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时间:2022-08-11 02:26:56

历史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我国教育中课堂教育占据整个教育的主导地位,学生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课堂教学效率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程度。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育,向短短的45分钟要成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把提高课堂效率看做是头等大事。这是因为初中历史具有太多记忆性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历史知识本身就十分的枯燥和乏味,要想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还需要历史教师付出百倍的努力。

经过多次教学实验,我发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出比较合理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在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下学习历史知识会促进思维的活跃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为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以此来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历史教材和相关知识中,我们可以根据其拥有的特点,如宏观的场面、事件的经历还有任务的再现等来渲染和营造气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之中,并开启自己的发散性学习思维来积极主动思考和学习。下面,我就具体来谈谈营造历史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手段。

一、用情感打动学生,激发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情感的体验。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来客观认识和学习历史知识。在学习中,学生如果产生了对知识或是教师浓厚的感情便会发自内心地愿意学习和接受知识,这样便会产生强大的心理动力和机智。因此,想要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主动学习必须先从学生的情感入手,用真挚的感情来打动学生的心灵。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渲染。在一般教学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所教的内容,运用饱满的情感语言来为学生营造和渲染一种特定的学习气氛,以及与历史知识相符合的情感背景。这样就会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情感上达到一定的共鸣,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和主动的学习。这样就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着学生不断前进。

例如,在讲述《辛亥革命》时,教师可运用自己的语言,将当时中国面临的现状呈现在学生眼前。那活灵活现的语言将当时的情况描述得淋漓尽致,使得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那个年代,这样学生就会非常深刻地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而且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此外,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带着感情扮演一些重点人物,让学生能够树立起辛亥革命中重点人物的具体形象。这种用语言渲染教学氛围的方式,不仅简单有效,而且能够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教师,愿意和教师进行近距离的交流。这样就会比较容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师生之间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拥有强烈的道德观念和理智的情感,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和愉快地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历史知识。

二、组织学生讨论,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讨论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有争议的或是迷惑的问题,这时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讨论的教学氛围中发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达到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而且学生在知识的讨论过程中,会运用到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这样也能够刺激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做到一举两得,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历史知识《三国鼎立》时,学生对三国鼎立对历史的影响看法出现了分歧。有些学生认为,三国鼎立使得各个国家之间出现了内部矛盾,最终导致国家的分裂,故三国鼎立是历史的倒退现象;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三国鼎立期间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相比较其他时期而言具有一定程度的进步,而且在三国鼎立期间出现了难得的民族大团结,因此他们认为三国鼎立是历史进步的结果。当学生出现分歧时,教师就很难顺利地将教学进行下去了。此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让学生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看待和评价事物。这样,学生在自主的讨论中就能够很好地吸收知识,理解和掌握知识。如上述讨论使学生达成了基本共识:三国鼎立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需要看我们和哪个时期、哪个领域或是哪种现象相对比。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有所提高,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对优化学生的历史思维空间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三、抓住教学机智,调控课堂氛围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历史课堂教学的不同时段会有不同的适宜的氛围和方式,而且在教学中也会有很多的“意外”发生,即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没有考虑到的事情的发生。这种现象的存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抓住课堂教学机智,能够有效及时地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对教学氛围进行调控。这样才能够顺利应付课堂中出现的任何意外,保证教学效率不会受到影响。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我运用战争形势图给学生进行讲解,当学生入神地听和看时,形势图却突然掉了下来,这时候我并没有像其他教师那样快速地从地下把它拿起来再重新挂上,而是就此机会对学生幽默地说:“战争最终是要结束的,大家都看到了,连地图都反抗了,我们需要平等和和平。”这样我就很及时地调控了课堂的学习氛围,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又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而且,我还向学生宣传了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之一——维护世界和平。

四、利用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思维

竞争是无处不在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迎接技术革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妨引入竞争意识来教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教学课堂来培养学生强大的竞争意识。创设竞争的教学环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完善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而且,在这样具有浓烈竞争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也会领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体验到成功应用知识的喜悦,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理想舒适的环境中安心轻松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把学习过程看做一种享受,使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实验的可行性改进 下一篇:勉励——学生心田智慧的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