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12 09:19:31

也谈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其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以及习作批改的多元化。只有不断创新更加实用的理论和技能,才能在作文教学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性;探究;做法

作文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思想认识和语言能力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呈现“少作为”和“低成效”的状态:

1、作文训练的不够重视。

教师重阅读,轻写作。除了学校规定的每学期6—7篇大作文之外,教师不再对此投入时间和精力,理由主要是教师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投入不成正比,与其费力不讨好,还不如将精力放在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上。

2、作文训练的无序性。

教师在作文训练中不太关注学生身处何年段,不太关注学生以往的“学得”和“习得”,在课前随意挑选个作文题目,放手让学生做,然后每次念几篇较好的文章作为评讲的对象。他们认为指导作文没有头绪,而写出好作文主要是靠学生的灵感和悟性。

3、作文训练的事倍功半。

教师对写作有一定量的训练,周记每周,大作文定期,而教师兢兢业业地对字、词、句精批细改,教师整日埋于习作堆中,学生的习作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写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文章再拿来讲评,教师是情绪激昂,而学生早已是情绪全无。

在这些教学状态下,多数学生面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在过程中缺少成功感的获得,他们认为写出好作文与自己无缘,这只属于班中永远的几个精英。

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一条更强调了语言潜能开发的重要性,而作文教学所承担的重任责无旁贷。我们必须反思以往的作文教学,尝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并能在训练中不仅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

一、激发灵感,引起写作欲望。有些作文题目一出现,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哪些事可以写,当时你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这件事如果是别人做的,你也要设身处地的替他去想一想,要是你会怎么做,怎么想。有些事可能在身边悄然而逝,当时没有留意,经过回忆就可以找回灵感,成为写作的动力。教师恰当的点拨,可以使学生感到不吐不快,不写出来就觉得闷得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做就要求教师要真心的热爱学生,多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这样指导才有针对性,你说的话学生才会信服。

二、语言材料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转化为自己的语感能力,就能恰如其分地应用语言。一个人语言功底的深浅,直接影响到写作水平的高低。因为,语言材料就像盖房子的水泥沙石混合物,有了水泥砂浆灌注,才能把一块块砖、一根根钢筋紧密牢固地结构在一起。否则,再好的建筑材料也难成高楼大厦,再好的写作材料也难成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所以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当然,生活积累少,整天闭门造车,或观察能力弱,走马观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无法把文章写具体。因此,生活积累至关重要。而生活是一部读不完的无字书,要在这本无字书中,寻找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便捷而平坦的通途,那就要把学生带进一望无垠的大自然中,撷一束沁人心脾的野花,掬一杯甜丝丝的甘泉,倾听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吮吸新鲜泥土的芳香,体验农民朝出暮归的田园生活。在蓝天下的课堂里,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使之思维缜密,创造力活跃,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世界。

三、授之以渔,练其技巧。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写作也是如此。作为学生要多研究学习一些写作基本知识,懂得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①命题——眉目传神,文题靓丽。文题是文章的眉目,“文好题一半”,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使文章起到眉目传神的妙用。如《“钦差大臣”请下岗》、《“李鬼”打假》等。②立意——化大为小,独辟蹊径。古人说:“文以意为主。”“文无意则不立。”这些都表明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只有立意独辟蹊径,才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上乘作品。③构思——绵针绣被,出奇制胜。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④开头——凤头引蝶,夺人魂魄。“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提炼中心,吸引读者。它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时生神。因此,作文时多花费点时间、多动点脑筋,写个好的开头,是十分必要的。⑤结尾——豹尾留影,美丽动人。一个亮丽的结尾,不仅仅是收束全文,而且能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每一位艺术家面对自己的作品无不感到成功的喜悦,每一篇发自学生内心的作文,同样会使他们感到快乐,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现好的作文就在课堂上朗读,称之为课堂发表。这样做也不能只读成绩好的作文,中等生、差生的也可以读,只要他的作文里有一点可取之处,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都可以拿来读。发现优秀作文可以在学校的黑板报上刊登出来,使学生觉得他的作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倡导评改的多元化,提高评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鲁迅先生认为:文章该怎么做,他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恰当的作文讲评,好似一盏明灯,可以为学生指点迷津,使学生茅塞顿开;又犹如一把钥匙,为学生开启遨游作文浩翰大海之门。

(1)教师评改方式要灵活多变。关于老师的评改,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可以本其经验而创造他途。”教师评改应采用多元、互动的方法,①教师讲与学生谈相结合,讲评作文时,共同存在的问题由教师讲,其它方面以学生谈为主。学生可以谈印象,评优劣,尤其注重让学生谈自己的构思过程和创作体会,学生们的切身创作体会远胜于教师的说教。在学生的漫谈和讨论中,不仅对下次的写作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端正了同学们的写作态度,激起了他们竞争的欲望。②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相结合,对程度差的,宜以书面批改为主,在指出主要缺点的同时也给予一定的肯定,以调动其积极性,不致自暴自弃。对程度高的,宜以当面批改、直接指点为主,谈后让学生自己修改。还有教师批改和学生集体批改相结合,教师可先浏览全部作文,结合本次作文训练目标,找出各种类型的样文若干份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先自改,然后在全班组织讨论,在讨论中大家再取长补短。③老师小结出此次作文同学们的一般思路和写法,找出明显的优点和缺点,指出修改的具体方法,课后让学生进一步修改。

(2)学生自改互改要形成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对于学生自评自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评自改的意义,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法、推敲法等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做出评价,写上评语。

(3)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不喜欢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势和盛气凌人的说教,期望和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亲切而平和的聊天和对话,沟通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避免了“权威”的肯定或否定,把老师和学生摆在平等对话的位置上,学生容易接受,也乐于接受。后进生与写作基础好的学生不同,后者只需一两句话点拨启发即可,前者往往需要手把手的示范。老师投入到学生的心灵活动中,帮助学生删改作文,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引导学生写出心中想说的话,想表的情,这样既富指导性,又不失启发性。长此以往,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语言的积累、思维的创新、情感的投入上有一个飞跃,做到了写作有序,表达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六、立足于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发展,实施分层性评价是一种尝试。

充分了解学生的写作状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我们会发现,即便是擅长写作的孩子也有个体差异,有的孩子长于抒情,有的孩子长于哲思,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写作的状况,才能进行有效地分层评价。让每位学生的头顶都有一个“跳一下就能摘的到”的苹果。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体系下,不会写作的同学怕写作文,认为自己写来写去写不好,永远写不好。而会写作文的同学每次都得到表扬,认为自己不错了,又缺乏再进一步的动力。所以,在每位学生头顶放置一个苹果,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都往上跳一跳,摘得苹果,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写作的真谛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一切从学生出发,相信一定会逐步扭转目前作文教学的尴尬现状,推进初中作文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翟启明:《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3]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上一篇:盗窃罪犯罪数额的司法认定 下一篇:做好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确保资料反映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