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术后护理

时间:2022-08-12 03:13:16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术后护理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护理

术前准备

本组患者大多数合并有内科疾病,术前请内科会诊,给予有效治疗,控制症状。按常规进行各项辅助检查(心电图、血象检查、X线等),观察症状稳定后进行手术。

手术前预防感染特别重要,术后感染导致手术失败。术前应给予备皮、清洁皮肤,用无菌巾包扎手术部位,术前半小时给予静滴抗生素,以减少术后感染。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60岁,生活自理能力大为降低,情绪烦躁、抑郁、焦虑等。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前针对患者认为年纪大,怕经受不起手术打击的情况,反复向患者讲清手术的优点,介绍手术医生、护士、麻醉医生的技术情况及同种骨折病人手术后的恢复较好的现身说法,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同时反复强调术中及术后应注意的事项,使之消除对于手术的疑虑和恐惧,主动配合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以热情宽容的态度关心体谅病人。

术后护理

术后要做到六个不要:术后患肢足穿中立鞋,且保持患肢外展20°~30°,术后6周内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手术侧,如侧卧手术对侧,应在双膝间放枕头;不要坐低沙发和矮椅子;坐在椅子上时,不要将身体前倾;不要弯腰拾地上的东西;不要坐在床上屈膝。

髋关节活动的范围:术后应顺其自然进行髋关节活动,术后3周大部分病人达到全部运动范围的70%左右,运动范围在1年以后会更大拓展,对某些病人肌纤维化,术后则应加以鼓励和指导关节的运动。

有负压吸引时应做好负压吸引的护理,经常挤按吸引球,保持持续负压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血压、脉搏的变化,术后48~72小时引流量逐渐减少,24小时引流量<30ml,可遵嘱拔管。

本组患者应避免局部皮肤受压,预防褥疮:使用气垫床充气时可调节软硬适中,约1/2~3/4满度。使空气在垫内流动,起到了使皮肤干燥及体压分散的作用,因气垫是横波形,因而减少了病人活动皮肤可能受到床单表面的逆行阻力产生摩擦而导致皮肤受损。半卧位的时间不宜过长。当半卧位时,病人身体将不可避免地滑向床尾,此时会产生皮肤相平行的摩擦力和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而引起皮肤的血液循环障碍。预防泌尿道感染。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2500ml,对于留置尿管者注意防止逆行感染,每天用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8万U行膀胱冲洗,早晚2次会阴护理,尿袋每天更换1次。

注意安全护理:床旁加床栏,防止坠床。1周剪指甲1次,防止指甲划破皮肤。如使用热水袋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防止烫伤或冻伤。

预防肺部感染:每2小时帮助拍背1次。鼓励咳嗽、排痰,必要时雾化吸入。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早期活动。

注意保暖及防止受冻。预防便秘同时增加营养,鼓励患者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等防止大便干燥,必要时给予开塞露、甘油醛等,多食高钙、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如瘦肉、乳制品、豆类、骨头汤、鱼类等以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以促进骨折愈合[1]。

康复锻炼

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做小腿和踝部的自主活动,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和腓肠肌的收缩,3天后可在床上活动,做膝关节伸屈活动以防止下肢水肿、关节僵硬及静脉血栓形成,3~4周后可作伸屈髋、膝关节及试着抬腿,一些病人可以开始扶拐离床,患肢不要着地行走一般3周后出院。出院后患者进入长期康复锻炼阶段,可进行全面锻炼,增加锻炼次数和活动范围。在一段时间内患者仍需有拐杖行走减轻患肢的负重,6~8周后,可以不用拐杖但为减少髋关节承受力,使骨折愈合牢固老年人仍可用手杖。

参考文献

1 袁秋英.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术后护理.现代保健,2007,3:82.

上一篇:老年患者骨牵引的护理 下一篇: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