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企业集聚的竞争优势分析

时间:2022-08-13 06:55:57

商业企业集聚的竞争优势分析

[摘 要] 集聚是当前商品流通企业在空间上的一个重要趋向。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指出群内企业合作带来的“聚集效应”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除此之外,商业企业集聚作为一种流通企业集群,还有着一些特有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信息成本节约、客户群的分享、商品多样化互补和软环境建设激励等方面。

[关键词] 商业企业 集聚 竞争优势

商业企业集聚,又称市场群落或商业集群,是商业企业在空间上聚集经营的组织形式。小商品市场、集贸市场、商业街、饮食街、夜市、商业中心区等等都是商业企业集聚的具体形态。经营者的聚集到底是偶然相遇还是某种特殊竞争优势的吸引?如果是竞争优势的吸引,那么寻找其背后的来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集聚的一般效应

在产业集聚理论看来,企业集群的“聚集效应”集中体现了区域内企业间合作的益处,以及整个集群的发展优势之所在,也即Marshall所谓的集群“外部经济性”。具体体现在:1.大量的企业集中于一定区域范围内,企业彼此间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生产率得到提高,这便更加利于吸引大量的新企业的进入以及供应商或采购商、消费者的参与,实现了企业的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有利于提高企业及整个集群的竞争能力。2.交易成本的节约。一方面。集群内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要增加的额外投资,产业联系较强的企业因地理接近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的转移费用;另一方面,长期中建立起来的企业信誉机制以及彼此依赖、合作关系,也都大大减少了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减少了企业之间的违约损失和监督成本。3.知识与创新效应。一方面,企业在地理上的接近会形成企业的竞争压力,这就迫使企业进行创新以取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集群内各种组织之间形成的依赖、合作关系有利于企业及时掌握新技术、信息的产生,了解新的市场需求动向,地理集中带来的模仿、学习机会也有利于知识的创新和积累。4.市场风险的降低。通过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及信誉机制,可以降低合约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商业企业集聚属于企业集群的一种类型――流通企业集群。作为集群的“共性”,以上四个方面的集聚效应都构成商业企业集聚的一部分竞争优势来源,但作为一种特定的行业,商业企业集聚有着自身的显著“个性”。

从行业特点来看,对于工业企业而言,技术信息和技术创新往往是其成本以及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商业企业更重视信息市场信息的获得和发出,具体来说就是如何确定标价水平和如何有效地销售信息、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选购。工业企业更强调技术创新,而商业企业更强调营销创新。

从企业关联来看,商业集聚大多是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简单集合,企业间没有或很少有纵向的物质技术联系,系统性特征远不如成熟的工业集群明显。商业集群中的企业之间虽然也有强烈的外部共生协作关系,但这种关系主要是以无形的、非物质性的信息方式存在。

从企业竞争来看,由于经营商品的相近性、经营场所的相邻性、目标客户的同质性,商业集群中企业间的竞争关系比分散条件下更为激烈。工业企业之间虽然也存在竞争关系,但远远不如面对面的消费者争夺来得直接和强烈。

因此,除了一般企业集群的聚集效应之外,商业企业集聚的竞争优势还有一些特有的产生机制或来源,值得我们关注。

二、商业企业集聚的特有优势分析

从现有文献来看,已有不少学者对商业企业集聚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蒋三庚,2005;武云亮,2004;白小虎,2004等)。但大多是就集聚谈集聚,在集群的层面讨论商业集群的涵义、集聚条件与形成机制、集聚模式、集群的选址等等,关注商业企业的集聚机理或集聚效应的并不多见,虽然也有一些文献(魏剑锋,2006;朱英明,2004;石原武政,2002;Fujita,1986;Krugman,1999;吴小丁,2005)从不同侧面对商业集聚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但是较为零散,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概括。笔者认为,商业集群,是商业企业在空间上集聚的一种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商业企业、或称厂商,其本质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要从根本上分析商业企业的集聚动机和其背后的吸引力――集群带来的竞争优势,也应该从商业企业的行业特点和本质动机进行考察。

商业企业纷纷选择在空间上的集聚,也是出于提高利润的目的。商业企业的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而在销售量(与顾客数量有关)和销售成本两个方面,集聚都会给商业企业制造巨大的竞争优势,这正是吸引经营者纷纷选择集聚的背后动力。

1.集聚能帮助企业节约信息搜索成本

信息,是商业决策的要素、是学习和创新的基础,从而也是形成和提高商业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在成本方面的有着重要的不同,工业企业的成本主要取决于技术水平,而商业企业的成本主要与获取信息的难易有关。

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中假设信息是完全的、不需要成本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成本往往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中尤其如此。同一业种的商业企业之间是竞争对手的关系,经营者在主观上竭力隐藏经营信息是一种普遍的商业行为,客观上信息又是非编码性知识,时效性强、更新变化快,这更加大了远距离经营者之间的搜寻信息难度。集聚经营这种组织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信息流动障碍,降低了经营者的信息搜寻成本。主观上,由于集群成员经营商品的同类性,搜寻信息有更大的性价比,企业之间相互搜寻信息的动力加强;客观上,由于地理上的邻近和社会、文化、知识背景的相似性,为成员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渠道分享知识提供了可能。通过地理上的接近,使得集群内的企业更容易收集到商业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减少商业运作、决策成本,这是商业集聚能提高群内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效应。

2.在消费者追求消费者剩余的过程中,集聚中企业能“免费”获得额外的顾客群

商业企业获利、乃至生存的命运都取决于其经营的商品价值能否在市场中实现。市场需求是商业企业的生命之源。销售利润的增长、生存空间的扩大都来自于顾客群的扩大。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或称消费行为,从经济学上分析,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结果。消费者会选择自己的购买地点和购买厂商,以达到花费更少的成本、满足所需效用和最大化消费者剩余的目的。

为了获取最大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经常有“货比三家”的行为方式,即走访不止一家的商户,在其中比较价格、质量、服务态度等,然后作出选择和购买行为。搜寻同类商品价格信息以及在各个商家之间移动都需要消费者付出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因此消费者决策同样是一个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过程。

出于减少搜寻费用和移动成本的考虑,顾客通常会选择地理上比较接近的几家企业来“货比三家”。在这种情况下,商业企业与同业种的其他企业在地理选址上集中,可以使其分享其他商家的营销活动吸引来的顾客,而无须承担相应的宣传成本。在经济学上,某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给其他企业带来的正面影响可以归结为一种正的外部效应。这种正的外部效应,可能使顾客的数量不断增多,并超过竞争激烈所引起的顾客减少。从而集群内每个企业的营销活动,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震荡,使群内的每个厂商都获得额外的销售机会。这正是古玩街、家电街、时装街等多种形式的同业种集聚形成的主要原因。

3.集聚企业能从“多样化”方面更好的满足顾客需要

不同的企业销售不同的产品,而消费者又偏爱多样性。所以消费者购物活动的分布是跨区的,他们购物的旅行轨迹是随着每个区位提供的产品数量变化而变化的。这就在产品分布和消费者分布之间产生了空间的相互依赖。在这个意义上,商业集群内的企业形成一种互补关系,从而增强以“群”为单位的商品供应能力,形成“群竞争力”,使消费者能够实现多样性的效用满足。

同样出于购物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考虑,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商业集聚进行购物。这是独立选址的专卖店无法比拟的优势。这种集聚的经济性可以体现在同业中的商业集群中,也可以体现在不同业种商业企业的集聚上。通常混合业种商业集群波及的顾客要多于同业种集群的情况。这可以很好的解释餐饮、娱乐、购物、健身等多种商业企业集聚的大型购物区、“商圈”等混合业种商业集群的产生和运作优势。

4.集聚通过内部化方式有效解决了购物软环境等魅力资源的外部性问题

现代消费者的购物决策除了受成本-效用比较的影响之外,越来越多的带有一种闲暇的性质。因此购物的软环境,包括交通、绿化、座椅、音乐、灯光、周边装饰等等,都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地点选择,好的购物软环境能有效提高商业企业及其集群的魅力指数。在重庆5大商圈的调查中,一位接受调查的女士说:“我喜欢在观音桥来买东西,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而在解放碑购物,永远是那么拥挤,连坐的地方都难找到”。这一席话代表了许多消费者的心态。在集群企业与独立选址企业以及商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中,日益关键的要素在于软环境建设。

但是这些软环境的设计和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成本,而且涉及到公共用地、公共设施、公共交通等大量的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的性质会带来大量的“搭便车”行为,因此单个企业通常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进行大量的相关投资和建设。而当许多企业在同一个地区聚集、形成商业企业集聚以后,这种软环境建设变得可能和有利。集群中的企业共同分摊建设的费用、共同享有软环境优化的收益(顾客增多、群竞争优势增强),搭便车问题由于外部性的内部化而得到有效解决。外部软环境的建设和改善能够增加群内所有企业的销售量,并提升商业集群整体对外的“群竞争力”。

正是由于以上四个方面的集聚效应,商业企业纷纷选择集聚这种方式来追求个体竞争优势的提升和“群竞争优势”的获得。而商业集群的规划和集群模式的创新,也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出发,尽可能的促进集聚效应的增强,从而真正发挥商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艳红 方淑芬:商业企业集聚体的发展态势、内涵及研究展望[J].商业研究,2007,(6)

[2]蒋三庚:论商业集聚[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

[3]武云亮:我国商业集群的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生产力研究,2004,(1)

[4]魏剑峰:商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基于消息学视角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11)

[5]白小虎:专业市场集群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J].财贸经济,2004,(2)

[6]朱英明:商业集群竞争优势提升研究[J].技术经济,2004,(7)

[7]安虎森:空间接近与不确定的降低[J].南开经济研究,2002,(3)

[8]吴小丁:哈夫模型与城市商圈结构分析方法[J].财贸经济,2001,(3)

[9]藤田昌久: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于区域增长[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浅析我国星级酒店信息化建设 下一篇:健全内部治理规制促进家族治理向规范的现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