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06-06 08:07:56

3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7-0372-0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与护理对策,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32例颅内出血的新生儿从意识及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前囟、有无惊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进行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愈29例(90.6%),死亡3例(9.4%)。随访29例,精神、运动、发育、智力正常26例(89.7%),发生后遗症3例。结论: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脑损伤,死亡率高,存活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积极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控制惊厥、恢复脑功能、维持正常体温、营养支持、重视合并症的治疗和护理、早期康复干预,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新生儿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观察;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早产儿多见,死亡率高,存活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因此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有效地预防ICH已成为围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也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问题。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且常不典型,漏诊率高,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治愈率甚为重要。我科2004年1月~2007年6月共收治ICH患儿32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病情、观察要点和护理浅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中,男18例,女14例,早产20例,足月儿8例,过期产4例,出生后3d内发病者占多数。

1.2 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结合CT检查确诊为缺氧缺血性颅内出血22例,产伤性颅内出血9例,医源性颅内出血1例。

1.3 合并症与预后:呼吸衰竭5例,治愈29例(90.6%),死亡3例(9.4%)。死亡病例中早产儿2例,足月1例由于出血量多,并发脑疝、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1.4 随访:随访方式:来院检查、电话回访、家访等。了解智力、运动功能、语言、行为能力等情况,其中有1项有异常,则为后遗症。到2007年8月共随访29例,年龄最小者7个月,最大者3.5岁,正常26例,有后遗症3例。

2 病情观察

2.1 意识和精神状态的观察:新生儿颅内出血由于损伤部位、出血量多少以及新生儿成熟程度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应仔细观察病情,才能早期发现。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部分室管膜下出血及轻度脑室内出血其意识状态可完全正常,且常无其他症状。出血量较少或以小脑幕上出血为主者,早期常出现兴奋状态:表现为不易入睡、哭闹不安、脑性尖叫。如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抑制状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绀、反应差、嗜睡甚至昏迷。32例中,兴奋者19例,抑制者13例。笔者体会:无论患儿躁动或安静、嗜睡都应做到动态观察,及时发现意识的细微变化,报告医生,并做详细记录,给予相应的处理,使患儿转危为安。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应密切观察体温、呼吸等变化,及时给予心脑监护,观察呼吸节律、频率的变化,呼吸不规则、屏气、暂停均表示病情危重。32例中5例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呼吸快者达120次/min,呼吸慢者3~5次/min。另外,还应密切观察患儿皮肤色泽的变化,注意有无皮肤苍白、青紫、黄染等。如颜面皮肤苍白或青紫,提示颅内出血量大,病情较重。皮肤青紫与出血量多少、窒息时间长短成正比关系,皮肤黄染则会增加治愈的难度。早期发现可协助治疗,注意体温的变化,如有体温不升或高热,表示病情危重,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治疗。

2.3 囟门的观察:应经常观察患儿前囟有否膨隆及紧张,如果观察患儿前囟膨隆、饱满或紧张,提示有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量大小也与前囟紧张度有关,应及时提示医生给予降压及脱水治疗,预防脑疝发生。

2.4 其他:观察患儿的吃奶情况,因患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有的患儿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因此,要观察患儿热量及液体摄入情况,以保证机体的生理需要。如患儿出现恶心、呕吐,提示有颅内高压,应及时报告医生应用脱水剂,脱水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前囟、皮肤弹性、尿量及色泽变化,以防脱水过度而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时通风,室温保持在24~26℃为宜,湿度保持在60%~65%。保持病室安静,尽量避免或减少对患儿头部的搬动和刺激,以免加重出血。将患儿头部抬高15°~30°,取右侧卧位,防止分泌物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使抢救治疗药物能迅速有效输入,静脉穿刺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反复穿刺,避免头皮穿刺以防止加重颅内出血。集中护理和治疗,一切操作要轻、稳、准。

3.2 呼吸道护理:颅内出血患儿因头部不宜搬动,长时间采取一种而易出现吸入性肺炎。因此做好呼吸道护理是抢救颅内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的措施是:①合理给氧: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因新生儿鼻黏膜柔嫩易损伤,为避免鼻导管对其刺激,一般采用鼻前庭吸氧,流量为0.5~1L/min,患儿抽搐或重度缺氧时给予头罩吸氧流量为4~5L/min,呼吸停止者应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为宜,病情好转后改为低流量、间断吸氧直至停氧。②抽搐重、分泌物多的患儿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3 及时降低颅内压,恢复脑功能

3.3.1 镇静、止惊:患儿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时,应给予镇静剂。苯巴比妥钠具有降低脑细胞代谢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减少颅内出血和惊厥而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为镇静、抗惊厥的首选药,早期应用效果较好。也可选用水合氯醛、安定等止痉。用药同时应严密观察,防止发生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并认真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及效果。

3.3.2 防止再出血:室内保持安静,患儿绝对静卧,尽量减少头部搬动,抬高床头。避免血压波动,防止加重颅内出血。因高血糖可引起高渗血症,颅内血管扩张,甚至颅内出血,故血糖监测很重要,输注葡萄糖时要注意速度及浓度。及时应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1、止血敏等,注意观察治疗效果。监测生命体征及末梢血运情况,如颜面皮肤进行性苍白或发绀,提示出血量较多,应做好输血准备。

3.3.3 防治脑水肿:颅内出血患儿颅内压增高占95%。如出现精神萎靡、睁眼不眠、脑性尖叫、肌张力减弱或增强、原始反射异常为急性脑水肿的主要表现,具有早期诊断意义。有脑水肿者首选地塞米松和呋塞米。

3.3.4 维持正常体温:新生儿最佳体温为36.5~37℃之间,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氧的消耗量。本组24例低体温患儿,放置于远红外辐射台保暖,其中20例早产儿移置于保温箱中,箱温根据患儿体重而定,防止体温过度波动而影响抢救效果。5例体温>38.5℃,给予松开包被,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后,患儿体温在2~3h内降至正常范围。

3.3.5 营养支持:出血早期禁止直接哺乳,以防因吸奶用力或呕吐加重出血,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开始喂奶。对于出血轻者用滴管滴喂,出血较重而出现拒奶、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者或病危、病程长的患儿可留置胃管管饲奶液,以保证营养供给。禁乳期给予静脉补液,以保持水电平衡及热量需要,使患儿血糖维持在5.4mol/L左右。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差,贲门括约肌松弛,应少量多次喂奶,给奶速度要慢,以防发生溢奶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同时注意小儿不吃时不能强喂,以免吸入气管。鼻饲管以较软的乳胶管或硅胶管为好,24~48h更换1次。每次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在咽喉部有无盘曲或脱出,喂奶后注入温开水3~5ml冲洗胃管,并注意乳具的消毒处理。给奶量按热卡计算,1w内为210~314J/(kg・d),2w时为410~460J/(kg・d)。

3.4 重视合并症的治疗和护理:新生儿由于各器官功能不成熟,颅内出血患儿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把每一项治疗护理措施落到实处,做到积极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本组患儿临床诊断有多种合并症,前5位分别是: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62.5%),高胆红素血症13例(40.6%),肺炎11例(34.4%),新生儿硬肿症6例(18.8%),肺出血4例(12.5%),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使29例患儿治愈出院。

3.5 恢复期的护理:患儿病情稳定后,进行皮肤抚触,被动屈伸肢体、按摩,变换婴儿姿势;与患儿说话、唱歌;给患儿观看色彩鲜艳、移动的物体。新生儿期给予听、视、触觉、前庭运动等刺激,对小儿脑的发育至关重要。教会患儿家长康复训练方法及护理婴儿的一般知识,制定可行性的训练计划。出院后每个月到医院检查和康复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

4 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系由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发病率高,预后较差,我院9例系由产伤引起,预后较好。在临床工作中,应详细全面地询问病史,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的新生儿特别应注意:勤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为及时诊断提供依据,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出院后向家长讲解颅内出血的严重性,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给予安慰、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尽早带患儿进行功能训练和智能开发,从而减少脑损伤后遗症。据近年国内报道ICH预后不良在30%左右。本组32例经住院系统治疗,临床治愈29例,出院后随访,正常26例,有后遗症3例。

【参考文献】

[1] 姚玉娟.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J].中国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1(1):110~113.

[2] 金汉珍,董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2.

[3] 虞人杰,曹连义.新生儿颅内病变的CT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65~67.

[4] 胡亚美,颜纯.临床儿科诊疗关键[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

[5] 张立芳.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颅内出血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6(10):440~442.

[收稿 2009-02-02]

上一篇:老年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护理 下一篇:传染病病人的特殊心理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