检测结果与重新抽血检测结果血凝4项差值较大。

3讨论

样本的正确采集是分析前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对质量不合格的样本进行检测不如不进行这项检测,是一条重要的原则[2]。检验人员要特别重视对样本的验收和检查,收到样本后先观察样本量,然后看是否有凝块。样本离心后,观察有无脂血、溶血情况,输入营养液的血浆呈浓乳状。血浆量和血浆颜色也需注意,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要及时退回,要求重抽。不同比例抗凝剂对凝血4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加血量减少可使凝固时间延长,加血量增加可使凝固时间缩短。血液与抗凝集比例减少,造成PT、APTT显著延长[3,4]。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血凝检测在出血性疾病及血栓性疾病中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抗凝、溶栓治疗及血栓前状态实验监测[5]的重要步骤,应严格按照抗凝剂与血的比例要求,尽量准确。

检验标本采取和处理的不规范也易引起检验结果的误差。常见的原因有:①在血液标本的送检中,有的血液标本没有按实验室的要求加入特别规定的抗凝剂。如: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应加1%草酸钠抗凝,送检标本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抗凝。②血液标本中抗凝剂比例不恰当。本组研究中用内有肝素的测血气用的注射器抽血,有2例患者抽血做血凝4项,其中1例4项均测不出,另1例只测出两项,血凝另2项测不出(表2)。询问原因是因为使用了内有肝素测血气的注射器抽取的血液。重抽后PT:11.2S;APTT:24.6S;凝血酶时间(TT):17.4S,纤维蛋白原(FIB):2.6g/L。此外,临床常检测血沉,血量不够可使结果偏低,如血沉血标本,没有按抗凝剂:血液应是l:4的比例,或使抗凝剂最少而血液量加大,引起血液凝固或实验结果偏低,或抗凝剂量多而血液量少使血液稀释引起实验结果偏高[6]。③血标本被稀释及溶血在病人正在输液的同一侧胳膊上采静脉血造成血标本被稀释。如:本组有7例样本在输入脂肪乳等营养液的静脉采血,样本离心后呈浓乳状,其中3例凝血4项均测不出,1例术前患者PT、APTT测试值很高。还有1例采完静脉血后没有将注射针的针头拔下直接将血液注入试管,而且速度过快,由于压力大将血中红细胞破坏而引起血标本溶血。④样本采集时长时间扎止血带,静脉穿刺不能一次成功等,会造成血管的损伤。或组织因子进入血液,使凝血酶形成,加速血液凝固。影响检测结果,抽血不顺、混匀不及时、混匀不够。有时很难从棒率覆面看出。一般情况下,骨科、产科、普外等科室患者PT、APTT检测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如果结果高出很多,需与临床医护人员取得联系。

询同病情、诊断、是否用抗凝药或在溶栓治疗。同时还要采取措施杜绝血凝检测结果误差现象。①采集标本的方法要正确:与检验结果有密切关系的重要问题就是采集标本的方法。对临床上存在的如抽血后不拔针头直接将血液注入容器而造成标本溶血以及直接从输液通路中或同一血管中采集标本的错误方法必需纠正。②选择合适的抗凝剂:防凝剂有多种,象肝素、枸橡酸钠、草酸钾等,不同抗凝剂对血液的各种成分起着不同的作用[7]。因此,检验标本的对应抗凝剂应严格掌握。临床上经常发生抗凝剂选用不当而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问题,甚至由于抗凝剂选择错误而使标本作废。既给病人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延误诊治,又使我们的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忙乱。因此,选择适宜抗凝剂也是确保检测结果的重要一环。③准确采集标本量:准确的检验结果与采集标本的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检验项目对标本的量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尤其是抗凝标本。因此,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取适宜标本量[8]。④标本采集后及时送检:存放标本的时间长短对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不论何种标本采集后均应及时送检,合理安排时间,使采集标本到检验之间的时间尽量缩短,否则可能得出错误的检验结果,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综上所述,为确保检测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临床护理人员中加强基本常识教育。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的联系,以提高检验、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邱谷. 临床生化分析过程之外的质量控制[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2,17(2):4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3版.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4-45.

[3] 丛玉隆. 临床实验室分析翦质量管理及对策[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4] 刘颖燕,徐彩萍. 标本采集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2008, 23(2):202-203.

[5] 王淑娟. 溶栓疗法及其实验室监测[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 20(4):245-248.

[6] 李惠. 临床检验中常见差错的处理措施[J]. 中外医疗,2008,27(1):65-66.

[7] 陈永红,陈宁. 不同比例抗凝剂对血凝四项结果的影响[J]. 齐鲁医学检验,2003,14(2):24.

[8] 罗俊云,魏淑英,周庆国. 黄胆胆血、溶血标本对血凝结果的影响[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6):144.

(收稿日期:2009-02-12)

上一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下一篇: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