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配液对输液液体微粒的影响

时间:2022-08-12 05:31:10

临床配液对输液液体微粒的影响

关键词:配液;穿刺次数;微粒污染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76-02

在输液时带入的微粒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对此,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控制进入 人体的微粒数量,特别是终端滤器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进入人体的微粒数。但近年来,终端 滤 器对各种大小微粒滤 过功能的差异性,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这些终端滤器对微粒滤过的不安全性,同样 提 示护士在配制液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微粒污染。为此笔者针对在输液配制过程中不 同的穿刺次数进行研究,发现相同型号的注射针头不同的穿刺次数与微粒污染程度呈正相关 ,提示在配药时,应尽量避免人为的输液液体微粒污染,以减小对人体的危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穿刺次数的影响, 选用20ml一次性侧孔注射器16号注射针头20副,取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为同一批号 20瓶,每5瓶1组。

1.2 方法

将250ml注射用生理盐水放置在净化工作台上,按无菌技术操作去除塑料盖,拔去 胶塞,倒取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按药典方法测定直径≥25μm(粗粒),直径≥10μm(细 粒)数,然后立即塞好瓶塞,分别使用16号侧孔针头进行0,5,10,15次穿刺操作,对穿刺 后的药液检测≥25μm,≥10μm的微粒数。

2 结果

结果表明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多,微粒数增多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极显著性,见表1。

3 讨论

微粒是指直径1~25μm不溶于水、不能被机体代谢、肉眼看不见且一旦进入人体便终身存留 的不溶颗粒[1]。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2],每1ml输液微粒直径大于10μm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 20个,微粒 直径>25μm的不得超过2个[2],而国产终滤过器对直径10~25μm微粒平均滤除率 为58.5%, 对直径>10μm微粒平均滤除率为87.7%[3]。当反复穿刺及用较粗针头穿刺,均 可使输液中 的微粒数显著增加,而此次测定的微粒数,明显超过药典规定标准,成分由于终端滤过器作 用的不完全性,这些微粒就会进入人体造成危害。

经穿刺后的输液中微粒数均有明显增加,结果表明,不同的穿刺次数对输液微粒的增加数量 有显著差异,增加数量与穿刺次数成正比。配药对胶塞穿刺是输液微粒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避免配药时造成微粒污染,护士在配药时应做到一次穿刺。

护士在进行配液时,应尽量减少对瓶塞的穿刺次数,同一种液体,同种药品同时需要使用2 次以上穿刺配液时,用一个针头刺入输液胶塞中固定不移动,待液体配液结束后拔出,另一 个针头固定在注射器上抽液,这样避免反复穿刺胶塞,从而达到减少微粒叠加的效果。未达 到一瓶一针一管,一个注射器加多个患者的药物,可导致微粒的积聚,针头穿刺瓶塞时导致 的橡胶碎屑污染。因反复穿刺橡胶塞会使衬膜破损变大,故产生的微粒会多些。如旧橡胶塞 表面抛光层一旦存在破损,会造成严重的微粒污染。研究表明,一次性注射器穿刺橡胶塞后 ,输液中微粒可增加1.6~27.6倍,并可使药液中出现胶屑[4],输液中异物的污染 与穿刺次数呈正相关。

总之微粒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必须多环节地注意减少污染途径,以减少微粒造成的危害。在 配药过程中,严格执行一瓶一针一管,对减少微粒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我国药典对药液中 微粒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对生产药液过程中的微粒的控制是有明确规定的,但这其中不包 括临床操作及护士加药等环节中所造成的微粒污染。因此,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

参考文献:

[1] 何秀方.静脉用药中的微粒污染[J].护理杂志,2002,19(1):3 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0:附录69.

[3] 薛澄一.一次性输液器使用的危害[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9, 9(4):185.

[4] 杨希芳.关于静脉用药中微粒污染的认识[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 (1):13.

(收稿日期: 2008-12-23)

上一篇:输卵管子宫种植手术配合 下一篇:心脏手术中自体心包应用的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