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12 07:00:19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正处于摸索和改革的重要阶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既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又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61-02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该门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并对市场前景作出科学预测。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反映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结构,与学生所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结构之间的桥梁。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即通过学习工作过程性知识建构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结构是以工作结构为逻辑,将工作过程性知识进行序化,即通过整体结构的优化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一)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是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展开的,强调学习过程、注重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其中包括项目教学和情境教学方式。

(二)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有时也表现为方案设计等其他形式。

(三)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构建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师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工作岗位上学习。打破学科型课程教学模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特点。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中,虽然任课老师已经在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比如采用了一定的实践项目,但与行业企业的实际岗位所需的能力相比还相差很远。因此想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完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在实际教学中,这两部分内容所花的教学时间是不相等的,两者比例大约为3∶1,对市场预测部分的内容讲的不是很多,主要是预测的方法,原因主要是由于专科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头几年大多数是从事基础的市场调研活动,市场预测工作很少涉及,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市场调查工作。

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路,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为重点来进行组织的,教学内容以职业性、工作过程导向为基本原则,以行业企业为背景,按照实际工作流程以及完成该工作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据来设计本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实践性知识的教学,如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等内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实践,使实践性知识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转化为一定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既整合了知识,又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真正提高了市场调查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全班同学首先要进行分组,每组5~7人为佳,一组就是一个团队,每个团队以完成一个实际调查任务为主线。按市场调查工作流程把教学内容分为7大任务,包括确定市场调查目标和制定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选择合适的市场调查方法进行实际调查、整理市场调查资料、分析市场调查资料、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编写市场调查报告。也就是从成立虚拟公司开始,到确定调查目标和调查课题,进行方案设计,然后进行问卷设计与修改、实地调查等,再经过资料整理分析,最终形成市场调查报告等这一工作全过程的“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很熟练地掌握到市场调查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将传统调查教学中割裂的调查方式方法,转变为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实际运用,大大提高了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市场调查目标和制定市场调查方案;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市场调查方法的选择;市场调查资料的整理;市场调查资料的分析;市场预测的方法; 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在每个任务前面都安排一个相关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引入课程。每个任务结束以后安排案例供学生思考分析,安排技能实训作业练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把学习过程转变为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过程,突出实践技能培养。

三、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比较被动。一部分学生由于习惯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对这种基于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一下子难以接受,认为老师的授课量较少,老师授课不按教材的体系讲,有些知识教材上根本没有等。因此,这部分学生感觉很不适应,表现出学习比较被动。

2.平时相关知识积累不足,过分依赖网络资源。现在学生平时专业知识的积累很不够,做什么作业都要百度一下,没有网络资源参考,他们几乎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更不用说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等综合性的作业了。

3.团队合作意识比较差。现在大多数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常常是我行我素,不愿意与人合作,甚至不会与人合作,缺乏与团队合作的态度和意识。

4.动手意识不强,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相对简单的项目认为太容易,觉得不值得去做;相对难度大一些、综合性强一些的项目,又觉得太难,自己做不了,不肯动脑。

5.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在需要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不会运用各种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对策思考

1.转变“教”与“学”观念,营造主动性学习氛围。一方面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顺应高职教育改革的形势,学习高职教学改革理念,加强教学改革行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观念,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在“做中学”, 培养了动手能力,享有学习的乐趣,充分提高学习积极性,营造主动性学习氛围。

2.要求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平时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网络资源是获取丰富学习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也要正确认识到有些知识是需要亲身经历才能有较深刻的印象,才能积累一定的经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要端正学习态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3.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设计实践项目的时候要考虑各组成员都能参与进去,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训练,使学生们通过在团队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主动融入团队合作中去,从而提高相关职业能力。

4.教师在设计实践项目时要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基本让学生能自己动手完成。实践项目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基础为前提,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多和学生们沟通,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做到教学有的放矢,排除盲目性。在学会实际应用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5.运用实践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话,教师与学生一同分析,找出较好的方法。这样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3] 陈明蔚.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DB/OL].福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2007-06-20.

[4] 李 娜,潘秀峰.模拟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情境教学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3).

上一篇: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捷径 下一篇: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