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感悟

时间:2022-08-13 02:28:14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感悟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两种类型。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学科占分为25分,这是一个不小的分值,因此做好这道题也是决胜高考语文学科的一个关键。然而怎样选择并完整解答这个题并不是简单的事,这需要老师在复习中给学生作系统的对比、分析、归纳,让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解答方法,为高考打下良好的答题基础。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的文本内容过于灵活,涉及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在描写上,有的小说着力于人物描写,以之突出主题;有的着力于故事情节的描写,以之突出主题;有的小说着力于环境描写,以之突出主题。当然,不论是哪一种描写,弄清文本思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梳理答案上,思路与答案梳理却又是两回事。考生弄懂题干容易,梳理答案却困难,在文本中找不到只言片语作为答案,完全由学生根据小说情节自己组合答案。那么潜意识里只有答题方向,没有答题内容,这就造成了答题上的难度。就以我自己为例,我做出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有时差异很大。大家都明白,差异太大,得分则低;反之,得分则高。

第一,抓住内容和结构,速读标注文本

小说的命题基本上是围绕五个关键词命题的,这五个关键词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探究。但是突出中心的关键词是前三个,有的以“人物”为主要突出主题,有的以“情节”描写为主突出主题,有的又以“环境”描写为主突出主题。如2011年《血的故事》,小说以“情节”为主要描写,作者以彭先生的爱情为线索,通过“血型”的故事为爱情转机,从而突出了文本的主题。2012年《马裤先生》,小说以“人物”为主要描写,作者是以马裤先生的“性格”描写来突出主题的。2013年《峡谷》,小说是以“环境”为主要描写,作者是通过峡谷的静为线索来突出主题的。因此可用“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去对照文本,进行标注,掌握文本内容结构至关重要。

1.揣摸题干,有备而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遍是速读文本,了解文本是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中的哪一个关键词来展开的,边读边对与题干相关的内容作出标注。

2.对照文本,梳理整合。

读完后对文本的整个情节脉络、内容要点、结构层次等就基本清楚了,然后用问题去对照原文,从而梳理、整合答案。如《血的故事》中的B答案中有一句:“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以死抗争。”这是文本中没有的内容,属“无中生有,夸大事实”。E答案中的“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地点有误,故事并非发生在台湾。所以B和E肯定不能选。那第另三项怎样选才能得5分呢?首先C答案是爱情故事的转折点,也是突出中心的点。因为老丈人开始就是不同意女儿的婚事,女儿用死威胁也无济于事,最后是自己生病,女婿用血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最终被感动才同意其婚事。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也是突出中心的情节,所以比重大,分值占3分。D项,说的是“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所以没有C项那样有比重,只应占2分。而A项里边在阐述上有点小问题,“里边说的是爱情悲喜剧”不太恰当,虽然受到阻挠,但最终是喜结良缘。

第二,掌握题型特点,明确答题方式

1.句子的作用。

句子在开头,作用一般有:点明主旨,领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等。

句子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作用;衬托作用;渲染、烘托气氛作用;点明主旨等。

句子位于文章末尾:总结上文作用;呼应上文作用;卒章显志作用;深化主旨等。

当然,解答时还要灵活运用,不能一味照搬。

如2013年高考,《峡谷》一文中的“文中三次写到鹰,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如果都用上边的方法,那就谬之千里了。答这道题应该考虑每一次鹰出现的环境,然后根据环境所表达的意蕴去整理答案,这样才符合答案要求。

2.对小说文本整体把握。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看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情况作考察,能力层级E。对于学生来说这道题有相当的难度,而且丢分也较为严重。

答题思路:把握小说的整体故事情节;掌握文本思想内容;注意文本的线索;要注意题干是围绕哪个点提问的。

3.对小说的总体分析。

小说主是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答题思路具体从下面三点时进行:

(1)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2)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3)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

1.分析出题模式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年的考试试题都是人物传记。2011年《下笔不觉师造化》,文本反映的主题是黄宾虹在书画方面的成就。2012年《谢希德的诚与真》,文本是从谢希德的“诚与真”来反映其对国家的贡献。2013年《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反映了国家、人民不能忘记他。

2.寻找阅读方法

“实用类文本阅读”,文本是围绕传主的“主要事迹、性格特点、杰出贡献、人生价值”四个方面来写的。如果知道这几个特点,在阅读时只要再细细梳理一下记传里边所描写的故事情节,那么就容易解答要求回答的问题了。如:《下笔不觉师造化》先写了黄宾虹的绘画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所成就的,再写他对画的要求,又接着写对书画的领悟,最后又用张大千与之相比,突出其性格与品德。《谢希德的诚与真》一文介绍谢希德在美国读理工学院,祖国成立后毅然回国作贡献的事迹。先写他是研究钢材和另辟蹊径转入新的研究领域,再写他与他人及家庭的生活过程,反映了他的诚与真的。《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先写了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再写他开辟新航线为祖国作出贡献,最后写他设计了北碚乡现代化蓝图。由此可知,三个文本都融入了“事迹、贡献、性格、价值”四方面的内容。

高考复习至关重要,每位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对每种题型都要做出合理的分析、总结,然后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方法去复习,从而提升高考答题能力。

上一篇:体育课激发学生兴趣之我见 下一篇:浅议高层火灾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