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之我见

时间:2022-08-13 04:22:59

初中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之我见

摘 要:在近两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特别淡薄,学习没有主动性、积极性,甚至教师手把手的教,有的学生似乎都不在意,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令人担忧。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适时加以引导,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呢?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责任;兴趣;习惯

一、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它不是个简单的志趣、习惯问题,而是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英国王子查尔斯曾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可能不喜欢做,但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不喜欢读书,但又坚持着尽力去读,这是一个学生有责任心的表现。学习说到底就是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从小处说是对自己的生存负责,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负责,从大处说是对社会负责,为社会做贡献。学生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学习的自觉性自然就提高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视频课,设置悬念,甚至任课教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新衣服、性格幽默风趣等,都有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例如,在学习《巴西》一课时,正值2010世界杯足球赛热播,引言讲述巴西被称为“足球王国”,巴西人热爱足球运动,球踢得漂亮,节奏明快,如同跳起了粗犷、急促的桑巴舞,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一般是在上新课前进行,也就是说,学完了今天的新知识后就要预习明天所学内容。通过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着做习题,对那些存在疑惑的新知识进行探究、思考。学生预习后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课堂学习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当教师提问问题,他回答对了,会有成就感。在预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会促使他更愉快地学习。我体会到这样做,真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有时候,我会有引导地安排他们预习新课。例如,在即将学习《日本》这一节时,正值中日为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甚至有擦枪走火之势,于是在课前简单地讲述了中日当前关系,安排学生预习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上日本为什么会扩张领土,中日为何有之争,当前时事与历史相联系,勾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都积极地去预习。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能包办,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注:本文系甘肃省陇南市教育科研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LN【2011】59。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南市深圳中学)

上一篇: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析新形势下外贸企业的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