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与用的辩证关系

时间:2022-08-11 10:51:27

浅谈美与用的辩证关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原始社会生活与现代设计的实用与艺术的辩证关系分析,阐述了美与用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相对对立高度统一的辨

>> 浅谈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与现代意义 浅谈落实与项目风控的辩证关系 “循环”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求真”与“务实”的辩证关系 步频与步幅的辩证关系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操作与休息的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浅谈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宿主正常菌群之间的辩证关系 浅谈手风琴风箱运用与触键的辩证关系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辩证关系 浅谈教学环节中“学”与“思”辩证关系的正确处理 浅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浅谈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基于低碳经济与碳会计的辩证关系浅谈低碳发展 浅谈思想政治稳定工作与铁路企业文化的辩证关系 浅谈100米跑中步频与步长的辩证关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小学生人格塑造的辩证关系 浅谈辩证关系原理在声乐中的体现 试论新闻与历史的辩证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浅谈美与用的辩证关系 浅谈美与用的辩证关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邹先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通过对原始社会生活与现代设计的实用与艺术的辩证关系分析,阐述了美与用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相对对立高度统一的辨证关系。关键词:传统文化;底蕴;文化传播媒介;动画文化;文化战略;市场效应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44-01美与用,包涵着两个问题,它直接影响到设计思想:一是工艺美术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对立。把特种工艺的那种狭隘的装饰,取代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的日用品的艺术性,一是对待现代工业产品,只是一味强调功能,否定艺术性对产品的促进革新作用。这在实质上,也是对一个美学的认识问题。

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首先创造了工具,石斧、石银等,它是在原石形上粗朴打磨,这说明了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只能考虑到生活生存,还没有时间对美进行考察;因此,在工具上还没有装饰,在这一时期,功能是主要的。到新石器时代,随着人们对 自然的逐步征眼,生活条件有了变化,生产有了进展,对工具和用品开始有了装饰,美――艺术――开始进人生活的领域。从素陶到彩陶,这一时期,功能虽然还是第一性的,美已是工艺的属性,这可说是艺术的萌芽。

在原始洞穴中,虽然发现过石刻壁画,如鹿、虎等,它还不是为了装饰的美的艺术活动。从射伤的虎来看,是传授打猎的方法或教育后代怎样识别猛兽驯禽,按今天的术语来说,即是一种生产“国解”。当然,也不能说在刻划这种图象时,没有一点审美的要求,否则就不会如此生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可贵的艺术技巧。但它能功毕竟还是摆在重要的地位上。

人类发展的历史记录证明,从石器、石刻到彩陶,它说明了一个问题:人类的智慧是随着生产――实践的活动而发展的,这就是人区别于猴的关键。“用”是生活生存的要求,“美”则是智慧促进生产发展的内动力。猴子不能制造工具,人能制造工具,能将石头磨成斧、刀、锥。在制作工具时,斧两侧对称均衡的形状与刃口的弧形线,它在功能的条件中产生了美的法则。同时人体美的因素反映在器物各个部位、结构、形态中,因而与人直接发生关系的各种工具器皿的尺度形状在功能中也就反映了人的美的因素――对称、均衡、比例……一直到线的韵律。因此,美,在创造工具的开始时也存在着这种可贵的因素。在彩陶中,由于生活的需要,生产的发展,鱼、网、花、果等自然的美也被人们所发现,装饰开始萌芽,美与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陶器盖、耳、把手等用动物花草的形态装饰起来,不仅不影响功能,而且突出了功能部位的作用。功能和装饰在彩陶上并没有产生矛盾对立,美和用是一致的。今天我们从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来衡量它的完善的美实令人感到惊叹!人们也从没有由于它的实用价值而降低了它的艺术魅力,也从没有由于它的艺术魅力而认为它是无用之物。从彩陶而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在工艺制作过程中条件的局限和经济价值的差距 美与用产生了矛盾。而且美学的含义、价值、发展是多因素的,又是对立统一的。人类从物质到精神,又从精神到物质,它的转化,使人不断地改造自流改造环境,在改造中不断地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审美标志着人类向高级智囊发展,不仅能认识客观存在的美,而且能把这种美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改造环境,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甚至是改造人的思想灵魂。人的审美范围,一是自强美,一是艺术奖,生活中的美是处在自然与艺术之间。功能,也是由自位然的启示转化到艺术之间的桥梁,没有适应人类生活的功能,也就不可能有艺术。音乐和舞蹈也不能离开这个因素。彩陶、建筑、家具等的造型,它超脱了自然形态,功能、效用促进了这一转化,这种美出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彩陶、建筑的艺术性,并不低于绘画、雕塑,也没有由于它的功能效用而降低它的审美价值。目前有两种思想,阻碍着工艺美术的发展。一是不理解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只认为纯视觉与听觉的才是艺术,才是最美的,绝对地排斥艺术的功利作用,因此轻视工艺美术。另一种是不理解美学的本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转化、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的辩证法,只从实用主义出发,否认工艺美术的美学价值。工业用品,美不美无所谓,一切为了效用,这种人往往由于狭隘的功能偏见,设计出来的作品,恰恰走向反面,成为丑恶的形式主义。他们否认工艺“美术”,说“美术”两字是错误的,应该是“术美”,技术第一。同时否定工艺美术的创作――设计,他们把“创作”“设计”改为“传达”,设计只不过是把效用通过产品传达了事,否定“设计”――创作本身的美学价值。事实上它就否定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象积木游戏一样,一味在形式上拼凑,否定了美学在工艺美术中的指导作用。美与用的矛盾,这里面涉及到工艺品的材料、加工的成本、制作的条件、时间、速度、手工的、机械的、运输……一系列的因素,加深了美与用的对立。总之,不外乎经济与艺术两个方面前要求。造型美,工艺过程复杂,要求材料好,必然影响到成本的提高,尤其在工艺产品方面更是如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工业产品美与用的统一。但是,我们要看到美与用的矛盾不是绝对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在诞生的时候,美正是为了效用,在原始时代,没有单纯欣赏的设物装饰品。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已看到了美的效用,从而也认识到美的相对性。他说:“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在显得有价值时它所处的关系,不能离开事物对实现人愿望它所要达到的目的的适宜性”。它认为美必定是有用的,有用的则美,有害的则丑,也就从中看到了它的相对性,“盾从防御看是美的,矛则从射击的敏捷和力量看是美的。”同一件东西,如盾从正效用(防)来说是美的,从反效用(攻)来说则是不美的,这个效用的好坏,还要看用者的立场。因此,美不能说完全在事物本身,与人无关。但是,效用在某一器物上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越它的限度,也就会不美。

现代工艺发达,科学的进步,材料的革新,大量的工艺制作已机械化,而且可以达到精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与艺术,美与用的矛盾开始转化。例如汽车、手表、不仅造型潢美,而且非常适用,工艺的精密度相当高,达到了美与用的统一。

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美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美的概念与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什么样的造型、色彩、结构是美,什么样的生活是美,这个概念也在变化之中。我们不能拿西方的巴洛克式、罗可可式和中国的明式乾隆式作为衡量工艺产品美的标准。也不能拿古希腊、罗马和敦煌、马王堆的艺术作为现代美的尺度(学习、研究民族遗产又当别论)。而是现代生活变了,不能用设计马车、牛车的美来设计现代的汽车了。例如现代的建筑造型装潢,采用几何形的块面组合,是钢筋水泥、有机玻璃、铝合金等材料及现代生活、工作的使用条件对结构造型产生了影响,那么这种直线、弧线、和块面的美,就不同于哥蒂克式的那种繁细雕琢的美了,它所考虑的是环境空间、光线、色彩、工作、生活条件和使用上的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构成了今天建筑美的因素。因此,现代建筑、家具、一切陈设器皿等成了一个统一体,它的审美观要求现代化。这就提醒了美术家对“现代工艺人学”的研究的必要性。

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由于美与用要求高度统一,不仅要求视觉的美,而且要求使用时的触觉美。因而雕塑质感美,对轻工用品造型(特别是使用材料的质感),引起了现代工艺家的注意。而且在视觉的美感中,音乐性,对建筑装饰和环境陈设装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

美与生活是多么的密切,工艺美术它时时刻刻联系着千百万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在哥德、席勒和黑格尔,直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中,他们都提到美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美的源泉,美(艺术)又推动着生活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墨子对“巧”与“拙”提出了一个原则,他说“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美与不美,是要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来考察的,艺术与生活,美与用,科学,物质的发达和文化艺术的提高,普及,艺术品与生活用品的距离愈来愈缩短,一座理想的美的建筑,它既是艺术品,也是生活的环境。人们常常把一个优美的瓷盘挂到墙上,常常把一个美丽的火柴盒珍成起来,把一个商品精致的挂牌当书签,伴随着阅读之余去欣赏它的美。

“美以精神价值来决定它的高低”。这个观念,由于高度的物质文明,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美的思想境界正把人类从物质带到精神领域中来,用艺术的手段美化生活,工艺美术是先导者――它是改造人类生活的工程师。

上一篇:浅谈芦丁对维生素B2的荧光光谱影响 下一篇:星光大道:谈平民意识形态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