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观述评

时间:2022-08-12 05:19:39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观述评

摘 要 我国语文教育理论专家张志公先生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并从中既总结了适合汉母语教学的四条有效途径,分析了影响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些遗留积弊,只有批判地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交化,才能创造出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 张志公 传统语文教育 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张志公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一位备受语文教育界推崇的语文教育家。他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独到研究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症结何在呢?单从学术研究这个角度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之点,即没有足够重视传统,正确对待传统”。

1总结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是一个民族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受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的制约,而且还受这个民族文化传统以及心理特点的影响。为了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语文教学的路子,我觉得很迫切需要对我们长期的传统语文教育进行认真的研究。”他深深感觉到语文教育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其它学科可以直接参考,但“只有一科没有照搬,连部分搬用都不可能,这就是语文。”张志公先生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了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以及传统教学观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借鉴意义。

1.1集中识字

张志公先生通过对历史上使用的通用教材入手,认为集中识字是传统语文教育中很好的经验,由于汉字的特点,开始识字的时候速度会很慢,古人们先找出了认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再用一定的联系把他们串联起来,让孩子们先用尽可能短的时间集中认识这两千多字,而不是学一个写一个。书写汉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第一,笔画复杂,第二,有不少的字笔画多,第三,结构复杂。要五六岁的孩子写这些汉字有着一定的困难,所以古人把识字和写字分开,不让两件事同步前进以致互相干扰,互相掣肘。小学阶段正好处于记忆力最佳时期,可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又没有成熟,所以,集中识字不要求掌握字用,也很好地切合了孩子的心理和智力水平。

1.2关于阅读数量和阅读方法

张志公先生认为前人似乎有着这样的经验:“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至少要教他们熟读二百来篇古文,再少不够,过多也不必,因为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能力,学生就可以自己去广泛涉猎,不需要由老师一句一篇地来讲了。”这是对传统语文教育阅读数量要求的总结。当然,熟读文章两百篇首先说的是阅读的方法——熟读。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中,学生对所选的名篇是否能够全部理解并不是很重视,更重视的是“熟读”,不仅要读,还要读很多遍,当然,这并不是所谓的是死记硬背,先让学生熟读文章,甚至达到背诵的熟练程度,让学生对知识和文章进行一定量的储备,是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一个特点。熟读可以看成是知识储备的一种有效方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章的储备,才会有学生“下笔如有神”。

1.3属对

属对是张志公先生从传统语文教育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之一,他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好的训练方法,也是值得当今教学借鉴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有着专门的章节来论述属对。他说:“根据属对对课本的内容来看,属对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词汇的训练和语法训练,同时包含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属对既能很好地继承文化传统,又能综合反映学生具备的语文能力。属对训练是写作的开始,它能反映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它要求上下关联、字数相等、句式平整、平仄协调、体现了我们中国语言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2批判传统语文教育的弊病

张志公先生除了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进行总结之外,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弊病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他总结出了传统语文教育的四大积弊,首先是脱离语言实际。传统语文教学只管书面的训练,而书面的读写却是以先秦两汉语言为基础逐渐形成的文言,与实际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有着一定的距离。人们读的是文言,写的也是文言,而脱离了实际的语言教学,这种脱离了语言实际的语文教学只能是一种畸形的教学,对于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都是十分不利的。其次是脱离应用实际。由于人们在语文教学中读的写的都是与日常生活和工作实际中没有很大关联的东西,学生不能掌握社会中实际运用的语文知识,特别是到了元明时期,读书人穷年累月地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八股文,更突出了应试教育的弊病。最后,忽视人文教育。从孔子的时候起就很重视诗教,这里可以看成是文学教育。学塾蒙馆多少还教孩子们读点诗,开讲四书、五经之后,诗就再也不作为教学的内容了,元明以后的词曲小说更是列入了禁读之列。文学就是人学,语文教育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不可缺少文学教育,在提倡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开发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3简评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观

众所周知,古代传统的语文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张志公先生以现代语文知识的眼光重新的对传统语文教育加以审视,以现性对传统进行再次回眸和解读,从中找到了古代语文教育中曾被人遗忘的一些“角落”,而正是这些 “角落”,隐隐地闪烁着理性和科学的光芒。张志公先生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用历史的辩证法,汲取它的精华,揭示它的积弊,为当代教育服务,毫无疑问,这将有助于我们改革当今的语文教学,从而创造出一个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上一篇:城步苗舞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下一篇:浅析设计艺术学研究中的控制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