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1 10:38:25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7-0384-01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990年9月~2004年对明确诊断类风湿病人进行针灸治疗。结果:7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5.7%。结论: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有其独到之处,可明显改善患者近期生活质量,但需延长随访时间,观察长期疗效。

【关键词】针灸;类风湿关节炎

笔者近几年间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针灸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7例,男3例,女4例,年龄45~68岁,病程65d~6年,平均6个月,临床表现都有手指关节及足膝关节的不同程度的肿痛,关节受限,重者关节变形,我院在近几年中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总结如下。

1.1 整体取穴:根据整体治疗原则,患者每次取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肝俞、睥俞、肾俞和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和足少阴肾经太溪穴。

1.2 局部取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肩关节取肩龋、肩贞、肩内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池穴,腕关节以阳池、神门、太渊,指关节取八邪穴,膝关节取膝眼、曲泉、陵上穴、阳陵泉穴,踝关节取太溪、照海、商丘,趾关节取八风穴,颞颌关节取下关穴。四肢穴位采用温针以驱寒逐湿,通利关节,针刺采用捻转提扦补泻法,随后温针2次,每次20~30min。应用灸粒温针(用附子、细辛3∶1灸条)。

2 观察方法

每2w随访1次,每次检查晨僵、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每4w随访血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滴度。

3 结果

3.1 疗效评价:针灸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显效:关节肿胀明显消退,关节活动自如,疼痛明显减轻或不疼痛;有效:关节肿胀有所消退,关节能自主活动,活动范围比原来大,疼痛有所减轻。

3.2 针灸与病程和关节功能的关系: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关节功能损害越少,疗效也越好。针灸无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中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湿、瘀血,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筋骨气血受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乏、重着、变形,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而针灸可减轻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经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但该类药物引起严重胃肠道症状和肝、肾、神经等方面损伤,而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痹证,一般均为正虚标实之病,除应用药物治疗外,中医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非药物消炎镇痛疗法。本研究用艾灸背俞穴温阳益肾、调和气血。局部取穴祛瘀通经,捻转提扦补肾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与消炎痛的消炎镇痛疗效相似,同时发现病程越短关节功能损伤越少,疗效越好。目前没有一种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准,针灸治疗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针灸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均有明显好转。

【参考文献】

[1] 奚永江,浦蕴星,陈桂玲等.针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39例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85,4:1.

[2] 成柏华.针灸阿片肽免疫和肿瘤.中国针灸,1986,5:28.

[收稿 2009-02-02]

上一篇:湿润烧伤膏外敷联合局部充氧治疗巨大褥疮的护... 下一篇:咳嗽的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