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和经验

时间:2022-08-11 10:46:31

美国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和经验

摘 要:教育的均等化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各国政府公共服务的重点工作领域之一。美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完善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制定了保障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发展的法律法规,基本实现了教育均等化的目标。

关键词:教育 服务 均等化

美国是一个大熔炉社会,不同文化、宗教、民族背景的人在美国社会融合成为美国人。美国政府公共服务的宗旨是保障不同文化、种族群体平等发展的权利,实现社会公平原则。教育服务的均等化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点工作领域之一。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及历届总统都非常重视包括学前教育和中小学阶段在内的公共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美国的以均等化为目标的公共教育制度规定,凡是在美国合法居留的人,无论是美国公民、长期居留者,或者是短期的外国劳工,无论是留学生还是访问学者身份,其子女都享有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1]

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通常所有适龄儿童从五周岁开始上学,直到十八周岁大都可以免费接受学前、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是就近入学,根据家庭居住区域分配学区学校。每个学区按学生比例配备校车,为学生提供上下学接送服务。学校为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营养的配给达到国家规定相关标准的免费午餐。公立学校的学生无需缴纳学费、书本费,校车费等杂费,学生课本文具等都由学校统一配备。[2]

一、健全立法保障教育机会均等

早在19世纪40年代,美国政府展开“公立学校运动”。美国公立学校通过这项政府公共教育改革活动,兴起并迅速发展,政府开始向所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学生从1870年的760万增加到19世纪末的1270万。

20世纪20年代,美国各州基本上普及了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制度的确立时期,是美国教育史上关键性的阶段,为美国构建公共教育体制框架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联邦、州、地方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法案、法规,通过法律手段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实现教育的均等化。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保障弱势学童享受拥有的教育机会,享受平等的教育过程,完成相等的学业成就,一直是美国政府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立法的基本出发点。

1965年,美国政府开始施行针对学前教育的“开端计划”。此计划以90%比例以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庭的、尚未到义务教育学龄的3至5岁的孩子为对象,向这些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和健康保健服务,为其义务教育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乔治布什总统和克林顿总统分别在1990年和1994年两次签署开端计划重新授权法案,将“开端计划”的服务范围扩展到所有符合条件的儿童和婴幼儿服务领域,服务重点从扩大学生规模转移到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21世纪,联邦政府通过修订案和重新授权,保证和增加向“开端计划”提供资金支持,还扩大了无家可归儿童、流动儿童、身体残疾儿童及非英语母语儿童参与开端计划项目的机会。至今已经为2200多万名美国儿童提供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非常广泛的推动了美国社会弱势儿童群体,在学前教育阶段起点和机会的均等,促进了整个美国社会公平原则的实现。

随着民权运动和黑人解放运动的展开,美国联邦政府1965年颁布实施《初等和中等教育法》,希望通过联邦政府向地方教育当局提供经济资助,改善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状况。法案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教育“补偿计划”,极大的提高了弱势群体学童的学习能力,改善了该群体的不利处境和在教育中的不均等地位,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意识和主动性,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和选择生活的机会。

二、建立国家教育目标和质量标准

自普及义务教育以来,美国政府没有从国家和中央层面出发,制定颁布统一的教育制度和课程标准。中央政府不决定学生在每个教育阶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目标,而是由各州和地方政府。因此,教育在州与州之间、各地区之间,校际之间都存在极大差别。

随着美国教育的发展,到教育质量和水平在州与州之间、各地区之间参差不齐的问题日益凸显。美国政府亟需建立一套全国所有学生都适用的、受到公民普遍认可的、对学校教育起指导作用的教育目标和标准。

1989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育首脑高峰会议上,乔治和各州州长达成共识,确定了在20世纪末前实现的六大全国性教育目标。1991年,布什总统正式颁布《美国2000年: 教育战略》。1994年,克林顿总统签署通过《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提出了一个全国性的教育改革计划,成为美国教育改革、教育标准化的纲领性文件。总体目标主要包括所有儿童只要条件具备就必须上学,高中毕业率将至少提高到90%,学生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时,在英语、数学、科学、外语、人文等学科上达到应有能力和水平。全国统一的教育标准的建立,有利于各州政府结合国家标准,均等分配和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建立州级和区域标准,保障每位学龄儿童享有均等的学习的机会,促进优劣学校之间的均等发展。[3]

2002年,乔治沃克布什总统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规定,联邦管辖各州政府为不同年级设定教育标准,以年度统考测试方式学校进行评估。学校必须保持学生考分的持续增长,提高弱势学生的学业成绩,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业差距,奖励“不让一个儿童落后”的学校。这部法案推动了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提高,改革了美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前提下,提高低收入家庭、残障、少数族裔等弱势儿童和处境不利学生的成绩。[4]

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两项教育主张,一是对学前教育提出“0岁至5岁教育计划”. 每年由联邦政府拨款100亿美元资助各州普及学前教育,使每个儿童在幼年时期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机会。二是提出“让更多年轻人上得了大学”。美国各州制定更加严格的教育标准,对美国高中进行重新定位,“让高中为就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单中惠,勾月.走向实质的教育公平―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公平理念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11(2)

[2] 冯晓艳.美国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探析―基于科尔曼报告的研究视角.2012(65)

[3] 何克抗,赵兴龙.美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基础教育参考.2010(4)

[4] 中国教育报.国际教育.环球周刊.奥巴马:给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机会.2013.3.1

上一篇:浅谈色彩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广西民族地区高校等级考试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