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8-12 06:02:22

浅谈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摘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责无旁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条经验,从转变教学理念、唤醒主体意识、活用教学技巧、走进内心世界几方面阐述了笔者的一些体会,力图改变目前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参与、有效、课改、权利、责任、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积极性的发挥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把课堂所学内化为自己的意义建构。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进而形成主动参与的习惯作为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与各位共享,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1、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变满堂灌输为学生参与。

我们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课改情境下的小组讨论、自主展示、师生互动等进度太慢,效率太低,或者小组讨论不出正确结果,或者进行了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展示,最后还得由老师讲解补充,本来一节课的内容需要两节课才可以讲完,弄得教学进度难以及时完成,于是一部分教师发开始反思怀疑课改的有效性。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回归“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笔者的几次反复实践充分证明,传统教学的确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是有效的,但很大的弊端是由于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实际上那才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新课改情境下的各项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参与原则,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就是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与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他们将来应对各种问题打下扎实的能力基础。其实新课改也只是初期阶段有进度慢的弊端,只要我们坚持下来,进度自然就会加快。我们必须坚持参与化原则,一定要认识到老师讲得再好也是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

2、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传统教学情境下的学生的学习是非常被动的,这应直接怪罪于我们教师。由于我们教学理念陈旧,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一个劲儿的往里面塞知识,从不关心他们接受了吗?久而久之本来活生生的模样变的木纳呆板,服从成了他们的天职,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作为教师我们是第一责任人,我们应该及时地予以纠正,唤醒埋藏在学生心底的主体意识,教育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既是自己享有的权利,也是应尽的责任,要勇敢的与老师交流,质疑老师。没有自己亲身参与和体验,对知识的掌握就是肤浅的。我们教师也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踊跃讨论、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为他们构造稳定的心理安全区域,使参与学习变为经常的习惯。

3、活用课堂教学技巧,变低效参与为高效参与。

课堂教学活动不外乎包括这五个环节:读、写、议、讲、练,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都应坚持参与化原则,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尤其在设计思考问题时,要有层次性与渐进性,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干,哪怕是非常简单的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固化他们的课堂参与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参与习惯。对于学生有明显错误甚至十分幼稚可笑的回答和解释,不要一批了之,因为那样会刺激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我们应引导学生继续他的思路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使学生切身地明白自己的不足,我们这时要适时的安慰学生“你的思考非常有价值,至少你会明白什么样的思考是不对的”,及时化解学生心中的不适,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同学们对某一问题热烈讨论仍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情境下教师讲解的作用,老师一步一步的讲授,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因为是在学生十分饥渴的状态下进行的讲解,因此讲解过程仍是在学生积极的思维参与下进行的,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参与能力。要多关心提问学困生与内向生,这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往往不高,要么过于自卑不敢说话不敢参与,要么心里明白也不愿讨论不愿参与,通过提问和交流,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与关心,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情谊,感受到自己是课堂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从而点燃他们心中压抑已久的参与热情,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4、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变我不参与为我要参与。

任何一种我们称之为有效的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不足与缺陷,新课改也不例外。尽管我们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但仍有极个别学生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了“钉子户”。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要特事特办,进行个别指导。我们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与他们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乐他们所乐,忧他们所忧,以心交心,使他们感到你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愿意帮助他解决一切困难,以情动心,真正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从而也愿意接受你的帮助,这时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鼓励他们积极面对人生,积极参与各种班级活动包括课堂活动,慈母般的交流与关心会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总之,坚持参与化原则,会使我们发现学生拥有无穷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得到无限可能的发展不正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

参考文献:

[1]张卓玉.构建教育新模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上一篇:关于建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从《论语六则》看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