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时间:2022-08-12 09:59:51

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摘 要】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5月对收治的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恢复良好,手术3个月后扶双拐负重活动,半年后活动自如,1年后复查X线骨折均骨性愈合。结论: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30―01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目前对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非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其中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仍是一种常用可靠地方法,但DHS不能防止术中、术后股骨颈旋转。2008年8月―2011年5月,我院采用动力髋螺钉+防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36例 男 16例、女 20例,年龄60―86岁,左侧 17例、右侧19例,按Evans分型:IIa型 14例、IIb型14例、III型8例。3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患者22例,合并症术前经内科诊治,患者伤后行下肢骨牵引,均在伤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伤处臀部垫高,在骨科手术床上牵引复位后,C臂机透视检查正位及侧位骨折复位情况。取股骨近端外侧入路,切口自股骨大转子向远端延伸,切口长度根据所使用的内固定长度而定,暴露大转子,自大转子下方2cm处经导向器向股骨颈钻入1枚导针(DHS拉力螺钉用),C臂透视方向及位置满意后平行第1枚导针钻入1枚空心钉导针,正位片上DHS拉力螺钉位于股骨颈中下1/3、防旋钉位于中上1/3偏上处,侧位片位于股骨颈中心。扩孔后选择长度合适的拉力螺钉拧入,拉力螺钉进入股骨头的深度是获得对近端骨折块最大把持力至为重要的因素,螺钉尖端距软骨下骨应在1cm内,按步骤安装DHS,钉尾部拧入拉紧螺钉,骨折端加压,选择长度合适的空心钉沿空心钉导针拧入作防旋钉。

1.3 术后处理 早期鼓励患者做适当患肢功能锻炼,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术后1天可取半卧位,1周后坐起并行下肢主动锻炼,3周扶双拐患肢不负重锻炼,定期复查X线,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患肢负重锻炼。

2 结果

本组病例36例,3个月后扶双拐负重活动,半年后活动自如,1年后复查X线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过程中无明显骨折位置改变,无断钉、动力髋螺钉切割。

3 讨论

3.1 动力髋螺钉(DHS)可广泛用于多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骨折块较碎小且骨折疏松更为明显,因此动力髋螺钉是较理想的内固定物。以维持骨折端轴向嵌压加用防旋螺钉可防止术中及术后股骨颈旋转,接受一定的肢体短缩为代价达到增加骨折的稳定性,增加稳定性和增进早期功能比保持肢体的长度和骨折解剖复位的最佳结果更好。

3.2 注意事项 良好的骨折复位并使拉力螺钉置于准确位置及拧入空心钉抗旋转,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应用DHS的基础上增加1枚空心钉防旋转,2钉固定,克服单用DHS抗旋转性差的缺点,增加稳定性。老年患者骨折疏松,术中不能反复用丝锥和绞刀,动作轻柔,拉紧螺钉必须拧入,起加压作用。对于严重骨质疏松和逆转子骨折患者不建议使用DHS。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内固定稳定性决定下地的时间和负重程度,不宜过分强调早期下地负重。术后可予抗骨折疏松及促进骨折愈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 戴戎 骨科手术学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73-577

[2] 卡内尔 贝帝(美)原著 王岩 译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第11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537-2538

[3] 黄玉福 滕宝庆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骨科杂志 2007,10(3):268-269

上一篇:急性右室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 下一篇:如何做企业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