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

时间:2022-08-12 08:43:09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

【摘 要】教学技巧与方法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情趣性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创设氛围;师生和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政治课,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中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中学教师,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上好新课程的思想品德课。

一、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是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

1.带着爱心走向学生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 、“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心罚学生”、“严爱结合”。

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2.要引导学生学习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表现一种启迪,当学生迷失方向时,教师不要轻易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时候,教师不要拖着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文时,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小组展开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与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于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

3.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调试”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注重自主学习,突出合作探究教学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长青的”。思想品德课是时代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而其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滞后于时代。

1.重视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的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文时,可以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以小组展开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与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于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

2.注重互动合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3.突出探究学习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材在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分组活动揭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运用,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的教与学过程,从发现问题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

在前面指导得当的艺术中我已经提到了,要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思想品德课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分析一个论述题,首先要把题读懂了才行。题没有读懂怎么去解答它呢?让学生带着观点阅读材料,理解观点在材料中的体现。还可以要求学生先阅读感性材料,然后回答材料中包含或反映了什么基本观点。这要求学生多做练习的情况下,熟能生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敏锐性,和对现象的洞察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生学会阅读的情况下,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很重要的,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本领更为重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分析问题,概括问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能更新学生的思维意识。指导学生敢于怀疑,大胆探索,在分析中更深刻的理解问题从中得出问题的真知。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改革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这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问题,还能准确的描述问题。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还满足了中学生的自我肯定,自我表现的心理愿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任务来抓,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无论是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育技能,还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的目的,都是一堂思想品德课必不可少的,但并不表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节都要用到以上的每种方式方法。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是灵活的,它并不是用一个死的模式套上去的。但只要做到以上的三点,完成了教学内容, 就可以说这节课是成功的。实践证明,只要认真钻研新课标,大胆改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再谈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下一篇:培养良好习惯 落实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