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玉文化对比研究

时间:2022-08-13 01:36:25

中西方玉文化对比研究

【摘要】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玉石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喜爱。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延续和传承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自西周以来,孔子就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用玉中所包含的特性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在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玉文化集物质和精神文化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中极为特殊且珍贵的一部分。在西方文化中,玉文化却寥寥无几,对于玉的描述也仅仅是对其物理特性的说明。本文将从思维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探究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如何影响玉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地位。

【关键词】中西方玉文化;玉石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87-01

一、中西方玉文化的差异

玉石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珍爱的宝物,它不仅体现了科学和艺术的完美融合,而且其中还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玉文化的发展往往是伴随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它的发展也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经济文化。中西方文化中,玉文化有着极大不同,其主要原因有社会、经济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在中国,人们使用玉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但那时人们对于“玉”的认识只限于其工具性质,到新石器时代“玉”则成为具有审美和象征性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玉的性质也会不断升华、加强,人们会不断赋予其丰富的道德、礼仪、宗教等文化内涵,并不断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特殊载体。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几千年来,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中国人一贯将玉的特性和人的品格联系起来,这对于约束人们的行为习惯是有一定作用的。

二、中西方玉文化差异的原因

玉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究其根源是中西方思维差异的不同。其中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方式占据极大作用。

(一)伦理思维和认知思维

众所周知,中国人十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妻,老人与年轻人,都应保持其应有的伦理关系。保持伦理关系的主要目的在于便利于封建国家的统治,加强封建政治制度。儒家学派在中国产生是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基础的,中国半封建的地理环境和小农经济,使得儒家思想得以成为主导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们更加关注思想道德的修养,更加渴求政治上的作为,而不是探索自然世界。而玉作为自然界有灵性的物件,其光鲜的外表,滑而坚硬的质地,悦耳的声音,加上中国人的伦理思维方式,赋予玉新的生命,使之成为中国伦理的代表。人们不再认为玉只是一块华美的石头,而将其看成一块具有人的思维和品质的宝物。

然而,西方的思维模式则是认知型的思维方式。由于西方国家拥有更为开阔的地理环境,手工业、商业、航海事业的高度发展,使得西方人眼光看向自然界,着力探索未知的自然界。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形成更客观的认知思维。对于玉的认知,西方更多地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看待,人们研究更多的是其物理特性。在认知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西方人仅仅将玉看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客观物质,而不是与社会文化相关的产物。

(二)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中国人更多的属于综合性思维,他们认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加注重整体和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关系,而不是从每个个体出发看待问题。中国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找出其中的两面性。他们认为任何事都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伟大的思想家庄子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非独立的个体。孟子也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相处的。当今社会倡导的“和谐社会”就是这种综合思维的最好说明。玉石虽有光泽但不耀眼,虽温润但有其棱角,虽有瑕疵但难掩其光芒,这种独特的气质正与一个人的高尚品质相辉映。玉的柔和光滑象征着人的温润,其棱角则代表了人的个性。人虽有缺点,但也抹灭不去其优点。玉似乎代表了所有的中国传统美德。

而西方人更注重分析性思维。西方人了解某个事物必定是从这个事物的各个要素着手,分析其特性以及它与整体的关系。所有的要素都是独立存在的。并且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西方人认为自然和人类社会是相互独立的,人能够征服自然。这与中国的思想是全然不同的。所以,在西方人眼中,玉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物质,不具备人所具有的属性。除了美观,玉在西方人眼中再无其他特性。

(三)求同性和求异性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集中制基础上的,这要求保持一致的社会规范和个人信仰,便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从统治阶级到被统治阶级,人们的思维观念大致相同,由此就形成了中国的求同性思维方式。求同性、伦理性和综合性构成了中国集体思维的特点。人们更多的是选择求同,拒绝成为“异类”。这种求同的思想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和谐”,而玉石的独特品质成为人们追求和谐的代表性物品,自然也就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

西方人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不同,他们更加追求不同性。在寻找事物的解决方法时,他们会从多个角度找寻方法。与中国的集体主义不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个性的解放,他们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只有保持个人间的不同,才能使社会保持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自古以来,西方的思维模式都是伴随着科学与民主的进步而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不同的思想和流派,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系列的冲突与矛盾。人们更多地是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理论,个人主义的盛行使得西方人善于提出质疑,这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具有竞争性和侵略性。不得不说,玉的各种特性中,都没有体现出竞争性和侵略性,也难怪西方人很难将玉和人特性联系起来。

三、总结

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其内涵意义在于玉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的尊重和追求品德修养的本性。而西方社会更加注重客观自然,并未将玉的特性与人的品格联系起来,所以,玉文化在西方文化中不具有代表性。玉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反映出中西方人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而正是这些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中西方文化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3]姚士奇.中国玉文化[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上一篇:道家消费观的现代启示 下一篇:孙中山宪法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