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教学法”的要义与操作

时间:2022-06-04 11:52:19

“奇迹教学法”的要义与操作

摘 要: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出发,通过提取“奇迹”的英语单词“miracle”中的每一个字母,诞生出七个新的词汇,并赋予了它们与教学改革有关的涵义,创造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奇迹教学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有据可依。

关键词:奇迹教学法;要义;操作

面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坚信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地自由发展”,人是目的,所以我们要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故确定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奇迹。

一、我们的教育信条:奇迹教育

我们坚信,每一个人都是无比重要的。生命是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有人说,学生是教师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的,在教师眼中,每个学生都是值得敬畏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将因为学校教育开启他崭新的人生旅程;每一个学生都承载了家人无限的期许,学生幸福,家庭就幸福。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学生的奇迹。

我们坚信,每一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都可以走进天才的殿堂。”我们认为学生比我们想象得还要聪慧。充分挖掘内蕴于学生中的潜能,还其一个精彩的人生,应当是一个教师最伟大的历史使命。教师应该把学生身上蕴藏的丰富潜能充分激发出来。一个好教师是一艘船,载学生驶向远方,他将成为学生美好人生的指南针。

我们坚信,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奇迹。泰勒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这种观点强调了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创设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使学生在每一段课程学习的经历中都能收获奇迹。

二、“奇迹教学法”的理念与操作

我们提取“奇迹”的英语单词“miracle”中的每一个字母,诞生出七个新的词汇,并赋予了它们与教学改革有关的涵义,创造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奇迹教学法”,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有据可依:

“M”即Measurable(可测量的、可量度的)。

“I”即I(我,个体)。

“R”即Retainable(能保持的、可保留的)。

“A”即Available(可用的、有效的)。

“C”即Curriculum(全部课程)。

“L”即Life(生活、生命)。

“E”即Experience(经验、体验、经历)。

“I”是主格,表明课程的对象是我,是学生个体,“I”又是“爱”的谐音,意味着课程的精髓是“爱”,只有学生爱上学习,课程的能量才能够释放出去。

“L”和“E”是名词,这两个词汇给课程下了定义。我们将课程定义为课程即生活,课程即经历。所以,我们将课程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课程中收获人生的各种体验。

由“M”“R”“A”开头的三个词汇是对课程性质的诠释。意为课程是可测量的、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因为课程是可测量的,所以我们要对课程制定评价体系,从课程、学生、教师的维度分别对课程进行评价。同时,课程也是可利用的,指课程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手段,而非目的,我们借助课程实施将达到“培养富有创意的学生”的目的,是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奇迹”的办学理念加以落实。因此,精品课程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作为打造学校教育品牌的一项指标,在学校未来的发展之路上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造条件,抓住机会,及时表扬,融情教学,形成“奇迹教育”教学模式。在总结和提炼“奇迹课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奇迹教学模式”。“奇迹教学模式”由三个维度构成:

第一维度是“有针对性的课堂激励”。包括从学生的不同需要出发进行激励,如,营造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满足安全需要以激励学生;支持学生积极的伙伴关系,通过归属需要的满足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强化其自尊心;指导学生认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中得到鼓舞。也包括从学生的不同心理过程出发进行激励,如,根据感情的不同特性进行激励;通过培养不同的感情进行激励等。

第二维度是“具体性的课堂激励”。其中包括6类课堂激励策略:(1)把学生的兴趣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来;(2)强调学习内容的相关性;(3)帮助学生保持对赏识的期待;(4)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赏识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进程;(5)表达对内容的兴趣并使积极性具体化;(6)提供成就反馈与奖励。

第三维度是“程序性的课堂激励”。开始教学时,侧重从态度和需要两个方面选择激励学生的策略;教学进程中,重点从刺激和感情两个方面考虑激励学生的策略;教学结束时,注意从胜任和强化两个方面运用激励学生的策略。“奇迹教学模式”的提炼和形成,有效改进课堂教学现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四允许”,允许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去学;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培养两个学力:夯实基础学力,注重发展性学力;体现三个为主: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能力培养为主;形成“五环式”课堂教学模式:学、导、练、评、测。逐步构建“实、活、乐、新”特色的教学风格,力求将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行为,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能。让学生走进个性化学习,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压缩统一学习时间,腾出大量时间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提倡个性化作业,倡导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做到“四自”:即自读、自探、自练、自结。让课堂走进生活体验,培养自主学习情趣。

让“奇迹教育”办学理念根植于课堂,将能动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以“课前预设―课中生成―课后反思―自能作业―多元评价”为主线推进教改。

课前教学设计另辟蹊径――以学生为主体,到学生那里去备课,到学生那里找教学出发点、教学需求、新课改的突破口。逐步形成课前与学生交流的教学行为习惯,不是自己一头扎进教材中,而是先走入学生中间,细致耐心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然后再确定授课内容;语文课非常重视课前预习,学生提出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就自主选题的问题,教师与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数学课的活动设计,学生有理有据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教师收获颇多……

课中实现三个统一(知情统一、知能统一、知行统一),提倡“四大关系”“三大策略”的教学研究。“四大关系”即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自主与合作的关系、质疑与探究的关系、发展与创造的关系。“三大策略”即生命体验策略,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生命真实的生活体验的过程。课堂上营造着一个多层面的活动运动场:一节课学生在“忙活着、思考着、探究着、活动着、质疑着、发展着”,获得所得、所悟。主动建构策略,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和交往对话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发生成,让学生本身潜在的能力表现出来,并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实践不断地将学生已有的心理品质表现出来的外显过程。意义理解策略,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让课堂实起来、用起来。

课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实地研究――强调两个“直面”:一是直面教师的课堂实践,开展创新的校本研修活动:以讨论―反思―学习―再设计―再实践的基本方式开展现场教学的实地研究。二是直面学生的课后评价,即重视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组织学生参与评教、议教,与学生一起反思,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上好口语交际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积极教育”是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