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廊市场的发展背景与制约因素

时间:2022-08-12 10:49:00

中国画廊市场的发展背景与制约因素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及人民的审美新期待,艺术品以一种新的商品姿态开始悄然无息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外界环境开始密切相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画廊作为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也在承受着经济大环境的制约与挑战。

关键词:画廊;艺术市场;经济环境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7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及人民的审美新期待,艺术品市场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迅猛发展,成为收藏界的新宠。作为市场与收藏者的中介机构,画廊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级市场”,并相应地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

一、市场经济中画廊的不同发展阶段

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画廊,脱胎于19世纪,流行于欧洲艺术的沙龙体制,当时的欧洲沙龙,一方面是一种上流社会的时尚行为,另一方面是某种权威话语或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在这样的条件下,现当代的专业画廊的管理者,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和经营行为,与依托于当代艺术的前卫性紧密相连,将艺术圈内价值认定并逐步推广至社会性的责任肩负起来,因此我们不得不说,一个当代意义上的成功画廊并将是多种社会角色的“复合体”。可以说,中国画廊市场的起步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件比较晚的事情,总体来说,我们国家画廊发展从无到有大体体现出了四个鲜明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79~1980: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力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销售模式有了一定的恢复和改善,弊端在于经济相对比较薄弱,没有政治法律的保障,所以发展相对缓慢。第二个阶段1980~1990: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得到极大改革发展,从而带动了艺术品市场,针对大众百姓的消费艺术品被引起了关注,并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国外艺术品大量走入国民的视野。第三个阶段1990~2000:可谓中国地方画廊萌芽时期。十年间,传统的民间小画廊开始转变了自己的关注点,不在依附于旅游业等一时消费,更加注重作品质量和专业的管理模式,引入了国际性的经营制度。以客观的品评艺术品的前景来取决收藏自身的真实价值。可以说这一个时期,艺术品及画廊走向了更加规范化的道路。第四个阶段2000~现在:伴随经济的大好形势以及画廊的美好前景,北京等发达地区画廊业如雨后春笋大量崛起,并更加专业化。同时外资画廊和私人博物馆也在大量涌入,已经形成了多元化平等竞争的活跃场景。这里我们所提到的多元化已经不单单是画廊收藏品的多元,还包含着运营模式和定位,操作的手段、销售模式等诸多方面。与此同时,引领大众关心中国当代艺术的新视觉,中西艺术互通有无,并逐步在世界艺坛上崭露头角。

二、影响画廊的外界因素

艺术市场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环境的起伏也给艺术市场带来相应的波动。2009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国画廊业不可避免地遭受重创。以北京“798”为代表的艺术区经历了艺术品滞销、画廊搬离或倒闭的洗牌。2010年全球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不同于西方经济的疲软,中国经济复苏相对较快,为中国画廊业注入了强劲的再生活力,受到影响的画廊逐步恢复经营。

此外,高收入阶层对艺术的关注也对画廊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正如评论家所言“中国富裕人群越来越追求由富及贵的格调,艺术品的收藏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富裕的高收入阶层开始进行艺术品收藏,这将对整个艺术品市场是一个好消息,当然也包括画廊这个如今重要的媒介。

三、画廊发展的机遇

金融危机给画廊带来的不仅仅是危机,当然也包含着机遇,经济大萧条让各行业优胜劣汰,重新洗牌,艺术品收藏业也如此,客观地晒算出优秀的画廊存活下来并不断壮大。由于中国作品受到欧美行家的认同度小,所以收藏走向停留在亚太地区,这样的情形下,如果能够打开西方市场,迎合西方审美意识,将是画者与收藏向导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新契机,有着无限大的市场发展空间。2010年中国市场经济再次抬头,很多收藏家重新回到了艺术品购买者的行列中。更为可喜的是,这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吹走了艺术作品中的泡沫成分,使其价格更加透明,更加真实合理,对艺术收藏者和爱好者来说,可以说其是一个后生的重要的时机。无可厚非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艺术品的受众群体也在悄然扩大,这对于艺术市场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好消息。从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对画廊市场的调查来看,中国大陆收藏买家的数量有所增加,画廊自身也开始更加专注于提高展览的质量,积极的与藏家展开互动,稳步发展收藏群体,可谓可喜可贺。

四、制约画廊发展的因素

首先,总的来说画廊作为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对艺术市场的正常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稳定作用。画廊业经营不规范,艺术市场就混乱,相反画廊业经营规范,艺术市场就能良性发展繁荣。由于中国画廊普遍缺乏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总体实力薄弱,而且在一级城市和二级城市画廊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发展情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艺术市场中画廊的发展。可以说,中国画廊业在承载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同时,在某些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其次,国内日益增长的支出给画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除去经济大环境对画廊产生的影响,城市规划与艺术建设之间的矛盾也都影响着画廊的生存与发展。城市的大肆开发,不能不说对于那些存在于城市边缘地带的画廊和艺术区来说这是一种慢占。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受到了这种发展的威胁,单是其中一项房租的上涨,已成为其日益严重的支出负担之一。再次,作为艺术品二级市场的拍卖行对画廊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拍卖行与画廊可谓分工明确又彼此依存的关系,前者专职于艺术品交易,后者负责培育、推荐艺术家。中国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西方画廊概念中完善的运作机制和行业规则。可以说这种不完善在近年随着拍卖市场的发展而受到严重的挑战。弊端在于一些青年画家,没有接受一级市场画廊的规范性定位培育,直接将作品送到二级市场上拍卖,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一级市场上的定价。

五、中国画廊前景

当前,画廊业已经中国文化产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以多元化、立体化,全面化的方针自我成长完善,与20多年前的经营状况相比,已是进入全速发展的时期。服务好,品质高,理念新将是画廊业追求高层次发展的新目标。同时,国内画廊及艺术家与国际艺术品市场的交流及沟通也会进一步拓展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视野,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打下基础。2012经济日报指出,中国画廊业的前景将一片光明,基于画家越来越受国际重视的情形,相信画廊市场资源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这无疑为中国画廊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中国画廊业还不够强大,要改变现状还需要政府在培育和振兴市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艺术家也要讲品牌,要自觉维护民族艺术大品牌;其次,要强化行业管理。我们期待着画廊这个“后金融时代”能够积极地发展壮大,不断地成熟,将艺术推向更高层!

上一篇:教学互动 讲练结合 下一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