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堤防林业体制改革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2-08-12 01:21:44

浅谈堤防林业体制改革现状与思考

【摘要】省汉江河道管理局管辖汉江、东荆河堤段752公里,宜林面积6.2万亩,宜林森林覆盖率98%以上。汉江堤防两岸有上千亩的堤防林地资源,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林地资源优势,达到堤防资源富堤防人的目的,成为当今思考的热点。

【关键词】堤防林地;体制;改革

1.林地资源现状

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隶属湖北省水利厅,主要负责汉江中下游和东荆河的防汛任务,下设12个管理分局,一个林业管理所,管辖汉江、东荆河堤段752公里。由于所辖范围地处汉江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合林木的生长,因此汉江依托其水土资源的优势主要在林木经济的发展上。据统计,省汉江河道管理局现有宜林面积6.2万亩,护堤林保存量约400万株,木材蓄积量约20万立方米,宜林地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主要树种有意杨、水杉等。汉江堤林经过几代水利人的努力特别是近十年的精心耕耘,堤林面貌焕然一新,在汉江防洪保安和汉江水利经济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目前做法

2.1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形成林业管理的整体合力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是近几年来省汉江河道管理局在堤防管理工作中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省汉江局成立了以局长为首的绿化工作小组,并建立了分管领导具体抓,局林管所常年抓,职能科室配合抓的工作专班。二是层层签订责任状。每年年初局与所属各单位负责人都签订了植树造林责任状,各二级单位与基层管理单位和个人都签订了责任书。三是建立绿化奖惩制度。局先后制定下发了《造林绿化奖惩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两林栽植管理的办法》等若干规定,使堤防绿化工作步入了制度化的轨道。四是坚持检查通报制度。对检查评比的情况在全局予以通报,对在年度考评检查中不合格单位,取消当年的评先资格,并扣罚责任人风险抵押金。

2.2 统筹规划,狠抓落实,积极调整林业结构

汉江、东荆河堤防大规模植树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经过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防护林带,不仅发挥了工程效益,同时也为本地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护堤林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编制了《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绿化“十五”规划》,进一步确立了堤防绿化标准、责任单位、建设规模、技术保障、环保措施、种苗选择及分年实施的具体任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了注重品种的选育。为了选哈树苗品种,局林管所通过走访调查、对比分析及专家论证,先后引进适合本地环境生长快、价值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若干优良品种,建立苗圃基地近2000平方米,年出圃幼苗3万株,同时严格执行堤林采伐更新计划,真正做到了计划采伐,有序栽植。

2.3 讲求科学,严格管理,堤林成果得到有效的保护

“三份栽,七分管”,这是省汉江河道管理局在长期的堤林管理工作中,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办法:一是主用新植段面的现场管理和后期管理,保栽保活。在新栽段面专门搭起了看护哨棚,常住守护,定期紧杠培蔸,抗旱保苗,施药治虫。二是坚持护堤林地翻耕。按照水利部颁发的目标管理考核要求,各分局做到了每季度翻耕一遍,全年翻耕四遍,纳入工程季度检查考评结账。起到了“春松土、夏除草、秋积肥、冬灭虫”的作用,促进了林木生长。三是注重林木病虫害防治。局林管所建立了病虫预测预报制度,及时编辑资料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局属单位根据病虫危害的范围和程度采取药杀和人工捕捉等办法及时进行防治,保证了林木的正常生长。

3.当前存在的问题

3.1 林地资源浪费严重,丰富的林木资源部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汉江适宜的树种主要是意杨、水杉等速生林木,其生长砍伐周期为8―12年。由于受《森林法》和砍伐许可的制约,而每年下达的林木更新砍伐量少。特别是一些低产林,因为砍伐指标的严重不足,无法进行更新改造,发挥其效益,造成林地资源极大浪费。

3.2 管理体制混乱

省汉江局所辖管理分局分布在汉江平原的六个县市,受行政区划影响,堤林管理体制一直没能理顺,有的分局仍沿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国有经营、比例分成”的传统堤林管理模式,这就是堤防部门负责林木的栽种和管理,而沿堤所在的乡镇村组参与最后的林木利益分成,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堤林管理的桎梏,无法适应现代堤林管理的要求。

4.解决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汉江防护林,既是防护林、生态林,也是经济林、景观林。防护林建设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建立一支自上而下的管理专班,明确管理工作职能。认真研究国家林业政策,时时掌握林业信息,林业科技动态,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手抓,深刻剖析当前防护林经营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不断推动防护林建设健康、有序、跨越式的发展。

4.2 创新堤林管理

一是管理体制创新。收回林地经营权,改“国有村经营,比例分成”为“国有国营,独家经营”。对过去和沿堤村组共同所有的林木,要盘好存,算好帐,每采伐一段,收回一段,逐段收回所有林地经营权。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在这方面,潜江东荆河管理分局已经开始试点,该分局把土地所有权和林地经营权分离,通过对堤林经营权进行公开招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调整林分结构,大力改造低产林。省汉江局防护林品种,主要以水杉和意杨为主,据测算,全局防护林收入要达到年亩平300元的水平,年需采伐林木约5万立方米,就目前经营水平显然达不到,主要原因是造林成活率低,管理水平低,小老树、低产林、过熟林占比重较大,林分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良性发展循环链。所以应大力改造地产林,逐步调整林分结构,使林木幼林、中龄林、成熟林的面积、株数、蓄积在整个林分钟所占的比重逐步趋于“法正结构”即5:3:2。“法正”的林分结构,省汉江局防护林的总蓄积量将达到约24万立方米,其中成熟林13600亩,13万立方米;中龄林20400亩,7.5万立方米;幼林34000亩,3.5万立方米。从另一个角度讲,以速生意杨为例,其生长量为每年每亩0.8―1立方米,省汉江局6.8万亩林地,每年可新增加林木蓄积约5万立方米。

三是优化林木品种,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是造林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于不同的树种,不同的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式,力求达到生长量的最大值。造林品种力求多样化,适当营造混交林,这样既可满足市场对不同木材的需要,又能有效防止林木病虫害的爆发,不断优化林木品种,长期保持林木品系速生、质优、抗病的特征。

4.3 加大对汉江堤林建设的投入

上级主管部门和林业管理部门要适度增加堤防部门林业科研及管理经费投入。从近年来看,林业经费的不足,是导致汉江林木品种老化、林虫病得不到及时防治的主要原因。汉江堤防林业要进行产品更新和结构调整,就必须加大林业资金投入。全局要如实足额把林业更新经费和科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上报,争取资金。理顺关系,彻底解决与沿堤村组林业收入的分成问题。解决的办法:一是靠法律政策,进一步做好确权划界工作;二是靠上级主管部门和周边县市政府部门的支持;三是堤防部门自身的努力争取。只有彻底解决了林业收入的分层问题,才能有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汉江的堤林建设,才能更有利于汉江流域林业的规划和发展。

防护林的特殊性与林木生长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在防护林的开发与利用上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认真调查研究,搞好建档建制,不断总结省汉江局防护林经营与管理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探索,完善适合汉江局防护林经营与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为周而复始,永续利用汉江局的防护林资源创造有利条件,为建设和谐汉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转柱式门机回转下支承轴承更换工艺及施工组织 下一篇:浅谈完善高压电力电缆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