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成本核算

时间:2022-08-12 01:19:41

论高校成本核算

摘要: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构建合理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机制,努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本文就高校成本核算的内容、会计假设、核算基础、指标体系以及如何构建成本控制系统作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培养成本;办学效益; 财务管理;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02-02

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分。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家对教育实行“大包揽”的方式,即包招生、包分配、包投资等,学校完全依附于教育及各主管部门,成为只抓教学的“专业部门”,而在财务上就只管要钱、花钱,毫无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对国家下拨的经费,学校只管使用,至于支出是否必要和合理,则无人关心,高校没有成本核算的内在压力和外在动力。高校进行成本核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是建立高校成本补偿机制的基础。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日益迫切,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有限的教育资源捉襟见肘。随着教育投资体制的不断改革,学校逐步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教育的资金来源也从单一财政拨款转变为多渠道筹措资金。经费紧缺已是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也面临办学的危机感。高校有了筹措经费的压力,必然关注经费的使用。正因为如此,很多学校在注重办学质量的同时,已逐步认识到办学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教育市场化已逐步形成。大学教育实行收费涉及千家万户,收取多少,使用是否合理,必为广大群众所关心。因此,加强学校管理,减少浪费,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高办学经济效益,通过积累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教育成本的研究又是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转变观念,在日常运行中重视经营理念,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实现高等教育效益最大化。

一、高校成本的构成

众所周知,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同时,需要开展科研、社会服务等各种活动,以至于形成以教学活动为主体,以服务教学的活动为补充的办学模式。目前我国形成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决定着高校总成本应由教育成本、科研成本和社会服务成本构成。

教育成本是对象化了的教育费用,是为培养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人才所发生的各项教育费用。而教育的耗费通常是由劳动资料耗费和活劳动耗费组成的,因此,教育成本应主要由直接物质费用、直接人工费用、教管费用组成。直接物质费用是教学单位为培养某类人才所发生的物质费用,包括教师资料讲义费、各项实习实验费等;直接人工费用是教学单位为培养某类人才所发生的人工费用,包括教学人员工资、奖金、津贴以及福利费等;教管费用是教学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教学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教学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等。直接物质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必须直接计入教育成本,教管费用则应分配计入教育成本。

科研成本是科研单位为进行某一课题的研究活动而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直接物质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科管费用。这三个项目的内容分别与教育成本相对应项目的内容基本类似。

社会服务成本是高校为社会生产某一种产品或提供某一项服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直接材料费、制造费用。这三个项目的内容分别与制造企业的制造成本(生产成本)相对应的项目内容一致。

二、高校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一方面,高校办学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高校进行成本核算。随着我国市场经发展,教育产业化,高校被推向了市场,我国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同时确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这样,就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教育实行大包揽的管理体制,让高校根据市场需求、社会需要来培养专业人才,同时也改变了各高校不思内部挖潜,事事依赖国家的不良传统,高校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树立成本意识,进行成本核算。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优胜劣汰。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同样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学校除了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狠下工夫外,经济效益也成为办学的重要因素。因为投入的相对有限和需求的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一时还无法解决,同时,学校的硬件也需不断改善、更新,也需不断追加投入。这些都要求学校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都有赖于学校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正确核算教育的成本,控制不合理支出,减少浪费,提高学校办学经济效益是保证高校在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保证学校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后,收费标准成为学校、社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收费标准如何确定的问题就备受关注。从理论上来讲,高校收费标准是根据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的,但目前收费标准的确定由教育厅与物价部门统一下文执行,其计算依据不明确;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中,政府、社会、个人均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成本如何补偿,是否得到足额补偿?这些都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来实现。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自主确定收费标准,而这些都必须依靠教育成本的核算。

三、高校成本核算应遵循的原则

1.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实际成本是指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实际投入的人、财、物的货币表现值。按实际成本计价方法核算,方法简单,成本计算结果也较准确。

2.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学生培养期间,教育投入与受益对象的培养进度往往是不同步的。如教学仪器、设备、房屋、图书等,在一定时期内,均为一次性投入,这些投入可以培养很多期学生。一般情况下,投入在先,实施培养在后。因此,先开支的费用应按比例计入当期和以后各期教育成本中去,而不能将当期开支的所有费用全部计入当期的教育成本中去。

四、高校成本核算内容

1.高校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是指在核算教育成本过程中为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而确定的承担费用的产品。显然,高等学校的“产品”是合格的毕业生。因此,合格的毕业生就应该是教育成本的核算对象。

2.高校成本计算期。教育成本核算期间是指核算、报告教育成本的周期。从正确的核算成本的要求看,以自然的业务运作周期为成本核算的期间比较适当。如将教育产品定义为学生接受到的一定时间的教育服务,学期或学年为成本的核算周期比较适合。如将教育产品定义为各级毕业生,则各级毕业生的培养周期作为教育成本的核算周期比较合适。本人认为,教育成本期间的划分不同于企业会计期间的划分,

不能采用公历年制,应采用培养周期和学年制。因为学校的教学是按学年组织的,学费的收取也是按学年收取的。这里所说的培养周期是从培养对象入校至毕业的时间,学年制是指从每年9月1日至次年的8月31日的时间。这与西方国家高校以学年为会计期间保持了一致。以学年作为成本计算期,虽然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以公历年度核算的要求不一致,但我们可以将教育成本与其他财务报告分别编制,即教育成本以学年度,其他财务报告按公历年度。

3.教育成本项目。教育成本项目的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育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教育成本按计入方式不同分为直接成本项目和间接成本项目两大类。直接成本是指适宜于直接计入培养对象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 (1)学生费用,即学校直接用于学生事务的各项费用开支。如学生的奖学金、文体活动费、医疗费、对贫困生的减免款等。(2)教学费用,即学校为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如教学及教辅人员的工资及附加费、社会保障费、师资培训费、教学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以及教学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间接费用是间接用于培养学生的费用,应该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教育成本中去。它又可以分为三类:(1)行政管理支出,即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为完成学校的行政管理任务而发生的支出。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及附加费、社会保障费、职工教育费、办公费、工会经费等。(2)科研支出,即学校为完成科研任务而发生的支出。(3)教学辅助支出,即学校的图书馆、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为支持教学、科研而发生的支出。

五、高校成本核算的指标体系

1.高校成本核算应设置的科目。高校成本核算应设置的科目,包括“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成本补偿资金”、“总成本”、“基本费用”等。其中“成本补偿资金”科目主要核算办学成果、教育经费的余超情况、补偿情况,“总成本”科目主要核算全校各个会计期间的全部成本,即按前面介绍的教育成本项目归集教育成本,并将“基本费用”账户余额转至“总成本”账户的借方计算教育成本,再由月末“总成本”账户转至“成本补偿资金”账户的借方。“成本补偿资金”的贷方则记入学校用于教育的各种收入(包括财政的各种投入及本单位的各种收入)。年终该账户若是贷方余额,则说明学校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办学成本支出得到了相应的补偿,如果是借方余额则说明入不敷出,急需资金进行补偿。

2.高校成本核算的指标体系。高校成本的核算有学年教育成本、学年平均每生教育成本、每届学生平均每生教育成本三个重要的指标。

(1)学年教育总成本是指某一学年在校学生所发生的全部教育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教育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2)学年生均教育成本是指某一学年在校学生的生均教育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学年生均教育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某学年在校学生人数

(3)某届学生生均教育成本是指某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全部的生均教育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某届学生生均教育成本=毕业生在校期间每个学年生均教育成本之和。

有了教育成本指标,学校不仅可以掌握全校的人才成本,而且可以进行大量的分析工作。诸如:某专业(或某类别)每生年平均成本、年教学基本费用、年平均行政管理费用、年承担工资额(其他费用),教学人员工资占全校教工工资的比重,教育活动费占全部费用的比重,各种费用的相互比较,系、部门之间的成本比较等等。这些专业或学科的成本分析对于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独立学院教师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 下一篇:中学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