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8-11 10:13:19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完整结合。毋庸讳言,我们的基础教育,普遍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对于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一直未提到应有的地位予以重视。而事实上,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如果我们能端正思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音乐教育势必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准确地表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

转变音乐教育观念,要以“双基”为手段,审美为核心,启迪创造性思维,培养综合能力。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情感的培养、个性的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础音乐教育不以培养音乐特长为目的,更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在于对学生作为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正确理解音乐与人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具有独立的、强有力的育才功能。

1.它表现为情感陶冶的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具有声情并茂、以情动人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在流动的音乐中,可直接而自由地将情感通过音乐语言,贯注于形象之中,流溢于音乐之中,而且有突出的情感感染性和情感陶冶性,这一点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及的。也正因为如此,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音乐又是思维取之不尽的源泉

音乐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特点,使他们的心理能在愉悦的音乐情境中得以发展。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启发而来的。”现代医学证明,人的创造才能主要通过右脑完成。右脑的发展:(1)通过训练左手运动。(2)音乐教育对右脑的影响、开发。(3)音乐教育对人品德的形成有特殊意义。贺绿汀说:“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中德育的渗透,根据音乐教育自身的规律,在潜移默化中予以体现。如,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我的祖国》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通过学唱民歌,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因为音乐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鲜明的意向,所以,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从歌词、节奏、旋律、动作中形象地接受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方法最优化、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有抽象性和流动性的特点,我们应借助于舞蹈、美术、文学等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顿悟。因此,教师在设计或选择教育方法时,应尽量直观、活泼些,让学生去体验音乐所要表现的内涵。如,让学生扮演成“音符”,来说明音乐的高低;让学生做个舞蹈动作,来体会歌曲的内容、情感;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把一首乐曲用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等。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教育家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如匈牙利的柯达伊、德国的奥尔夫、瑞士的达尔克罗斯等,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根据教材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借鉴性地加以选择,以期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推动音乐教育健康发展。

四、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评估制度

评价一所学校、一位教师音乐教得好不好,不能只看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拿了多少大奖,而主要看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是否得到提高。

建构科学的音乐教育评估制度,应重点避免单纯考歌曲与视唱,来评估教学好坏与学生学习优劣的片面倾向。而应在评价内容上实行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核相结合,既考视唱和歌曲,又考节奏与欣赏。同时对器乐(口琴或竖笛)与音乐的感受性进行考核。在评价方法上,实行平时学习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口、笔试相结合,从而使评价结果能尽可能地反映一个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水平。

总之,正确理解音乐与人的素质的关系,运用最优的教学方法,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搞好音乐教育,将会使音乐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中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

上一篇:论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下一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