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谐的阳光直射乡村大地

时间:2022-08-11 09:48:36

让和谐的阳光直射乡村大地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发展了就要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真正让人民群众居有所安、行有所便、幼有所教、壮有所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闲有所乐、忧有所解,让和谐阳光普照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今年56岁的陈国贤,患骨折、骨头坏死多年,全家五口人,老伴患有糖尿病,三个孩子生活也十分困难,几十年来一直靠租房生活。近日,当他从新安县领导手中接过2007年下半年的住房补贴款时,激动得老泪纵横,连夸政府雪中送炭,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冬至过后,天气逐渐变冷,困难家庭的生活一直牵动着洛阳市新安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心,为确保他们度过寒冬,县财政拨付补贴资金20多万元,对困难家庭进行帮扶。

如今在新安县,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都在享受着改革发展的成果。随着农村和县城差距的缩小,别说住房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就是城里人到乡下就业,乡下人到城里安家也已变成习以为常的事,再感觉不到那条无形中的“鸿沟”了。

政府出资 农民受益

地处豫西丘陵山区的新安县,下辖11个乡镇、29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0%以上,境内“七岭两山一分川”,人均耕地少,十年九旱。

上世纪末、该县还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用电难、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一系列困难,让这里的农村成了人见人愁的“穷坑”。农村人在城里人面前也似乎矮了一大截儿。

近几年,该县利用辖区丰富的资源,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强县战略,使县域经济实力迅猛攀升,一举甩掉国家贫困县的帽子。2006年,县财政收入达到6.57亿元,跃居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安县委、县政府把关注民生、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每年都承诺为民办实事,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向乡村。

针对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的状况,该县累计投资10亿多元,使120多个村吃上了自来水,80多个村实现了安全饮水;对农村电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在河南省率先消灭了无电户;完成“村村通”道路700公里,使62个村通上了公路、236个村通上了水泥路;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改造,消除了D级危房;对11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和设施配套,在村村建起卫生室。对700多户不具备生存、生活条件的深山独居、散居户进行开发移民,对4000多农村贫困户危房进行改造搬迁。还为所有行政村通上了闭路电视,建起了“农家超市”。同时,政府出资,为全县农民免费办理新型合作医疗,免除全县农村义务阶段中小学所有杂费,为农村贫困户免费安装有线电视,使广大农村群众吃上自来水,用上便宜电,住上舒心房,走上平坦路;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看病能报销;子女入学再也不用为学费发愁;家门口就能买到城里的商品,足不出户就能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

在此基础上,该县坚持以工业、城镇、旅游和外出务工带动就业,促使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并按照农民意愿和政策,把土地向种粮大户流转。2003年以来,新安县财政拿出600万元资金,对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和劳动转移培训。此外,每年还采取20件涉及群众利益的惠民措施,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新安县县长张生伟说:发展成果城乡共享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也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新安各项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胜。

家园面貌 焕然一新

近几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后,在新安县更是掀起了一股整治家园、美化环境的热潮。

前不久,记者在该县采访,就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外出打工青年李小鹏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

李小鹏是上孤灯村的村民,年初到外地打工,离开村子还不到一年,前不久他回乡一进村,还以为走错了,下意识地四处打量一番,没错,应该是自己的村子。只是记忆中的村子不见了,昔日坑洼不平的羊肠小道,换成了宽阔平坦的村道,道边新栽的小树青葱可爱;昔日沟畔、房后堆积的垃圾也不见了,到处一片清新。几栋新建起的小楼房,掩映在夏日的浓阴中,洋溢着让人惊奇的时代气息。该是做午饭的时候了,房顶上却不见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走进家中才明白,原来村里都用上了沼气,再也不会因烟熏火燎,呛得咳嗽落泪。

只要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村几乎不敢相认,对新安的外出打工者来说是很普通的现象。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面貌的日新月异,再不是什么梦想,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做饭用上了沼气,走路告别了“羊肠道”,旧瓦房变成了小洋楼,井水变成了自来水,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沟,文化大院“挤垮”麻将桌等新人、新事、新风、新貌在新安农村俯拾皆是、层出不穷。

新农树建设,农村是主体;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要从农民最直接、最迫切、最关切的利益人手,选准“突破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新安县以发展生产为中心,着力壮大农村经济,打造药材之乡、辣椒之乡、樱桃之乡、蔬菜之乡,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2006年至今,新安县共巩固发展中药材5万亩,大粒樱桃1.6万亩,万山湖朝天椒3万亩。实施沃土工程,成立了新安县配方肥直供服务中心,共向农户推广配方专用肥1.8万余吨,为农民节省买肥料支出700万元。以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为载体,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引导农民兴建标准化农家宾(餐)馆、饭店,共发展家庭宾馆126家。以行政村为基本培训单位,采取进村入户的培训方式,巡回讲解农业实用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将“送科学”提升到“种科学”的高度。 新安县还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强力实施通道绿化、村庄绿化、环村绿化和荒山绿化。对310国道新安段、新峪景观大道、铁磁路、庙石路、李仓路等五条道路进行了6次集中治理。集中开展村村整治,全县所有村庄都按照“三清七集中”的要求,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村庄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在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新安县对全县296个行政村进行了分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明确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不下硬指标,不搞“一刀切”。

五大基地 特色鲜明

近日,新安县南大岭朝天椒喜获丰收。与往年不同的是,2008年客商把收购点搬到了田间地头,农民足不出村就把收获的辣椒变成了钞票,实现了就地交易,形成了政府建基地、基地接市场、市场连农户的发展格局。

该县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依据本地实际提出了“川区发展高效农业,山区发展

耐旱作物”的总体思路,在全县重点建设五大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使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农民致富的“聚宝盆”,为新安农业增添了亮色。

南大岭朝天椒基地。朝天椒是新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产业,在新安县有近10年种植历史。2008年,县里规划种植面积3万亩,为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除了在农资方面给予补贴外,农业部门还抽调专门人员从面积落实、育苗、地膜覆盖、移栽、太田管理等方面对椒农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先后培训辣椒种植户2000多户。此外,还为南大岭朝天椒注册了“万山湖”商标,保护椒农的利益。

涧北大粒樱桃基地。新安县北部的五头、磁涧等乡镇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粒樱桃种植,五头镇的樱桃种植已有千年历史。为提高樱桃品质、形成规模效益,2006年新安县将樱桃种植列为县产业化重点项目,在原有基础上引进了粒大、味甜、色鲜的大粒樱桃新品种。五头、磁涧两乡镇抽出专人负责项目实施,2008年又新增大粒樱桃种植面积6000亩。目前,该县共发展大粒樱桃1.6万亩,樱桃售价最高时达到每公斤40元。仅此一项,果农每年增收3000多万元。

川区蔬菜基地。“俺种的大棚黄瓜一年能卖两万元,加上外出务工的收入,俺一年的收入有3万多元。现在,俺村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的积极性可高了!”铁门镇省庄村一位村民站在自家蔬菜大棚前,自豪地介绍了他的“致富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新安县按照“规模发展抓小区,优化结构抓质量,依靠科技抓效益”的原则,在为广大种植户解决资金、技术难题后,又在大棚瓜菜销售方面动起了脑筋。他们一方面积极筹建大型的农产品市场,另一方面鼓励、支持重点乡镇建立批发交易市场,培育瓜菜经纪人。如今,在新安县沿涧河两岸的村庄,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发展大棚种植,瓜菜远销新疆、山西、陕西等地。

北部山区中药材基地。新安县北部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区,近年来,新安县结合退耕还林工作,采用间作套种的方法在北冶、仓头发展丹参、金银花等中药材5万亩,使新安成为全省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为引导农户种植中药材,县科技、农业等部门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签订供种、回收合同,提供无偿技术服务,保证了产前、产中技术落实和产品顺畅销售。据悉,2008年中药材亩收入在1000元以上。

烟叶基地。新安县南部的铁门、南李村等乡镇土壤适合种植烟叶,新安县抓住这一特点,在两乡镇规划建设烟叶基地,目前,面积已发展到5000亩,每年为烟草企业提供优质烟叶50多万公斤。

如今,新安农村特色种植已形成产业化,加上养殖业、文化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新安县11个乡镇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新安县委书记王敬林说:“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了就要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真正让人民群众居有所安、行有所便、幼有所教、壮有所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闲有所乐、忧有所解。让和谐阳光普照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上一篇:泥石流扫过的村庄 下一篇:情人湖:圣洁而诗意