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依托文本,扎实写话

时间:2022-08-11 10:45:39

立足学生,依托文本,扎实写话

【摘 要】和同龄健听儿童相比,大多数聋孩子在学龄前不具备说话能力,他们的语言学多在课堂上,本文从聋生的语言储备与激活、运用和迁移以及想像的发展角度阐述聋生的朗读、背诵、仿写对低年级聋生写话的作用和意义,在在教学中,立足学生实际,依托文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写话训练点,努力使低年级写话变得扎实、生动。

【关键词】聋生;语言;写话

福建师大潘新河教授认为,语文教育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这句话,用来表述聋校语文阅读教学的功能是再合适不过了。和同龄健听儿童相比,大多数聋孩子在学龄前不具备说话能力,在入学后仍然缺少语言的自然习得环境,全聋的学生甚至终生丧失了这种环境,他们对语言的学多在课堂上,如果聋校的阅读教学不能有意识地往写作能力培养上迁移,尽量使阅读能力转换成说、写能力,那么,阅读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不说,聋生的说、写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在教学中,立足学生实际,依托文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写话训练点,努力使低年级写话变得扎实、生动。

(一)注重朗读与背诵,实现语言的储备与激活。

根据心理学统计,5-6周岁学龄前儿童能听说的词汇是3500个左右。而在相应阶段的聋童所掌握的词汇量则要少得多。极为有限的词语和句子储存极大地限制了聋生的语言能力。要提高聋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必须尽可能增加聋生大脑中词语和句子的储存。基本的途径就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并记住书面词语和句子。小学低段语文教材,对于聋生来说,容量大,理解起来难度更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细心揣摩教材,通过朗读来帮助学生感受、理解、消化语言,在此基础上,强调背诵,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为写话提供“原料”。

1、朗读中理解语言。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教师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采用自由读、男女生轮读、师生齐读、带着动作、表情读等多种形式,充分顾及了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当然,针对聋生实际,我们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别于普校,即:口型基本正确,停顿正确,语速正常,有语调变化,流利有感情。另外,由于听力损失,聋生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刻,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是说说学生就能做到的,要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教学中这种朗读训练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语感,改善学生写话时语序颠倒等状况,促进学生语言的理解和内化。

2、背诵中积累语言

背诵,作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手段之一,对于聋生来说,背诵是帮助他们学习语言、形成语言、发展语言的重要方法;是聋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记忆力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背诵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将背诵的的词、句、段进行梳理,分门别类做好笔记,见缝插针反复复习巩固。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了解班级每个孩子的背诵积累情况,指导他们在平时说话、写话中加以应用。这样,一方面能巩固学生所背诵的内容,一方面也能让他们品尝到积累语言的快乐,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由此,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与运用就会逐渐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二)注重仿写, 促进语言的积累、运用与迁移

1、词的仿写。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单纯词、合成词。低段课文中富有特色的词很多,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模仿、积累和创造。就拿《美丽的小路》一课来说吧, 其中的重叠式合成词很有特色,如:“慢慢地、轻轻地(AA地)” “散散步、说说话、浇浇水、洗洗澡(AAB)” “花花绿绿、干干净净(AABB)”等。教学时可以先出示打乱的词,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分类读,说说每组有什么特点,并照样子试着仿写几个。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词汇量的增加,要引导学生进行短语的仿写。如三上《小露珠》一文中,“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等,都是仿写的好例子。

2、句的仿写。

句子是文本的基本构件,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聋生掌握汉语语言的过程与普通儿童不同,更像普通儿童学习外语,他们无法自然习得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发展都是接受学校教育的结果,因此学句对于聋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对于低年级聋生来说,对那些结构清晰、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他们积累句子、锤炼语言的最佳方式。

3、段的仿写。

除了词句仿写,课文中的许多精彩语段也同样蕴含着典型的语言现象,它也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蓝本。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段”,有时就是一个构段特征明显,描写精彩的课文片段,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一段话。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引领学生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精挖教材,细读文本,将仿写巧妙嵌入阅读教学,依靠“读写结合、相似迁移”这条快捷途径,利用教材资源向学生提供词、句、段的典型例子,引导模仿。虽然这样生成的词、句、段仍然不是学生独立完成的,但包含了更多的自主生成话语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消化吸收语言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为其写话提供有效帮助。

(三)扩展故事情节,插上想象的翅膀。

聋生的想象逻辑性、概括性相对肤浅,创造性成分不多,有意性相对薄弱。在教材中,有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在某些情节里有留白之处,有些课文虽然已经结尾了,但意犹未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这些正是发展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极好范本。

比如《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续编。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问题:青蛙从井里跳出来以后,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呢?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续编故事。聋孩子缺乏想象力,能够说出“天真的好大呀!”就非常了不起了。这时老师千万不要气馁,一定要引导孩子大胆去说。

首先,为了和课文接轨,要指导学生先用一两句话说出青蛙如何跳出井口的(要鼓励学生说出了“好不容易”等词语。)其次,引导学生说一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因为目的是“天”,可以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草地——鲜花——大树——蓝天。在学生进行想象创作时,只要根植于现实,教师就可以让他尽情说。

充分挖掘教材,找准典型课例,,让学生根植于文本,想象于书外,对文本的再创作,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文本和作者的情感,同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层次提前备好范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

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阅读教学中写话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能依托文本情境,及时地把写话训练有机融入文本阅读教学中,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范”优势,循序渐进地培养低年级聋生的写话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春玲、 江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2] 王志毅 《听力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年6月

[3] 吕伏帅、陈中建《顺应聋生习作心理 提高写作能力》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10年1月

[4] 王芳 《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10月

上一篇:生态护岸研究综述 下一篇: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