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域里教师生命意义的重构

时间:2022-08-13 06:59:01

教育视域里教师生命意义的重构

教育,就其本身意义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也就是说,教育活动所应当关注的是个体的生命,这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之所在。从目前教育发展形势来看,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在促进学生发展与成长的同时,也要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与进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长时间我们忽视了教育的这一本身意义甚至背离了这一初衷。如何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位教师是本文探索的意图。

教师生命的成长需要理念的引领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的”,因此关注生命,秉承教育的理想性追求,致力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构建,无疑有其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叶澜教授说:“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的基本理性支点。”在当前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需要用新的、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对生命有理性的认识、把握,理解生命的特殊性、完整性。尊重、热爱生命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应有之意。

理念的建构需要思维范式的转换。第一,从抽象到具体。教育视域中缺乏对教师生命的完整理解及动态的关照,教师仅被视为抽象层次上的一个静态主体。目标的单一化忽视了教师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内心情感丰富的、个性张扬的个体,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存在”。基于此,教育在实践层面必须走向具体,使教师在具体实践中体验到教育教学中蕴含的积极的生命感及巨大的潜能和成就感,从而激活生命,释放教师个体的生命乐趣。第二。从封闭到开放,向生命的敞视。封闭的教育教学抹杀了教师个性的自由发展,致使生命发展单一乏味之至。由此,可以说开放是给予生命以价值的关键,由认知情感等各领域升华为生命视域的根本性变革。开放要求教育须从知识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来思考生命,来回应教师深层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等非理性成分的深化、拓展,进而凸显起教师生命的价值。第三,从现实到未来。在关注教师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同时,更要着眼于未来社会方方面面的挑战。此外,还要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定位的适时转换,从而形成积极的、健全的良性人格。生命教育的内在超越必须关注生命,培养教师独立生存、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起到体验、提升价值之意义。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与适应未来;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做到自我超越。

教师生命的成长需要环境的熏陶

学校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为了提高教师对职业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认识。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应根据生命教育思想,创新学校管理,为教师生命的成长营造和谐发展的空间。

首先,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的基本生存需要及更高层次的成长需要,即自我满足的需要,给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营造适合教师生命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根据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惰性,激发教师向上的信心、勇气和动力,追求卓越,成就事业;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奉献精神,使学校成为教师的另一个家园,成为教师力量的源泉和教师生命发展的平台,为教师的生命发展提供能源。

其次,学校还要特别重视内生态环境的建设。内生态环境的建设包括每个相关成员的个体素质、教师的师范精神、科学文化素养、自主学习及积极探索的意识、各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教师民主、宽松、合作互助的学习、工作环境的营造等。教师职业发展内生态环境的营造不仅直接影响外生态环境,即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及支持力度,还将影响学生、学校、教师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次,学校还要建立以制度为基础的道德激励机制。在制定学校制度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有利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利于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不是要把教师管死,而是要把教师“管活”。学校要加强理论研究,形成较为完善、合理、更于富人性化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体系。教师职业的独特性,使得教师教学工作的成效有很大的差异性和个体性,能否公正地评价他们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其自身价值的实现,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生命价值追求的积极性。建立合理、公正的评价体系,才能促进教师生命的健康成长。

教师生命的成长需要加强自我教育

教师生命的成长,也是―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超越、审美追求,属于“自律”的范畴,是教师生命成长中比较高的境界。

第一,教师要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提升自我生命发展意识。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们看待“教育与个体生命关系”的视角应该实现根本性的转换。教师本身对别人奉献的同时,也是为了他们自己,是在教育活动中获得一种生命成长的体验,一种生命的意义感,这种生命感受和体验就是人的生命的自我实现,是生命价值和自我实践的过程,是人生意义、人生幸福的最终实践。

第二,教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人的生命要和谐完整,首先的取向是获得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感。这种意义感不是他人对自己生命的评价,而必须在自认生命存在的基础上建构起超自然的价值生命,这是内在的个人化的生命感受和体验。当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产生生命存在的意义感和价值感时,教师就会拥有自由自觉的生命感受和体验,就会以一种生命的态度认识自己的教育活动,不断分析和评价自己。

第三,教师要保持恰当的自我体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若要实现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实现生命意义的升华与超越。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进行人生实践和体验。通过思考、想象、移情或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的经验,产生新的经验,并对认识过程和心理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不断反思,对体验到的感性经验进行理性的分析,使经验内化为自我感悟,使感悟到的东西成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人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第四。教师要采取适当的自我调控方式。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想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个“学习型的人”,就要有对自己进行调控的主体意识,通过内部心理动力,增强心理强度。同时要有自我调控的策略,通过对成长发展的方向、时间、环境、程序、限度、方法、情绪、事态等进行调控,能够在行动――观察――分析与评价――重建――新的行动这一无限循环的反馈过程中不断提升成长质量,减少成长过程中的盲目性、冲动性和迷惘性,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刺激,提高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采取多种方式保证自我调控的经常性,从而真正展示自我、实现自我。

教育始于生命,达于精神。在教育视域里,应该让教师职业的成长过程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成为彰显人的生命意义的过程;成为生命与生命交往与沟通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生命的共生、共存和共同成长。

上一篇:论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 下一篇:高校体育教师通识性素养与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