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联合CR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9-01 05:58:35

MSCT联合CR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CR与MSCT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CR及MSCT检查确诊为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CR检查检出枢椎齿状突骨折28例(占77.0%);MSCT轴位像上检出30例(占83.3%),MPR图像检出34例(占94.4%),MSCT轴位图像结合MPR图像检出骨折100%。结论 MSCT轴扫与MPR技术的的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优于单独使用CR或MSCT检查。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CR;MSCT

[中图分类号] R814.4;R814.42[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63-02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一种累及寰枢椎区稳定性的严重损伤,在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中占10%~15%。目前,我院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CR)、CT(MSCT)等影像学检查技术。本研究针对我地区两家医院自2005年12月~2008年6月间36例确诊为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R联合MSCT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自2005年12月~2008年6月期间临床确诊为齿状突骨折病人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5~45岁,平均32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6例,跌落伤14例,坠物砸伤6例。

1.2临床表现

枕部和颈后疼痛疼痛20例,颈部活动受限10例,完全性瘫痪4例,不全性颈髓损伤表现2例。

1.3扫描方法

1.3.1CR行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前后位开口位片,需要时加拍颈椎双斜位片。

1.3.2MSCTPHILIPS Brilliance-6slice全身螺旋CT扫描机,取标准仰卧位,以鞍底为基线向下扫描,至C7椎体中部水平。层厚2mm,层间距1mm,螺距0.9。GE Hispeed FX/I型全身螺旋CT扫描机,取标准仰卧位,以鞍底为基线向下扫描,至C7椎体中部水平,扫描平面尽量与第2颈椎椎体下缘平行。层厚2mm,层间距2mm,螺距1.0,行薄层(2~3mm)扫描并做多平面重建而获取图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齿状突骨折的CR片表现

CR片阳性28例(占77.0%)。其中12例开口位片上显示枢椎齿状突位置明显升高且与两侧块间距不对称,并可见明显的骨折线及骨碎片;6例在CR侧位片显示上颈椎顺列不整齐,3例显示寰椎后缘与齿状突前缘间距增大;1例齿状突尖部位置略高,开口位片上向一侧偏斜,并见斜行骨折线,齿状突尖呈游离状。另有8例CR片未发现异常。

2.2MSCT表现

MSCT从轴位像上检查30例(占83.3%),MPR图像诊断34例(占94.4%),而结合轴位MSCT图像及薄层MPR图像,MSCT诊断所有骨折的准确率达100%。按照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齿状突骨折分类方法,即Anderson和D’Alonzo分类法[1],将齿状突骨折分为三型:Ⅰ型即齿状突尖端骨折1例(占2.8%);Ⅱ型即为齿状突与枢椎椎体连接处的基底骨折14例(占38.9%);Ⅲ型为枢椎椎体部骨折21例(占58.3%)。根据多平面重组,修正齿状突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者10例;其中齿状突向后移位者5例,无移位者3例,向前移位者2例。合并周围骨折14例。

2.3CR与MSCT的诊断价值

对于CR片已明确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即CR(+)组共28例,同时行螺旋CT检查明确骨折类型,行矢状位及冠状位的多平面重组26例。对CR片显示阴性(8例)而临床又高度怀疑有骨折者进一步行螺旋CT检查,发现MSCT(+)4例,其MSCT扫描的结果显示为齿状突基底部横形骨折,断端无移位,脊髓无受压。MSCT轴扫联合CR技术的诊断与单一检查技术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32,P

3讨论

齿状突骨折主要是由水平剪切力与轴向压缩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在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是1974年Anderson和D.Alonzo依据齿状突解剖和骨折情况所做的分型。齿状突骨折依据齿状突骨折线的部位分为3型:Ⅰ型,骨折位于齿状突尖部的斜行骨折线,约占4%,为稳定性创伤;Ⅱ型,骨折位于齿状突与枢椎体交接部,呈横行或斜行骨折线,此型最多见,约占65%,为不稳定性骨折;Ⅲ型,齿状突骨折位于枢椎椎体上部,约占31%[3]。多数学者认为,对于Ⅱ型及不稳定的Ⅲ型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故MSCT的诊断结果对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X线平片可根据骨折线、局部成角,椎前软组织肿胀等X线征象而作出齿状突骨折诊断。CR是在传统X线基础上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影像诊断设备。CR片具有高空间分辨率,较普通X线片有更高的清晰度与对比度;CR摄影成像速度快,可在几秒内显示影像以观察投照位置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投照角度进行拍片,从而保证了拍片质量。本组28例患者均采用CR摄影,质量优秀,均清晰显示齿状突位置、形态、密度等。其中4例即是在CR片上清晰可见骨折线及骨碎片。CR未明确诊断的6例是齿状突基底部横形骨折无移位,因此CR平面影像无法清晰显示。

MSCT从冠状面、矢状面立体重建,清晰显示齿状突基底部的骨折线及椎管、脊髓情况。MSCT不但能观察到齿状突的骨折,而且对齿状突骨折的移位情况也显示得极为清楚,从而大大提高了齿状突骨折的诊断率,并对齿状突骨折的分型极具价值。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快,能在20~40s内完成整个扫描过程,这就明显减少了扫描过程中病人因疼痛原因引起的移动伪影,尤其适合危重病人的检查。对于临床上有齿状突骨折及怀疑有齿状突骨折的病人常规CT平扫较难显示出病变的空间变化,与单纯轴位图像相比,CT MPR在轴位扫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冠状位、矢状位和斜位及曲线位重建图像,可以多方位观察齿状突骨折情况,CT矢、冠状面重建图像容易看出寰齿间距增大和寰、枢椎侧块移位程度,是寰枢椎损伤最好的检查方法[4]。除可显示轴位图像所有征象外,在了解齿状突骨折、脱位及颈髓损伤方面,提供了更直观、立体的依据,避免了轴位图像对平行于X线束的骨折线及半脱位、轻微的压缩性骨折的遗漏,可以区分骨质边缘部容积效应与撕脱碎骨片,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总之,MSCT轴扫联合CR技术的的联合应用不仅能明确齿状突骨折的诊断,还能给临床医师提供多方位信息,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和制定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AsbiM. Fracue of the odontoid process treatment with anterjor screw fixatjon[J]. Spine,1989,14(8):1065.

[2] 袁文. 齿状突骨折及其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8(1):47.

[3] 李联忠. 脊椎疾病影像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

[4] 王清. 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1):829.

(收稿日期:2009-03-04)

上一篇: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下一篇:麻疹并喉炎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管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